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4 阴阳神气的天命观•浑然一体的气之平气、太过气、不及气

 钟家台 2018-03-11

3.2.4阴阳神气的天命观·浑然一体的气之平气、太过气、不及气

3.2.4  自然的平气、太过气、不及气

所有的气都存在三种基本状况,平气、太过气、不及气。气守本位,升降出入无过无不及,就为平气。气的动态变化在一个适度的范围、适宜的时间为平,超过一定的范围,或时间不一致,不是太过,就是不及。

在自然,平气最有益于生命之和;在生物,平气是最佳的生命状态。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素问·上古天真论》),经过四七、四八的充盛,生命之气的自我调控能力就逐渐减弱,“平”的动态平衡能力就逐渐远离最佳状态。

自然之气的平气、太过气、不及气,以时间位序为坐标,气候和时节是否相一致为标准。平气,指风、寒、暑、湿、燥、火的非均衡性变化与时节相一致,太过气和不及气是时节的不协调。不该冷的时候寒气至,或该冷的时候过于寒冷,不该热的时候火气至,或该热的时候过于暑热,在时间上来的太早,在程度上来得太重,都是太过气;该冷的时候寒气未至,或冬天不冷,该热的时候火气未至,或夏天不热,时间上来得太晚,在程度上来得太轻,都是不及气。

平气、太过气和不及气对生命而言,感觉到的不外是寒热,看到的是春华秋实,根本在于日月、地球等的运行,是因天体运行、地球气化(地球上的季风、洋流、冰川等,对地球气候具有调节和稳定作用,将宇宙空间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在一个适宜生命的范围,这就是地球的气化)而发生的气的变化。《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帝曰:当时而至者何也?岐伯曰:非太过,非不及,则至当时,非是者眚也。”(眚,疾苦、灾祸。这里用作动词,意识是导致疾苦、灾祸。)

日月运行有常,气候变化无定。寒热等气,该来的时候来,来而适度,该去的时候去,去得恰应其时,是六气的理想状态。不该来的时候来,来而太过,该去的时候不去,去而不及,就会对生命造成不利影响,五藏神机就可能失其常,生命之气就可能发生紊乱。无论六气太过还是不及,因为“时有常位”-太阳运行是确定的,昼夜四季的时间是确定的,所以都会在天体运行作用下,通过胜、复之变等调节而归正化,阴阳寒热的气化保持着总体平衡。

自然有自己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医立足生命,观察万千气象的动态联系变化,形成了大运、主运、客运和司令之气、主气、客气等等规律性的认识,有六气先后,有司天在泉,有主客加临等等不同运气变化,概括起来不外平气、太过气和不及气。

生命在天地之间形成、生存、进化,天地气交确定了因应协调性的固有规律,如果自然之气的动态变化和生命之气的因应协调一致,就可以看做是平气,有利于生命健康。生命在几十亿年中,对太过气、不及气也具备了随机性调节机制,如果太过或不及的自然之气,没有超过随机反应性调节的极限,生命之气都能够保持平和,生物就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反之就可能在地球上消亡。

因应协调性能够顺应,动态变化不违阴阳规律,就是平气。顺应性和适应性,是生命与自然经过了极其漫长的磨合期,形成的和平共处机制。自然之气不总是温柔的,疫气、戾气等会时不时地发生,破坏生命之气的平和,甚至夺走生命。但纵观人类的生命史,疫气、戾气等自然之气伴随人类走过了二百万年的岁月,不断锤炼着因应协调性,考验着弱质生命的动态平衡能力。

疫气、戾气属于反常的自然之气,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大多生命之气不能顺应,患病皆相染易。在自然之气的环境里,无论生命之神、生命之气多么强健,都不能无所顾忌,必须注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远离反常的自然之气,使疫气、戾气失去皆相染易的传染途径。这在现代社会很是个问题,交通便利,流动性大,人际交往复杂,给疫气、戾气等皆相染易突破地域空间限制,搭建了便捷、快速的桥梁,为其更加广泛地流传提供了便利。

人的生命不同于恐龙及其以前时期的生物,地球的自然之气也不同于恐龙及其以前时期。科技文化具有的“人定胜天”的张狂,加上商业文化的野性刺激膨胀作用,正在悄然破坏着自然之气的动态平衡。要是这种破坏,没有超出人类因应自然的协调能力,就能够持续发展。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类已经生活在文化确定的环境之中,研究五运六气学说,从人与自然的根本上,找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途径,意义可能不亚于环境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