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东门:天下第一关,镇东楼。
《山海关》江南靖士
不再控山海,尚存雄伟城。
几回摩冷堞,想象昔陈兵。
镇东楼位于其中心地带,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这座雄伟壮观的关楼。镇东楼城楼为三间、两层、重檐歇山顶结构,中为巨大的砖砌拱门,屋顶仰复铺盖灰色筒板瓦,四角戗脊饰以形态逼真的吻兽,城楼四周是宽敞的城台,垛口遍布,整体建筑雄伟壮观,浑厚挺拔。城楼东、南、北三面公开有68个箭窗,仿箭楼的形式,更显出天下第一关凛然的气势。西面屋檐正中悬挂明代进士,著名书法家肖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巨幅匾额,笔力凝重苍劲,极富神韵,与城楼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使雄关更为增色。
天下第一关匾长 5.8 米,宽 1.55 米,其中的一个一字就长 1.09 米,繁写的关字右边的一竖就长 1.45
米,“一”字虽有一笔却不 显单薄,关字右边的一竖笔画虽多却不显臃肿,五个大字安放合理, 与这座建筑浑然一体。
这块匾有一大特点是不书年月,不留姓名,有人说是明朝宰相严嵩,有人说是余一元,谭从简,有人说是晋
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而根据当地的林榆县志记载: 天下第一关匾传
为邑人肖显所书,这里的邑人就是指山海关当地人,这就为肖显的写匾提供了真实性和可靠性。萧显书写的这块匾,现收藏在山海关城楼内,城楼上悬挂的是后来的仿制品, 是民国九年由山海关人杨宝清所篆刻的。
走到东头,然后沿西大街原路返回。
闯关东雕塑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是时,义和团乱,帝国主义乘机瓜分中国,俄国获得了东北地区大量特权,而日本经过日俄战争,迫使俄国把特权转让给日本。
“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
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陆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尤侗的长诗《出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畿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哭泣上路的情景:“出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
“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
“双文井”,其实已经没有水而且已夯实。《山海关志》有云,双文井
在儒学射圃前,城中他井皆成卤,惟此二井甘滑,该井位于山海关孔庙中,一口方一口圆,古时相传喝了井中之水便能高中进士,外国使臣也带井水回国,馈赠亲朋,于是双文井便成了国际文化的传播载体…。明景泰七年陈循等纂《寰宇通志》抚宁县记载:俱在山海卫学前西偏。卫城七十余井,水皆咸,惟二井甘清,因在学前故名。
因对面有古井“双文井”,才有这状元楼宾馆。
夕阳西下
8点10分左右,行驶约180公里,至唐山北收费站下高速
夜宿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