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文化名镇南康

 黑龙江波涛 2018-03-12
南康镇地处北部湾畔,位于北海市东部,东北临大海,东连兴港镇,南靠营盘镇,西接福成镇,北邻闸口镇,西距北海市区中心41公里,镇境内有世界唯一的珍贵树——华库木林木;还有各种水果、甘蔗、药材等经济价值极高的亚热带植物100多种。 旅游资源:全镇有海岸线长约15公里,沿海滩涂面积约2万亩,沙细水美,是开发浴场和滨海度假村的好地方。
历史文化名镇 <wbr> <wbr>南康斑驳老街
南康镇,一个有着二千年历史的古镇,犹如一个藏在南方幽深小巷里的小家碧玉,一直鲜为人知。直到近日,荣获自治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称号之后,她美丽而神秘的面纱才被掀起,向世人展示她悠久的历史文化,袒露她那深邃迷人的文化底蕴。
    走进这个千年古镇,潺潺的南康江,在古镇穿行流淌,参天古木,郁郁葱葱,斑驳的骑楼墙上,写满历经沧桑风雨的痕迹……一切都似在诉说着这个千年集镇的古老故事。
    
    文化名镇 史载千年
    南康镇地处北部湾畔,隶属于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总人口5.81万。
    作为自治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有关南康镇发源发展,有记载的历史长达2233年,古称南康圩。史载最早见于公元前223年间,秦平定南越后,当时大批移民(主要是中原汉人)南迁到南康这一带,成为这里最早的居民。这里水路交通便利,经历朝代的演变,从公元972年起,南康就成为船货交换的集散地并形成圩镇。明朝在北部湾沿海设立的“珠场八寨”,南康寨居中,是珠场巡检司驻地。清朝道光以后,属珠江团南康局;民国时期南康先后属合浦县珠江区南康局、合浦县第二区、第五区、第三区南康镇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康人民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文化名镇 <wbr> <wbr>南康南康青龙古井

    自古以来,南康人灵地杰,人文荟萃。据不完全统计,科举时代先后出了进士举人等30多人。解放后更是英杰辈出,著名作家、诗人白原,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馆长陈建功,广东省著名剧作家林骥,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姚克鲁等都是南康人的骄傲。
    
    百年骑楼 见证历史
    南康镇经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和时代的变革,文物古迹众多,有文物保护单位16处,文物点93处。其中,骑楼街”最是声名远扬。人们在南康饱经沧桑的老街游览,触摸斑驳的墙体,在独具特色的商贸交易铺窗上还能感受到它昔日的美丽和曾有过的繁华兴盛。
    南康骑楼街与北海中山路老街骑楼的建筑风格大同小异。沿江路、胜利路、上新路以及解放路一带,街道两旁都是百年历史的充满南洋建筑风情的骑楼。骑楼外表乍看斑驳古拙,仔细欣赏时却可以发现那些建筑上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
    南康老街骑楼最具代表性的是解放路老街骑楼,长约600米、宽9米,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可谓南康近代历史的活化石。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也常常可见。骑楼二楼的立面全是阁楼雕版,雕版图案多为民间传统花草,手工精细,栩栩如生,古味幽然,骑楼的窗楣有方形的、半圆形的、敞肩形的,真不失为民居建筑风格和古建筑艺术的宝典。解放路老街骑楼前临商街,从民国至1980年代都是南康最繁华的地方,经营着“九八行”、客栈、餐饮、百货、针织、成衣、日杂、副食以及海产品等。当时有名的茂隆、北国客栈、广华昌针织厂、同和隆商铺、珍文书店以及“又发”黄记副食酱料厂等许多大商号都设在解放路老街的骑楼。
历史文化名镇 <wbr> <wbr>南康南康老街 老屋里的老寿星
    胜利路老街骑楼位于解放路尾至沿江路之间,长约300米。胜利路骑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南康历史最悠久的一条街,因此也被称为“南康第一街”。胜利街至今保留着传统的建筑形式:砖木结构,以木装饰为主,木门木窗,木挑梁,木质闸门,结合青砖山墙,大多门口设置敞廊。偶尔也有全部用青砖建的民居,别有一番风味。
历史文化名镇 <wbr> <wbr>南康南康老街掠影
    南康镇上新路、胜利路、解放路、沿江路老街骑楼大多完好。如此大面积的完整保存,全国已不多见。它们的存在,体现了南康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一是时段的连续性。街区发展历程不过百余年,但城镇发展脉络清晰。旧中国南方商埠城市从街市到开埠的演变过程,在此都能找到现实的景象。二是特定历史的代表性。清道光末、咸丰初,南康进一步成为我国大西南地区货物流通的重要通道。因此,广西的北流、玉林、南宁、百色、柳州、龙州及云南、贵州等大西南地区与澳门地区的货物往来,由内河改道海上,南康是北海地区地位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三是文化的包容性。南康自始就是个移民城镇,各种文化在这里并存交融,尤其在建筑文化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中西合璧的骑楼街最为典型。四是沿海开放口岸城市模式的完整性。与中国传统城镇相比,起源于商业贸易的南康圩镇,其特殊性在于城市格局是开放的,四面没有城墙和护城河。
    目前老城范围保留了城市原有的路网格局和商业建筑、传统民居、公共建筑、市政设施等较为完备的城市功能设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区,并体现了沿海开放口岸城市的演变过程,是研究开放口岸城市发展演变的极好案例。五是民俗文化的多样性。由于原著居民的大量存在,蕴藏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而且,不仅限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开埠,进入南康的西方艺术也得以广泛流传。
    著名学者及国际友人对上新街、胜利街、解放路、沿江街历史文化街区有较高的评价,新加坡著名的考古学家德兰说过:参观解放街时使我大吃一惊,这条路竟然和我们新加坡牛车水等国宝级的老街一模一样。”

    楼宇街巷 古色古香
    南康镇最具代表性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除了各处的骑楼街外,还有将军楼、三帝庙、三婆庙、冼太庙、天波府、四大古井等等。
    在古镇漫步、寻幽,那一间间精巧的庙宇,一口口深幽的古井,一条条狭小的街巷,那古色古香的风情,无不沉淀着历史的沧桑。品味千年沉香,扣动寥廓心弦——
历史文化名镇 <wbr> <wbr>南康南康三婆庙

    据史载三婆庙(也称妈祖庙)始建于1732年,1991年重修,建筑面积680平方米,殿堂1座。古色古香的屋宇处处显得古朴而风骨苍然。三帝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奉康太府面谕创建,原建于本圩正行,后于乾隆五十九年迁建现址。庙内供奉真武大帝、关圣帝君、华光大帝。几经沧桑之后,1995年重塑三帝神像。南康三帝庙占地面积680平方,建筑面积486平方,全庙分上、中、下三进。三帝庙正大门是一幅雕刻油漆的牌匾,雕刻着金光闪闪三帝庙三个大字。三帝庙前20多米处有一口青龙井,青龙井是南康老街四大古井之一。井壁长满蕨类植物,井水清冽。据说,井水有口甘生津,清凉解毒之效。
    南康镇的庙宇,除了供奉神灵的外,还专门建有纪念英雄的庙宇。如冼太庙,是北海市唯一的一间祀奉南北朝至隋时期民族巾帼英雄洗夫人的庙宇。此庙始建年不详,明正德九年(1514年)重修,原建有正厅、拜亭、前厅和四周高6.5米?宽12米,原正厅坐北朝南,青石,砖瓦和杉木结构。还有纪念杨家将的天波府,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彩门楹联,小巧别致,天波府长30多米,宽20多米,坐落在杂粮行,正殿三间,后院有东西廊房三间,屋内雕龙画凤,金碧辉煌。
 
历史文化名镇 <wbr> <wbr>南康
历史文化名镇 <wbr> <wbr>南康南康基督教礼拜堂见证了南康的历史进程

    穿行在南康人称之为“摸乳巷”的狭小的小巷中,略张开双臂,就可摸到两边的墙壁。这样的老街小巷南康共有18条,每条小巷,都装设有防侵略、防盗贼的闸门。还有闻名遐迩的张屋园、陈屋园、庞屋园、朱屋园、郭屋园、罗屋园、钟屋园、岑屋园八大园。保存完好的一街、二街、三街、四街等有多处明清建筑。 

    古树名木 植物宝库
    南康镇植物资源丰富且奇珍异树繁多,据调查统计,境内有红树林等亚热带植物100多种,全镇有100年以上的名树古木86棵。
    南康镇下担村小山林中,虽然周围密密麻麻的小树林的遮挡,但仍可看到一棵大树直刺苍天,这是《世界珍稀植物名录》榜上有名的珍稀树种--华库林树,它的树龄已经近200年了,是世界仅存的10株膝柄木之一。据专家介绍说,膝柄木是近年发现的热带树种,它的别名字叫华库林木,卫矛科,半常绿乔木,很少开花结果。
历史文化名镇 <wbr> <wbr>南康世界珍稀树——华库林树

    它是濒危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株膝柄木是该树种分布最北的种类,世界唯一的,对研究我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及其热带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北海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5月1日立碑作为市级文物加以保护,现在这颗百年古树郁郁葱葱。
 
历史文化名镇 <wbr> <wbr>南康
历史文化名镇 <wbr> <wbr>南康彼塘村委木村两棵见血封喉树

    见血封喉(Antiaristoxicaria(Pers。)lesch。,又名箭毒木),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在明显有毒的上千种木本植物中,见血封喉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毒的树种。南康镇约有10多株300年以上树龄的见血封喉树,最老的树龄500多年,而且是两棵连生,当地村民把它们分为一公一母,称为夫妻树,母树树围16米,高30多米;公树树围14米,高30多米,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血封喉是我国优良濒危珍稀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专家介绍,见血封喉厚厚的树皮,被刀砍伤后有乳汁流出,内含多种有毒物质,如果由伤口进入人体,就会引起肌肉松弛、血液凝固、心脏跳动减缓,最后导致心跳停止而死亡。周边村民对这些树都很敬畏,多年来,树与人和谐相处,相安无事。 

    白话曲调 代代相传
    在南康镇的民间,至今传唱度比较高的民曲民调是南康调(也叫“卖鸡调”),南康调以方言的口声腔定音调,以白话演唱,独具魅力,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精品。
历史文化名镇 <wbr> <wbr>南康南康居民演唱“南康调”。
“南康调”流传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唱的内容是跟《孔雀东南飞》一样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在清光绪年间,在南康附近西面有一座沙塘岭书院,环境清静,青山绿水相映,东面是南康江,正门前有一口池塘,书院经常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一个女放羊娃常到书院玩耍,因其开朗调皮,村里人都叫她调妹。一天早上,调妹哼着小曲赶着羊群从书院走过,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就去到池塘边问一个书生:哥哥,你也在哼小曲吗?”男生说:我在此朗诵书文,你怎么不进书院来念书呢?”小女孩说:一是家里穷,二是女孩子是不能读书的,你能教我读书吗?”男生答应教她读书。这男生叫鸡郎,每天凌晨鸡鸣便起床朗诵书诗,故得名。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这对青年男女成了好朋友,随后相恋相爱,私订终身。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调妹的父亲将调妹许配给地方上一个恶霸为妾,调妹宁死不嫁。鸡郎四处告状未果,后来调妹受恶霸虐待,因思念鸡郎得病,郁郁而终。鸡郎思念调妹,自编别具韵味的“卖鸡调”在民间中传唱。“卖鸡调”主旋律简单但音调复杂,让人百听不厌,成为地方特有韵味的曲牌唱调流传至今。
    除了“卖鸡调”以外,南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花灯”、“神相”、“还福”、“社戏”、“地戏”等数十个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