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政变史话31—2

 钟家台 2018-03-12


金匮之盟”千古之谜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也就是宋太宗即位的第六年,正在他对其继位不知怎么解释的时候,在宋太祖朝担任过宰相的赵普突然上书朝廷,对宋太宗继位问题作了圆满的解释。

据赵普说,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病重时,曾派人将他召去。赵普到后,杜太后屏退众人,室内只剩下杜太后、宋太祖和赵普三个人。杜太后向宋太祖问道:“你知道你得天下的原因吗?”

宋太祖答道:“儿臣之所以得天下,是靠祖宗的阴德和太后的福气。”

杜太后道:“不对!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所以你才夺得了江山。如果当时周氏立有长君,天下怎么会落到你的手里呢?所以,你百年之后应传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即廷美。宋太宗继位后,为避宋太宗讳,改名廷美),光美再传你儿德昭,不可像周世宗那样让小孩子当皇帝。四海至广,万几至众,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也。”

宋太祖听了杜太后的话,连连点头称是:“母亲教诲,儿臣当谨记在心。”

接着,杜太后又看了看赵普,对他说:“你要和皇上一同记住我的话,不可违背。”

说罢,杜太后命赵普于榻前写下盟书,并与纸尾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写完之后,藏于金匮,特命谨密宫人掌之。

赵普上书所谈的这件事,历史上称为“金匮之盟”。

宋太宗接到赵普上书,当即在朝臣面前宣读。然后,又到宫中金匮中找到了这份誓书。当宋太宗将它从金匮中拿出开,抖掉上面的灰尘,展示给众臣看的时候,人们无不惊愕万分。

有了这份誓书,宋太宗即位似乎无懈可击了。

然而,所谓“金匮之盟”仍然让人怀疑万端。

有人说,这份誓书已保存了二十年,赵普为什么不早一点拿出来呢?

有人说,按这份誓书所示,宋太祖早就决定传位于宋太宗,为何不早些明示天下呢?

有人说,杜太后既已有意于次子,为何不让宋太祖明令颁布天下,却让赵普写一份誓书偷偷地藏起来呢?

更让人怀疑的事,杜太后死时,宋太祖才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他的长子德昭也已经十一岁了。到宋太祖五十岁死的时候,德昭已经二十五岁了,小儿子德芳也已十七岁,根本不存在什么“幼儿主天下”的问题。难道是杜太后算出宋太祖一定要短命吗?

于是,“金匮之盟”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其实,拨开历史迷雾,一些所谓“千秋疑案”是可以揭开的。

首先让我们看看“烛影斧声”这个千古之谜。

原来,赵光义不仅是宋太祖的亲弟弟,而且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立有大功。他是陈桥兵变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是他提前准备好黄袍,在陈桥驿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成为拥立宋太祖的主要功臣。因此,宋太祖非常器重他。宋朝建国后,宋太祖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尹(都城最高行政长官),封他为晋王。朝会排班时,赵光义的位子排在众臣之首,以表示地位的崇高。

宋太祖对这个弟弟的礼遇也特别深厚,多次到他的府上叙兄弟之情,或请他到宫中酌酒对饮。晋王府第由于地势高,池子里经常缺水,宋太祖亲自督促工役千方百计解决水源问题。有一次赵光义病了,不省人事。宋太祖听说后,十分着急,赶忙前去探视。还亲自点燃艾草,给弟弟热炙。赵光义醒后,觉得炙得头痛。宋太祖就用艾草炙自己,试验怎样炙才有效而不至于引起头痛。就这样,整整大半天,宋太祖都呆在晋王府中,直到赵光义发透了汗,完全苏醒过来,才回宫去。

有一天,赵光义到宫中赴宴,喝醉了酒。宋太祖怕他出事,亲自送他出宫,下殿阶时,还搀扶着他。这些事对普通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宋太祖以皇帝之尊,对弟弟如此厚待,可就不同寻常了。古代帝王,大多少情寡义,虽同胞手足之间,也是如此。宋太祖如此行事,实属凤毛麟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