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赛美教授“经方起沉疴”医案3则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3-13

3月底有公益微课

导读


经方组方严谨,药味精当,疗效独特。

李赛美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

临证喜用经方,效验甚多。

本文收录了李赛美教授麻黄升麻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医案各一则。

跟随本文,一起来学习一下李赛美教授“经方起沉疴”的临床经验吧!


1.麻黄升麻汤案

戴某,男,46岁,马来西亚人,1999年7月23日初诊。

患者诉胸热咳嗽,肢麻足冷,尿浊3年余。

曾先后取麻杏甘石汤、理中汤、金匮肾气丸等不效,且症状逐渐加重,体弱不能正常工作。


诊见:形体瘦弱,双下肢麻痹发凉,膝关节酸软,腰部抽痛,胸部觉干燥疼痛,口干咳嗽,痰中带血,胃纳可,小便有泡沫,沉淀后有白膜,大便完谷不化,每天3-4次。



舌淡暗、舌体胖、苔薄,脉弦。

证属上热(肺胃)、下寒(脾肾)夹瘀,

予麻黄升麻汤。

处方:

生石膏(先煎)30g,黄芪30g,

茯苓15g,玉竹15g

丹参各15g,白术12g

干姜12g,知母12g,

黄芩12g,升麻12g,天冬12g

当归10g,炙麻黄10g

桂枝10g,炙甘草6g

水煎服,每天1剂。


服2剂后,足麻痹减轻,大便转佳,小便泡沫减少。继进3剂。


7月28日二诊:诉胸中已不觉热,稍干燥,咳血消失,但仍有黄稠痰。

双下肢麻痹继续减轻,有温暖感。

大便正常,小便转佳,稍有腥味。

舌淡、苔白,脉沉。

继守原方5剂,诸症大减,精神大振。

嘱以六味地黄汤加减调理善后。



本例为笔者在马来西亚讲学期间所遇。 

《伤寒论》厥阴病篇云: “…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本例患者久婚未育,思虑有余,肝火内郁。加之多耗肾精,脾肾不足。

至久则肝火上冲,木火刑金,炼蕴痰热,损伤血络,而成斯证。

前医或单用清化,或独予温补,清热伤阳,补虚碍实,故诸症不减,反见加重。


正如尤在泾所言: “阴阳上下并受其病,虚实寒热混淆不清,欲治其阴,必伤其阳,欲补其虚,必碍其实”,

仲景曰“难治”,理在其中。

疏原方,清上温中,健脾益气,养阴润肺,清热化痰,活血排脓;

佐用黄芪、丹参意在加强益气活血。

全方扶正祛邪,温阳清热,各行其道,俾肝木得疏,脾气得升,肺气清灵,肾精得滋,故能获效。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案

朱某,男,9岁,从美国返马来西亚探亲,1999年7月26 日初诊。

其母代诉:晨起鼻塞、喷嚏、流涕已4年,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夜间流清涕需用纸巾数张,时有衄血,二便调。舌淡、苔薄,脉滑,咽不红。

证属营卫不和,卫外不固,肺气上逆,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处方:

桂枝6g,白芍6g,

大枣6g,厚朴6g,

苦杏仁6g,黄芩6g,

生姜 3片,炙甘草3g,

蝉蜕3g,白茅根9g

水煎服,每天1剂,3剂。


二诊:已不流涕,但仍有鼻塞,舌淡、苔薄黄,脉滑,守前方3剂。

三诊:其母代诉,因昨夜空调开至16℃,又出现鼻塞流涕,但程度较前明显减轻,余无异常。

查:舌淡、苔薄白。

原方去黄芩、白茅根,继服3剂。

半年后,其母发来传真,告患儿病已痊愈。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系仲景为太阳中风兼喘而设,曰: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患儿无恶寒、发热、汗出之表证,但遇冷则鼻塞流清涕,故卫表不固,肺气不利明显。

予桂枝汤调和营卫,固护卫气;加厚朴、苦杏仁利肺降气。

卫表得固,肺气通畅,自无鼻塞流涕之恙。


3.桂枝加附子汤案

杨某,男,34 岁,四川人,1999年1月20日初诊。

患者来广州打工,任仓库管理员,身痛恶寒3年余,服诸药不效,X线摄片无异常。

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思其恶寒身痛,但无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肺卫表证,脉不浮反沉,

证属肾阳不足,卫阳失煦,


予桂枝加附子汤。

处方:

熟附子(先煎)15g,桂枝15g,

白芍各15g,生姜3片,

大枣10g,炙甘草6g

水煎服,每天1剂,3剂。


2000年4月,患者近因声嘶难出,再次求诊于笔者,并告之,去年3剂中药解除了3年痼疾。



经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原意为治疗太阳病发汗太过之阳虚漏汗证。

然卫阳、营阴不足,筋脉失养,多身痛证。

予桂枝加附子汤,调和营卫,振奋卫阳。

卫阳舒展,筋脉得养,则身痛自除。


学好经方则能效如桴鼓,李赛美教授临床善用经方,广受患者赞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