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采用中药敷脐的中医信息技术治疗大小便秘

 雅盾 2018-03-09
中医专家袁维萍采用中药敷脐的中医信息技术治疗大小便秘(袁维萍著)
引用袁维萍著《中医信息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传承》、《中医信息疗法荟萃》、《农村医疗卫生与乡村医生体制调查研究》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新张集乡阳光村卫生室
电话:15856751428 0558-8959656



       
内容导读:
方法1:采用中药大黄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中风便秘
方法2:采用中药芒硝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小便不通
方法3:采用中药大葱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小便不通
方法4:采用中药大葱敷脐下穴位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小便不通
方法5:采用中药白矾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小便闭
方法6:采用食盐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小便闭
方法7:采用中药巴蜡膏贴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小儿水泻不能服药
方法8:采用中药巴豆贴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痢疾
方法9:采用中药巴豆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便燥结不通
方法10:采用中药柏叶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二便不通
方法11:采用中药肉桂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小便不通
方法12:采用鲫鱼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小便不通
方法13:采用蜗牛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小便不通
方法14:采用大蒜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小便不通
方法15:采用中药皂角塞肛门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二便不通
论点1:中药外治的科学本质,与针灸方法一样,也属于一类典型的信息疗法
论点2:中药具有双向性作用,表现出药理(物质)属性和信息属性


方法1:采用中药大黄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中风便秘:治疗方法:取生大黄3克研末,用50~60度白酒调和成糊,贴于患者的神阙穴上,外用胶布固定,3天换药,5次为1个疗程。据报道,在临床上伦新采用此法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75例(病程3~150日),显效55例,好转14例,无效6例。采用此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简便适用,花钱少,疗效好,无副作用,患者可在家中治疗。同时,采用此法治疗其他类型的老年便秘,同样是效果显著。
方法2:采用中药芒硝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小便不通:治取中药芒硝研末,填满脐中,取新汲水滴之,觉冷透腹内,自通。脐平者,以纸围之。
方法3:采用中药大葱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小便不通:在《重订万病验方大全》中,记载了一个治疗大便不通的民间中医偏方,效果显著。治疗方法:用连须葱白3根,淡豆豉7粒,共同捣碎,贴脐上扎定,良久自通。另外,在临床上,采用此法治疗小便不通,效果亦佳。或者,直接取葱白一根,捣烂后外敷脐上,二三十分钟之后,二便即通。
方法4:采用中药大葱敷脐下穴位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小便不通:取中药皂角研末,葱白连须,各适量,共同捣烂,外敷脐下关元、气海穴,自通。
方法5:采用中药白矾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小便闭:取中药白矾研末,填满脐中,取新汲水滴之,觉冷透腹内,自通。脐平者,以纸围之《经验良方》。或者,在治疗大小便不通时,取牛皮纸卷成一个圆筒,放在肚脐眼正中间,把二药填满肚脐眼,再用冷水滴入药里,以药物湿透而水不上溢为度,在30分钟左右大小便即通,立竿见影。在临床上,我采用此法治疗许多例大小便不通的患者,一般的患者在外敷中药后,大约30分钟左右大小便即通,立竿见影。此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方法6:采用食盐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小便闭:取食盐研末,填满脐中,取新汲水滴之,觉冷透腹内,自通。脐平者,以纸围之。
方法7:采用中药巴蜡膏贴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小儿水泻不能服药:取巴豆3粒,黄蜡3钱,共同捣烂成膏,贴脐上,用绢帕缚住,半日即愈。如禁口不食者,加麝香3厘,用前药同贴。
方法8:采用中药巴豆贴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痢疾:取巴豆1粒,绿豆、胡椒各3粒,布包捶碎,用红枣2枚,捣为丸,敷脐上,其痢即止。止后,即去药。
方法9:采用中药巴豆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大便燥结不通:以巴豆一粒,以葱皮包入脐内,将布缠腰,俟腹中欲动或鸣或腹痛,速取去。《救生集》
方法10:采用中药柏叶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二便不通:用柏叶捣,贴脐上即通。《救生集》
方法11:采用中药肉桂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小便不通:年老闭塞小便不通,上桂五钱,为末,纳入脐上即下。《救生集》
方法12:采用鲫鱼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小便不通:鲫鱼一尾,捣烂,敷脐内,即解。《救生集》
方法13:采用蜗牛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小便不通:蜗牛3个连壳捣,放脐中,以手揉按之即通。加麝香0.3克更妙。《菉竹堂集验方》
方法14:采用大蒜敷脐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小便不通:大蒜2颗,捣烂,敷脐上,即解。
方法15:采用中药皂角塞肛门的信息反馈方法治疗二便不通:皂角研末,将蜜炼滴水成珠方入皂荚末,丸如枣大,塞入肛门,即通。《救生集》
在方法1和2中,采用中药大黄、芒硝敷脐治疗便秘病之理,对于广大中医和西医工作者而言,大都是喜爱从现代医学药理学的角度进行阐述。现代医学的传统观念认为:由于中药大黄、芒硝具有泻下通便的功效,中药大黄、芒硝外敷神阙穴治疗便秘,是通过神阙穴皮肤吸收了中药大黄、芒硝所含的泻下成分,由此产生了泻下通便的功效,故而取得了泻下通便的治疗功用。对于现代医学的这种解释,在表面上似乎是免强说得通。但实际上,倘若从现代医学中“药物透皮吸收”的药理学理论进行研究,即从现代医学药理学的角度探索这一医理,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观念。
在方法3、4中,使用大葱治病,大葱既是一种调味品,又是一味中药,药食同用。方法3、4,采用大葱敷脐的方法治疗大小便不通,是在大葱辛辣气味的刺激性作用下,刺激脐部神经进行“脐反射活动”,在“脐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作用下,促进了胃肠蠕动,反射性引起了脊髓中枢进行排便反射,由此解除了大小便不通。显然,这是属于一种典型的信息反馈作用。
在方法5、6中,使用中药白矾、食盐治病,白矾、食盐既是一味调味品,又是一味中药,药食同用。方法5、6,采用白矾、食盐敷脐的方法治疗大小便不通,是在白矾、食盐苦涩味道的刺激性作用下,刺激脐部神经进行“脐反射活动”,在“脐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作用下,促进了胃肠蠕动,反射性引起了脊髓中枢进行排便反射,由此解除了便秘、小便潴溜。显然,这也是属于一种典型的信息反馈疗法。
事实上,从现代医学药理学的角度来看,大葱、白矾、食盐并不含有通便、利尿的有效成分,大葱、白矾、食盐不具有通利二便的功用。故而,采用大葱、白矾、食盐敷脐的方法治疗大小便不通,“治疗中药大葱、白矾、食盐”与“大小便闭疾病”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那么,采用大葱、白矾、食盐敷脐的方法之所以治愈了大小便不通,就是因为大葱、白矾、食盐等中药外敷脐部,仅仅是起到了一种信息的刺激性作用,如同针灸刺激脐部一样,也是属于一种信息治疗过程。同样,方法1、2采用中药大黄、芒硝敷脐的方法治疗便秘之理,与方法3、4、5、6治疗大小便不通之理一样,中药大黄、芒硝外敷也是起到了一种信息的刺激性作用,如同针灸刺激脐部一样,也是属于一种信息治疗作用过程,故而属于一种信息疗法而不属于药理疗法。
在方法7、8中,使用中药巴豆治疗腹泻病,按照现代医学的传统观念认为:由于中药巴豆具有泻下通便的功效,在采用中药巴豆外敷神阙穴治疗腹泻病的过程中,通过神阙穴皮肤吸收了中药巴豆所含的泻下成分,由此治疗腹泻病,不但不能达到止泻之目的,反而会产生泻下通便的功效,治疗的最终结果是加重了腹泻病。但在临床上治疗的结果,不是加重了腹泻病,而是治好了腹泻病。显然,这种治疗方法按照现代药理学“药物透皮吸收”的理论进行阐述,与事实是自相矛盾的,这种解释是不能自圆其说的。故而说,方法7、8治疗腹泻病之理,与方法1、2、3、4、5、6治疗大小便不通之理一样,大同小异,也是属于一种信息反馈疗法。
在方法9中,采用巴豆敷脐的方法治疗便秘,效果显著。实际上,中药巴豆敷脐作为一种信息刺激,刺激脐部进行“脐反射”的条件反射活动,通过人体自身的信息反馈调节作用,从而调治了腹泻、便秘。这作为一种信息疗法,是属于一种双向的调节作用,是信息反馈调节作用的结果。余下方法10、11、12、13、14敷脐和塞肛门治病之理,道理亦同。
试问:方法1、2采用现代医学药理学的理论进行阐述,那么,方法7、8、9还能采用现代医学药理学的理论进行阐述吗?显然不能,方法1~15治病,只能采用信息科学的观念,只能从信息反馈的角度进行阐述,如此才能说的通而道的明,才能符合临床事实。否则,就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倾向。实际上,凡是刺激性的东西,如生姜、大蒜、葱白、白矾、食盐、醋、肉桂、花椒、辣椒、斑蟊、白芥子、甘遂、芫花、皂角、生半夏、生南星、桅子、毛茛、篦麻子仁、树叶、青草、烧碱、盐酸、苯酚等东西,外用敷脐(或塞肛门)都可用于治疗大小便不通之症,外用中药治病如同针灸刺激一样,仅仅是起到了信息的作用,而且与针灸治病之理是大同小异而相通相等。
论点1:中药外治的科学本质,与针灸方法一样,也属于一类典型的信息疗法
我在临床中,身有体会:当遇到便秘患者时,如果给予中成药大黄苏打片5~10~15片,进行一次口服治疗,一般的便秘患者都不会出现排便现象。其中,每片大黄苏打片所含的大黄是0.15克,而10片大黄苏打片则含有1.5克的大黄,如此一次口服1.5克的大黄,也不足以产生排便的作用。在本案中,采用中药大黄3克敷脐治疗便秘的过程中,假设通过脐部皮肤能够吸收一部分大黄泻下成分,它吸收的量也远远小于1克。而实际在临床上,口服1.5大黄,也不足以产生排便的效果。那么,在外敷中药大黄的治疗中,通过皮肤吸收的量也是微不足道的,也是不足以产生通便效果的。显而易见,采用中药大黄3克敷脐治疗便秘的机理,采用现代医学中的药理学原理是解释不通的。但是,采用这一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确确实实产生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试想:这种良好的治疗效果,绝不可能是凭空捏造的,而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通过信息的作用方式而达到通便之效的。在中药大黄外敷神阙穴治疗便秘病的过程中,即使中药经过透皮吸收一部会成分,所吸收的中药大黄泻下有效成分也不足以产生通便的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对于许多人而言,即使把这3克外用的大黄粉全都服用下去,也不见得能够产生通便之效。其实,在中药大黄外敷神阙穴治疗便秘病的过程中,真正作用的机理是在中药大黄气味这种信息的刺激性作用下,刺激神阙穴的神经感受器进行条件反射,在神经系统信息反馈的调节作用下,增强了植物神经系统调节排便的功能,从而引起了脊髓排便中枢进行反射性的排便活动,最终取得了通便效果。此时此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真正发挥通便作用的是中药大黄气味的作用,而且中药大黄气味所发挥的作用又是以“信息”的方式进行的,最终是以条件反射活动的方式完成排便过程的。因此,中药大黄外敷神阙穴治疗便秘病,是属于一类典型的信息反馈疗法,并不属于药理性的物质疗法。
     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排泄大便和小便就是一种条件反射活动现象,现代医学则称之为“排便反射”。我在中医临床中,采用中药外敷方法,除了能够治疗便秘症之外,同时还可以治疗急性尿潴溜,而且是能够取得立竿见影之效。这也是利用中药气味之信息实现的。例如,邻居袁永泽,男,七十余岁,脑溢血后遗症偏瘫十余年,素有大便排泄功能障碍,引起便秘现象。今日,再次便秘一周,同时又引起急性尿潴溜,小便有十多小时未排,下腹胀痛难忍,大小便欲排而不下,心急如焚,大汗淋漓,心慌气短,痛不欲生。请我为他治疗,余给予中药白矾、食盐各10克,外用面粉调和长条状,外围肚脐一周,把二药放入脐上,急取凉井水滴入药上。在十来分钟之后,肠鸣声蠕动增强,半小时之后排泄出大便和小便,病痛即解。在现代药理学上,白矾、食盐这两味中药并没有通泻二便的药理作用,这样即使这两味中药经过透皮吸收也不可能产生通泻二便的作用。进一步说,即使是这两味中药能够经皮肤吸收,其吸收的量也是微乎其微,也不足以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事实上,在中药白矾、食盐外敷神阙穴治疗急性尿潴溜和便秘病的过程中,真正作用的机理是在中药气味信息的刺激性作用下,刺激神阙穴的神经感受器进行条件反射,在神经系统信息反馈的调节作用下,引起了脊髓排便中枢进行反射性的排泻大小便活动,是属于信息反馈的排泄二便。此时此刻,真正发挥治病作用的是中药气味的作用,而且中药气味发挥作用又是以“信息”的方式进行的,最终也是以条件反射的活动方式完成排便的。所以,中药外敷治病与针灸治病等外治方法一样,均属于一类典型的信息反馈疗法。
     在人体的肌肤上面,分布着许多许多种类的感受器,分为物理感受器、化学感受器、信息感受器,人体肌肤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感受器。在人体肌肤上的任何一个靶点,给予物理、化学、信息的刺激性作用,不同的刺激性作用,则对肌体产生不同的反应作用,从而产生不同反馈调节作用。这样,人体肌肤就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信息调节系统,通过人体肌肤就能够调治百病、万病。因此说,人体肌肤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疾病调治系统,中医所有的外治方法都是通过人体肌肤调节系统来完成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的。
中医外治疗法均属于一类典型的信息疗法。在临床上,现代医学和现代中医学研究中药外治,大都是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进行探索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导向。在大多情况下,中药外敷治病是极少被皮肤吸收的,中药外治都是属于一类信息疗法,并不属于物质属性的药理作用疗法。所以,中药外敷治病,是不属于药理性的物质疗法,而是属于一类信息疗法。实际上,在中药外敷治病的过程,在一般的情况下,多数中药经过皮肤吸收的中药成分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中药所含的许多成分与疾病之间大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在中药外敷治病中,既然经过皮肤吸收中药的有效成分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中药所含的许多成分与疾病之间大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那么中药外治也就不存在药物吸收后这种物质性的药理治疗作用了。然而,中药外敷治病在临床上又产生了明确的治疗效果,所以这唯一的可能作用只能是通过“信息”的方式来达到治疗效果的。这样,对于中药来说,中药的气味即属于中药的外在信息,中药的内在化学成分即属于中药的内在信息。因此,中药外治疗法治病不能是凭空治愈疾病的,只能是通过信息的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中药外治疗法均属于一类信息疗法,因为信息是有形之用而无形之体。
医无定法。中医外治方法是千变万化,千奇百怪,不拘一格,而且是疗效神奇。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尽管中医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中医学对疾病治疗机理的理论阐述却是错误的,只能用现代信息科学的观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在临床上,中医学是有许多许多的良方妙法,采用中医学的这些良方妙法治疗许多许多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功效。对于这些治病取得良好治疗功效的良方妙法,大都是采用传统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概念进行阐述和认识。事实上,对于这些治病取得良好治疗功效的良方妙法,治疗与疾病之间根本上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采用传统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概念,七拼八凑地进行阐述和认识,完全就是在自圆其说,就是在自欺欺人,就是在掩耳盗铃。可以说,在传统中医学中,在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的治疗与传统中医学之间的概念、理论、辨证论治等东西是相去甚远,甚至是七不沾而八不连,有许多东西就是自圆其说的东西,我们在临床上只可使用其治病的良方妙法而为患者解除病痛,而不必深究其理论阐述,不可盲目相信其对治病机理的理论阐述。
论点2:中药具有双向性作用,表现出药理(物质)属性和信息属性
按照现代药理学的观念,药物外敷治病,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外敷药物经过皮肤吸收后进入肌体,以此发挥药理作用,这是药物外敷产生治疗作用的前提;二是外敷药物经过皮肤吸收进入肌体,吸收的数量必须达到有效的治疗剂量之后,才能发挥出相应的药理作用功效,这是药物外敷产生治疗作用的基础。如果外敷药物经过皮肤吸收后进入肌体,吸收的剂量达不到有效的治疗剂量,这也是无法产生治疗功效的。这就是现代医学对药物外敷疗法原理的认识。同时,药物内服治病也是遵循这一理论。实际上,中药外敷治病,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遵循现代药理学的理论,而是遵循信息科学的理论。
中药具有物质属性和信息属性的双向作用性,即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属性和具有信息作用的信息属性。在临床上,采用一味中药治病,由于单味中药含有成百上千种的化学成分,无论是内服还是外敷治病,均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其中一部分成分经口服或皮肤吸收后,成为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直接参与疾病相关的作用环节,影响并改变了疾病的病理作用过程,从而发挥出相应的药理功效,这种作用过程则体现了中药的物质作用过程,则称之为中药药理作用。而另一方面,其中另一部分成分经口服或皮肤吸收后,成为治疗疾病的无效成分,直接参与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有关作用环节,通过人体自身的反馈调节作用,影响并改变了人体内疾病的病理作用过程,从而发挥出相应的反馈调节功效,这种调节作用过程则体现了中药的信息反馈调节作用过程,则称之为中药信息作用。
同样,在中药外治中,外用中药也表现出物质属性和信息属性。中药外治,一部有效成分,经过皮肤吸收后,发挥出药理作用,则表现出物质属性;另一部分无效的成分,就刺激肌肤感受器,进行种种反射活动,在肌体自身反馈的调节作用下,影响并改变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调治了疾病,发挥出反馈调节作用,则表现出信息属性。
现代医学和现代中医学考察中药外治,大都是用现代药理学的观念,从物质属性的角度进行探究,往往忽视了中药的信息作用属性,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倾向。在临床上,中药外治所用的中药,事实上并不含有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而且所用中药与疾病之间往往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最终均治愈了相关的疾病。其实,中药外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中药的信息作用取得实效的,在大多情况下并不是通过药理作用取得实效的。因此,对于中药外治的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定位在信息疗法上,并不能定位在药理(物质)疗法上。可以说,中药外治与针灸疗法一样同属于一类信息疗法,中药外治的本质是属于一类信息作用过程。
中药具有信息的作用属性。由于大黄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在临床上采用中药大黄外敷神阙穴、涌泉穴治疗便秘,经过皮肤吸收后产生了通便之效,这用现代药理学的观念是勉勉强强说得通。再如,在临床上采用中药芒硝、白矾外敷神阙穴治疗大小便不通,按照现代药理学的观念,其中的芒硝具有泻下通便之效,经过皮肤吸收后产生了通便之效,这也勉强是说得通。然而,采用此法又能够治疗尿潴溜、小便不通等疾病,其中的芒硝、白矾并不具有利小便的药理作用,即使经过皮肤吸收进入肌体后也不可能产生利小便的作用,中药芒硝、白矾与小便不通、尿潴溜之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显然,这用现代药理学的观念是无法解释的。那么,中药外敷神阙穴为何能够治疗小便不通、尿潴溜之病呢?中药芒硝、白矾外敷神阙穴,中药芒硝、白矾作为一种信息刺激性作用,仅仅是起到了一种信息的刺激性作用,即刺激神阙穴感受器进行条件反射活动,在人体自身反馈的调节作用下作用于脊髓排便中枢,引起反馈性的排便反射,由此排泄了大便和小便,最终产生了通利二便的功效。在整个治疗作用的过程中,中药芒硝、白矾外敷神阙穴,对神阙穴仅仅起到了信息的刺激性作用,中药芒硝、白矾仅仅是一种“信息”的化身或符号。此时此刻,如果给予针灸方法刺激神阙穴、关元穴,在针或灸的刺激性作用下,通过反馈调节作用,同样也能够产生通利大小便的功效;如果给予中药白芥子外敷神阙穴,如果给予大蒜外敷神阙穴,如果给予中药芫花、大戟、甘遂等外敷神阙穴,同样也能够产生通利二便的作用功效。其中,针灸、白芥子、大蒜、芫花、大戟、甘遂等,它们与中药芒硝、白矾外敷神阙穴一样,均产生了相同的通泄二便功效,它们之间是相通相等而大同小异,它们之间仅仅是一种“信息”的化身或符号,故而能够取得异曲同工之效。所有这些治疗方法,均是属于一种信息治疗方法,并不属于药理疗法。
     人体具有信息的超导传递性,中药的药理作用与信息作用之间能够进行相互转化。在临床上,采用中药大黄外敷脐部治疗大便不通,其本质是属于一种信息疗法。中药大黄具有泻下通便的功效。在中药大黄外敷脐部治疗便秘的过程中,即使大黄通过皮肤不吸收,但是通过人体信息转换的作用机制,脐部的神经、化学等感受器,也能够把中药大黄泻下的作用信息,传递到排便的神经中枢,产生了如同内服大黄一样泻下的药理作用,从而支配人体完成排便活动,最终治愈了便秘。这样,脐部对外敷中药大黄的这种信息转递作用,即属于中药大黄的信息超导传递性。在采用中药大黄外敷脐部治疗便秘时,在大黄与脐部接触后,大黄的气味经过肌肤感受器进行信息转化,首先是把大黄泻下的药理作用转化“泻下”的信息,这种泻下的信息以信息超导的方式传递到神经系统的排便中枢,神经系统的排便中枢再支配人体的排便活动,从而完成了排便的反射活动。其整个治疗过程,就是由一种信息作用转化为药理作用的过程。
在临床上,采用大蒜捣碎外敷涌泉穴的方法,能够治疗感冒发热、咳嗽、气管炎、哮喘、呕吐、鼻出血、红眼病等多种疾病,当脚心发热而鼻有大蒜气味时即见效,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大蒜捣碎外敷涌泉穴,当从鼻孔中闻到大蒜的气味时,即见效。仔细想想,大蒜外敷涌泉穴,足部皮肤粗糙,角质层厚,大蒜的气味是无法穿透足部皮肤而抵达鼻孔的。其实,大蒜外敷涌泉穴,之所以在鼻孔闻到了大蒜气味,并不是大蒜气味穿越皮肤而传递到鼻孔,而是由于经过足部皮肤的化学感受器,经过信息转换,把大蒜的气味信息转变成另一种“模拟信息”而传递到鼻孔,这是属于一种信息传递过程。也可以说,鼻孔里闻到的“大蒜气味”,是属于一种“虚拟的信息”,并不是真实的大蒜气味。因此,这是属于一种信息虚拟的传递过程。或者说,这是属于人体一种信息超导传递过程,是大蒜气味之信息进行虚拟转化的作用过程。
     在中药外敷治病的过程中,当外敷中药与肌肤接触之后,通过肌肤种种感受器,把中药的刺激转换成一种信息刺激,传递到人体内,引起人体进行相应的反射活动,在人体自身反馈的调节作用下调治了百病。因此,中药外敷治病,就是人体进行信息转换的虚拟作用过程。这如同人体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受器官,把外界种种信息,转换成神经系统能够识别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信息一样,由此让人能够感知世界。然而,人所看到、听到、尝到、嗅到、摸到的信息,并非是外界事物的真实信息,而是属于一类虚拟信息。
     鼻子是人体重要的感受器官,能够对许多气味作出适宜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当人闻到许多刺激性气味时,如闻到胡椒、辣椒、花椒等气味则产生喷嚏反应,如闻到臭味则产生呕吐反应,当人看到肮脏的东西时则产生呕吐反应,当人闻到氨气时则引起涕泪具出的反应,所有这些反应均属于人体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活。同样的道理,在临床上,采用中药皂角取嚏的方法治疗呃逆、面瘫、五绝症、子宫脱垂等多种疾病,在喷嚏反应的反馈调节作用下调治了许多疾病,中药皂角正是起到了一种信息的调治作用,并不是属于药理方面的治疗作用。由于中药皂角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作用,当鼻子闻到了皂角的气味时,在皂角气味的刺激性作用下,刺激鼻粘膜进行喷嚏反射活动。在这种喷嚏的条件反射诱导下,通过人体自身反馈的调节作用,调治了许多疾病。事实上,中药皂角并不含有治疗呃逆、面瘫、五绝症、子宫脱垂、小便不通等疾病的有效成分,并且皂角与这些疾病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此,采用中药皂角取嚏的方法治疗呃逆、面瘫、五绝症、子宫脱垂、小便不通等多种疾病是属于一种典型的信息反馈疗法。这种治疗过程是不能用现代药理学的理论进行阐述的,而且只能用信息科学的观念进行阐述。
传统中医学是一门信息科学,而且是一门信息高技术。在临床上,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传统中医学治病时,有许多许多的良方妙法,我们要明辨是非,去伪存真,不可单纯从现代药理学的观念进行探究,同时也不可过分相信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之理论,只有用现代信息科学的观念才能掌握并把握传统中医学的真谛。
袁维萍 著 2014年10月4日
有关详情请参考如下资料:
1、袁维萍著《中医信息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传承》,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10月;
2、袁维萍著《中医信息疗法荟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11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