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长虐我千百遍,我待师长如初恋——当远行求法遭遇花式怒怼

 圆二书斋 2018-03-10

北宋年间,有八位志同道合的年轻僧人相聚到了一起,打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不是结伴穷游,而是行脚参访。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北方的叶县,那里的归省禅师,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


八位行者的Discovery之旅于一个滴水成冰的隆冬结束。这期间他们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忍过的痛和遭过的罪,在遥望见山门的那一刻统统烟消云散。对于远行求法的行脚僧来说,这里有最淡的禅茶和最深的机锋,昏暗的青灯映照庄严古佛。            


归省禅师于山门外接待了远道而来的客人,宾主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参访求法问题进行了既不亲切也不友好的交流。


“汝辈踏州县僧,来此何为?我哪有闲饭养你闲汉耶?”归省禅师坦率地跟大家交换了意见。


众人顿时有点蒙圈,从禅师的话语和表情大概能够判断出,他们貌似并不是太受欢迎啊。这跟他们想象的胜利会师式的相见显然是有点差距的。另外,对面那位张牙舞爪的哪吒,确定是他们千里迢迢跑来参访的教内大咖?


大家正面面相觑间,一盆凉水从天而降,盆子足够大,水也足够冰,保证了每人都雨露均沾。


始作俑者就在对面,作案工具就在手中。脸上挂着你若稍有不服还想给你一巴掌的表情。


有朋自远方来来,求自虐乎?大家忿忿不平,人顿时就走了一半。


归省禅师看了一眼剩下的四位法师,转身拿来一块抹布,哦不,一盒香灰,对着法师们的脑袋就招呼了过去。还是熟悉的方式,不熟悉的配方。


这下只剩下两位法师还留在原地了。“彼皆去矣,尔故(为什么)不去?”归省禅师也真好意思开口。


一法师说到:“久慕和尚道德,不远千里而来,岂因一杓水、一把灰遽即去耶?”


“尔二人既真为佛法,此间缺典座,能为之否?”


二人均表示可以,于是一人安排为典座,名叫法远禅师。另一人则安排去了参堂。如果接下来你以为将会看到法师们迅速融入僧团并其乐融融地过起了幸福美满的禅修生活,那就太小瞧咱道场老大归省禅师的脾气了。


有一天归省禅师外出,僧众们逮住这个机会祈求法远禅师给他们做顿粥吃。法师于心不忍,也架不住大家的怂恿,翻箱倒柜搞出来一锅米粥。自打进入这个道场,大众的肠胃对美食基本就处于失忆状态。皇天不负有心人,今天,僧众逮住机会果断出手,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热粥,以及他们熟悉、心动、惦念的老朋友归省禅师。


老大回来了!在万事俱备只欠喝粥的时候!众人内心之郁闷表情之崩溃可想而知。


归省禅师一言不发,把自己碗里的粥吃了个底掉。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粥太好吃,这次居然没有当众发飙。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一般这种情况要么是没有火,要么是火太大,这次很不幸属于后者。


“今日有施主设斋耶?”,归省禅师问知事僧。

“无”,知事回道。

“堂中纳襯(纳衬,即接受信众的布施)否?”

“无”。

“如此,则此粥从何所得?”

“问典座”。


然后法远禅师主动前来投案了,“见大众枯淡,实自为之”。


“尔如此好心,待他日为住持时,为之不晚。何得私盗常住物,做人情耶?”归省禅师的意见很明确:我吃粥,你买单。让法远禅师把衣服和饭钵留下来抵账,立即走人。这下既不用冰水也不用香灰了,直接找知事僧办理离职手续。典型的端起碗来吃粥,放下筷子害人。


大众纷纷过来替法远禅师求情,归省禅师也毫不含糊,“汝欲以势位压我耶?速去!”


如果有伴奏,此时的法远禅师一定想高歌一曲《太委屈》,无奈之下,他只好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此则挂搭不敢望,但上堂时,容某一听法,足矣。”这个蹭课的请求被同意了。法远禅师黯然神伤的走出山门,在寺院外一间低矮的小廓房里进行了灾后重建。


法远禅师白天听法,晚上回屋,小日子过得很有些岁月静好的味道,直到有一天归省禅师路过他的别墅。


“尔住此几时矣?”归省禅师直奔主题。

法远禅师道:“已半年矣。”

“还常住房钱否?”

法远禅师大囧,这神马情况?还有这种操作?只好实话实说:“ 无。”

归省禅师呵斥道:“此房尔何敢盗住?速须还他去!不尔,我当告官!”大师就是大师,什么时候都是以理服人,即将提起民事诉讼。


法远禅师不仅是一位野外生存专家,也是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僧人,他决定立即以卷铺盖走人的方式与当事人达成和解。之后又跑到叶县城里乞化,还了房钱后就留在了城里。尽管如此,每见到归省禅师,都愈发的恭敬。


又过了很久,有一天,真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归省禅师突然在寺院鸣钟,大家以为有什么突发情况,赶紧聚在了一起。归省禅师当众爆料:“叶县有古佛,汝等宜知之。”

大众便问:“古佛是谁?”

归省禅师道:“如远公,真古佛也。”


直接把法远禅师比喻为古佛再来,这是何等的尊崇!原来之前种种的刁难,妥妥的都是套路。当大家隆重的把无编制无寺院无住所的法远禅师迎回寺里之后,归省禅师特地为他升堂,面付佛法。


这位前典座、现古佛,就是佛教曹洞宗第七代祖师,自称柴石野人,宋仁宗赐号的圆鉴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