千里山是一家专注芒果的单品供应链企业。 曾经在芒果行业标准缺失的条件下,千里山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形成自身完善的企业产品标准,同时把这套标准输送到上游种植。它与国内及东南亚各基地合作,实现一年四季都有芒果的稳定供应,是国内KA超市,以及水果连锁,生鲜电商的供货商,百果园、京东都是它的客户。
2017年,千里山靠着芒果这个单品就做到了过亿的销售额。 广州考察之行,我参观了千里山的华南配送中心,这个配送中心负责对芒果进行分选、仓储和配送。 多乐和千里山创始人康顺福(右)▼ 不仅是和农民打交道的种植端,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不简单。
和国产水果称重交易不同,进口水果的交易,都是以“件”为单位的,并且每件货,都要按照国际标准来打包,所以对分选的要求很高。
不同规格的水果,每件重量相同,数量不同,箱子上会标一个数字,即一箱果的个数,数字越小,说明果的单重越重。(图为一箱4个,是规格最大的芒果了)
而受技术所限,芒果的分拣,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完成。
芒果送到分选车间后,首先会进行品质分选,将芒果分为一级果和二级果。 这个步骤,相当考验工人的能力。黑斑、裂果这样的瑕疵可以很容易用肉眼识别,但最难区分的是烂心、内熟等内部品质问题,不仅用眼要看,还要用手捏,用鼻子闻,感受细微的差别,全凭经验了。 品质分拣车间里,一位熟练的女工正在教别人如何识别内熟果。 这位女工在流水线上工作了一年多,摸过了无数的芒果。我好奇向她讨教一二,她指着外皮告诉我:“你看这两个位置的颜色有差别。” 我:??? 接着,是重量分选,我考察时,车间里有机械和人工两条流水线。现在还不是旺季,进入4月份的旺季后,这个车间可能会多开好几条流水线。
机械分选线,只能进行重量分选,把重量不同的芒果在各个不同的位点放下,由人工进行装箱。流水线有两层,上层拼装纸箱,同样由人工完成。
另一条人工分选线,则完全是由人工来完成重量分选。
康总说,在销售旺季时,一天暴增好几倍的订单,会带来很大的用工压力。 设备技术落后,效率低,所以分选工人的素质就是这个行业门槛之一。 千里山多年做芒果,积累了一批熟练的工人,同时,康总也在尝试改进分选设备。
芒果是典型的后熟水果。
如今,销售渠道多样化,但它们都要求芒果被消费者拿到手上的时候,一定是可以马上吃的。所以,如何根据不同渠道来把控芒果的成熟度,是供应链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渠道,千里山把芒果成熟度进行了标准化,即:
1、超市9分熟(2天可食) 2、网购8分熟(3天可食) 3、批发市场7分熟(4天可食)
考虑到后熟过程中,芒果可能会发生品质和重量的变化,所以往往还要进行二次分选再装纸箱。
因此,芒果加工厂,一定是建在销地附近,而不是产地附近。
千里山的旧分选厂设在江南市场对面,现在的新分选厂距离江南市场也不过20分钟路程。
我们所说的,升级供应链,品质的把控、标准的执行、服务的定制化等等,都是从垂直的角度来谈的。而实际上,我看到许多优秀的供应链企业,他们做的“升级”,远不止对供应链本身的深耕,还有基于供应链上的延伸。
当康总告诉我,他下一个目标是开水果连锁店的时候,我是惊讶的。
在我的印象中,水果连锁店的竞争已经是白热化,在杭州一条街上甚至能看到4家水果店,百果园、绿叶水果、鲜丰水果等行业大佬们都有自己的地盘。
我有幸参观了他的第一家“千里山果园”门店,就开在加工厂门口。
当水果连锁店们扎堆抢占住宅区和商业圈时,老康却挑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城郊结合处,鲜有来往的人群,只有匆匆的车辆呼啸而过。 千里山果园针对的客户群体是居住在城郊,开车进城上班的中产阶级。
所以门店的选址,一是在连接城郊的交通要道上,二是周边有大型小区(而不是开在小区里),三是必须要好停车。
这家店所处的位置,在佛山-广州的交通要道上,附近5公里内有好几个大型小区。门口的马路开阔,停车方便。店里的水果以进口为主,多为预包装或整箱销售。 拥挤闹市区难以找到停车位——是一部分消费者的痛点,也是千里山想要抓住的顾客。
“现在有车的家庭也多了,市区房价那么贵,路又那么堵,反正都有车,住郊区的人会越来越多。”
那么这个门店的销售情况怎样呢?
据康总介绍,100平米的店(其中20平米是冷库,租金低才舍得这样做),一般1天的销售额能达到1万元,好的时候甚至超过3万。我参观门店的时间在中午11点左右,10分钟内,只进来了2个客人,但他们购买了商品,其中一个人直接买了整箱的橙子。
客流不大,但顾客的目的性强,购买率高,客单价也高。 康总用了“截胡”这个词来形容这家店,在半路上,把办公区、住宅区水果店的客流“抢走”。
到了傍晚,人会更多。 作为一家供应链企业,千里山在不断寻求突破。 现在我们看到这些成熟的分选、配送标准化,都是千里山在曾经芒果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努力完成的自身企业产品标准。康总告诉我,千里山未来的计划还有主打郊区休闲游的“千里山农庄”,还有柑橘供应链的建设。现在是个好时期,有很多机会值得去发掘。 专注单品,但不局限于单品。 最后,引用康总的一句话:“不要去抱怨市场没有标准,企业要做好自己的标准,然后把它变成市场的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