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露医疗“潜规则”(7)

 BT 2018-03-09
毋庸置疑,为医者要有过硬的医术,但其责任心更为重要,因为人命关天。如有一次,笔者的同学因胸部不适,找某著名心血管专家就诊,两句话没说完,专家就把心电图检查单开好,其心电图检查结果是心率120/分钟,房颤,但同学的心率平时都在60/分钟左右,所以我怀疑其检查结果有误,而该专家却肯定地说:“心电图是不会错的,要相信科学”,也许是专家的病人太多,她不再对我同学进行问诊和常规检查,便匆忙诊断、开药,就在我和同学走出诊室时,心电检查人员匆忙找来,说把别人的检查结果误写到了同学的检查单上。无独有偶,有位患者,其背部毛囊炎、疖肿反复发作,用了多种高档抗生素效果不显,久治不愈,笔者疑患者有糖尿病,但检查其血糖正常,因疑患者只在背部有毛囊炎、疖肿,于是笔者又进一步询问患者是否有洗澡时搓背的习惯,他说的确如此,每次洗澡都请人搓背,我说病因正在于此,要患者停止搓背,停用抗生素,只用外用药膏即可,果然,不到一周,患者痊愈,只花了几元钱。以上例子,并非鲜见,所以作为医者,对每一位患者,都应当像对第一位患者一样,不能因为忙而敷衍了事,须知当今社会,人们的就业、学习、生活、环境等压力加大,不仅有生理上疾病,还有心理上障碍,所以我们不仅要诊治病,还要看到“人”,既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详细询问病情、认真检查,又要尽力为患者解答,但绝不能说“没问题”、“正常”之类武断性语言,我们可以说未见异常,最后再慎重诊断、治疗,这样,对每位患者的诊治需半小时左右,如在单位时间内诊治患者过多,其诊治质量就可想而知。如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就很复杂,从病因病理到运动锻炼、生活注意、药物治疗,所需的时间就更长,因此,我们医者在临床不仅要诊治患者的生理疾病,还要同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和精神情绪的疏导,但你同患者讲多了,他不一定能记住,所以笔者就把此类病症制定出一个比较详细的综合治疗方案,并打印成文,如有需要的就拿一份,这样,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诊速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