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拖鞋放好

 生财有道01ybnn 2018-03-11



日本近代禅学大师山田灵林,把世界上的人归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混沌未开,不受任何知识上的苦恼,能像动物一样和平生活的人,叫作“自然人”。


第二类是头脑明晰,智能发达,却受尽知识的烦恼,以至于神经过敏,始终无法与他人相处,过着不愉快生活的人,叫作“知识人”。

  

第三类是超越了知识的苦恼和情意的苦恼,能任运无碍过活的人,叫作“自由人”。

  

为了说明这三种人的不同,他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某家五人居室的前廊上,一双拖鞋翻了过来。这个家的女佣虽然好几次出入主人的房间,办好了好几件差事,但她对翻过来的拖鞋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她正如在深山里混沌未开的少女,只把主人吩咐的事在能力范围内办好,所以她每天十分快乐,能吃就吃,能睡就睡,除了衣食住行,对人间的一切事务和知识都不留心,没有任何心事——这就是自然人的典型。

  

这家的少奶奶拿信件要进屋时,看见了翻过来的拖鞋,但因男主人吩咐要处理一件紧急事务,来不及翻那双拖鞋。一会儿她端着红茶要进屋,又看见那双拖鞋,心想,一边拿饮料,一边翻拖鞋有碍卫生,还是没有摆正它。要离开房间时,她突然听到孩子的啼哭声而跑向婴儿室,这一次根本没有想到拖鞋的事。就这样,她一整天都挂虑那双拖鞋,以致在房间、在厨房、在婴儿室都不能平静,不能专心,因而苦恼万分。少奶奶是名门闺秀,读过大学,她想把学来的知识全部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反而带来日日夜夜的焦虑不安,最后她变成了神经质,甚至连猫换个位置晒太阳,也会使她不安和烦恼——这就是知识人的典型。

  

这家的老太太,因有事来找她的儿子,她看到翻过来的拖鞋,马上随手翻正,也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老太太是很沉着的人,她善于发现问题,而一发现问题,马上就轻易地处理好;如果是一件不能处理的事,她马上就把它忘掉,因此她的心境一直平静而稳定——这就是自由人的典型。

  

山田灵林的譬喻很值得我们深入思索。拖鞋可以说是烦恼的一种象征,这家的女佣可以说是从来不知烦恼为何物地生活着,就如同世界上许多神经迟钝的人。不是他们非常快乐,而是他们既见不到烦恼,同时也不能知道精神的愉悦是什么;他们没有思考、没有反省、没有觉悟、没有方向与追求,只是像动物一样地过日子。

  

少奶奶虽然知识丰富,却为知识而受苦,被种种知识扯来扯去,忽左忽右,像在旋涡中一样,从而陷入一种紧张而焦躁的状态,生活充满无谓的苦恼。这说明要追求心灵的平和与宁静,知识是无能为力的,对以安身立命为目标的人,知识实在没有价值,有时反而带来烦恼。

  

但是我们不应反对学知识,而要把知识收集整理,利用生活经验来驾驭它,到能无碍地生活的时候,心地自然像前面的老太太一样平和。不过若要靠外在经验的累积,达到心性的自由,等她成为自由人时,已经消耗了大部分生命。

  

禅宗追求的也是自由人的境界,只是所循的是内在的方法。那就是靠修为的精进达到心性的自由,从而得到真正的安心与究竟的立命。

  

但是,禅的自由与老太太的自由还是有差别。老太太的自由是一种动作,是由和外相(如:拖鞋)的对待而来,禅师的自由却是绝对的,自我的,没有对象的。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介于自然人和知识人之间。完全自在无碍的心灵是每个人渴望的。其实现方法就是佛陀说的“放下!放下”。放下什么呢?看到拖鞋翻了,把它摆正吧!摆正了的拖鞋,再也不要放在心上,如是而已。


选自《凡事不如看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