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 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 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乳腺增生是女 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据调查约有 70%~ 85%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近年来该 病呈现发病率逐年上升、 发病人群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已多见于 20 ~ 45 岁的女性, 或占 育龄妇女的 30%~ 45%, 不但表现为增厚的乳叶和结节性颗粒, 乳房胀痛及乳头溢乳等三 大症状和体征, 而且其存在癌变的可能, 不能掉以轻心, 日常生活要注重预防和积极治疗。 传统中医认为它是由于郁怒伤肝、 思虑伤脾、 气滞血淤、 痰凝成核所致, 中医学称 之为 “乳癖” 。治疗上宜采用疏肝解郁、 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 补肾调冲等方法, 可一法单用, 也可数法合用。用中医药的方法来解决乳腺增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在乳腺增生治 疗上, 有以下优势 : 1. 防治效果显著 ; 2. 无毒副作用 ; 3. 无手术创伤 ; 4. 患者复发率低。因 此, 用中医药来解决临床上乳腺增生问题已成为发展的新动向, 能够达到标本兼治, 副作用 小的绝对优势, 对此类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介于此, 我们先后申请了发明专利并获得了授权, 申请号为 02153458.6 专利申请 文件中, 主要是从制剂处方, 剂型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保护, 本发明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 的实验研究, 进一步提高工艺制备方法, 改变药物给药剂型, 以提高药物疗效、 增加药物稳 定性及提升药物生物利用度为目的, 而创造性的研制成功的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速效中药 滴丸剂。 滴丸是由药物和固体基质加热熔融成溶液、 混悬液或乳浊液后, 滴入不相混溶的 冷凝液中, 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收缩并冷凝成丸而得的一种速效剂型。由于药物在基 质中呈分子状态、 胶体状态或者微粉状结晶, 为高度分散状态, 而基质为水溶性的, 则可增 加或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 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和吸收速度, 从而达到高效、 速效的作用。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 在滴丸剂品种的研究、 开发及生产方面, 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 这种新剂型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中药滴丸制剂的问世, 给中医 药能够治疗急症、 迅速发挥作用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其高效、 安全的巨大优势, 显著地突出 了中药滴丸剂的强劲势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量稳定、 疗效可靠、 生物利用度高的治疗乳腺增生的 中药滴丸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滴丸剂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中各制备步骤设计 合理, 参数选取科学, 工艺稳定, 制得的中药滴丸剂经过相应的临床疗效试验研究, 结果表 明该中药滴丸剂疗效稳定、 有效、 可靠、 迅速。 本发明的中药滴丸剂的原料组成为 : 炙柴胡 84 份、 炒白芍 84 份、 炙香附 63 份、 玄 参 84 份、 昆布 105 份、 瓜蒌 63 份、 夏枯草 105 份、 牡蛎 84 份、 当归 63 份、 猫爪草 84 份、 黄芩 63 份、 丹参 84 份、 土贝母 42 份、 山慈菇 21 份、 全蝎 21 份、 牡丹皮 84 份。 本发明的中药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 (1) 取炙香附、 牡丹皮、 炙柴胡、 当归 4 味药材, 加水浸泡后, 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 油, 收集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后备用, 水液滤过, 滤液备用 ; (2) 将全蝎、 土贝母粉碎成细粉备用 ; (3) 取玄参、 瓜蒌、 夏枯草、 丹参、 黄芩加入一定浓度乙醇回流提取, 提取液滤过后 合并, 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成清膏备用 ; (4) 取昆布、 牡蛎、 猫爪草、 炒白芍、 山慈菇加水煎煮提取, 提取液滤过后合并, 滤液 备用 ; (5) 将上述 (1) 和 (4) 中水提取后的滤液合并,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一定浓度, 冷 藏, 滤过, 滤液浓缩成清膏后, 与 (3) 中所得的清膏混合并浓缩干燥成干膏粉, 加入 (2) 中所 得的细粉和适宜的基质、 助溶剂后, 混匀, 再加入 (1) 中的挥发油包合物, 搅拌均匀后, 选用 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 滴制而成。 本发明的中药滴丸剂具体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 A. 原料组成 : 炙柴胡 84 份、 炒白芍 84 份、 炙香附 63 份、 玄参 84 份、 昆布 105 份、 瓜蒌 63 份、 夏枯草 105 份、 牡蛎 84 份、 当归 63 份、 猫爪草 84 份、 黄芩 63 份、 丹参 84 份、 土 贝母 42 份、 山慈菇 21 份、 全蝎 21 份、 牡丹皮 84 份 ; B. 将上述 A 中 16 味中药原料, 按下述步骤操作 : (1) 取炙香附、 牡丹皮、 炙柴胡、 当归 4 味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 12 倍量的 水浸泡后, 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 1 ~ 3 次, 每次 1 ~ 2h, 收集挥发油用重量比为 2 ~ 6 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后备用, 水液滤过, 合并滤液备用 ; (2) 将全蝎、 土贝母粉碎成细粉备用 ; (3) 取玄参、 瓜蒌、 夏枯草、 丹参、 黄芩 5 味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6 ~ 10 倍量、 浓度为 50 ~ 80%乙醇, 加热回流提取 2 ~ 3 次, 每次 0.5 ~ 2h, 滤过, 滤液合并后, 减压回 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用 ; (4) 取昆布、 牡蛎、 猫爪草、 炒白芍、 山慈菇 5 味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6 ~ 10 倍量水, 加热煎煮提取 2 ~ 3 次, 每次 0.5 ~ 2h, 滤过, 滤液备用 ; (5) 将上述 (1) 和 (4) 中水提取后的滤液合并,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60-80%, 冷 藏 24h, 滤过, 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清膏后, 与 (3) 中所得的清膏混合并浓缩干 燥成干膏粉, 加入 (2) 中所得的细粉和适宜的基质、 助溶剂后, 混匀, 再加入 (1) 中的挥发油 包合物, 搅拌均匀后, 选用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 滴制而成。 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是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 A. 原料组成 : 炙柴胡 84 份、 炒白芍 84 份、 炙香附 63 份、 玄参 84 份、 昆布 105 份、 瓜蒌 63 份、 夏枯草 105 份、 牡蛎 84 份、 当归 63 份、 猫爪草 84 份、 黄芩 63 份、 丹参 84 份、 土 贝母 42 份、 山慈菇 21 份、 全蝎 21 份、 牡丹皮 84 份 ; B. 将上述 A 中 16 味中药原料, 按下述步骤操作 : (1) 取炙香附、 牡丹皮、 炙柴胡、 当归 4 味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的水浸 泡后, 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 2 次, 每次 1.5h, 收集挥发油用重量比为 4 倍量的环糊精包 合后备用, 水液滤过, 合并滤液备用 ; (2) 将全蝎、 土贝母粉碎成细粉备用 ; (3) 取玄参、 瓜蒌、 夏枯草、 丹参、 黄芩 5 味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浓度 为 70%乙醇,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滤液合并后,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 度为 1.2 的清膏备用 ; (4) 取昆布、 牡蛎、 猫爪草、 炒白芍、 山慈菇 5 味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的 水, 加热煎煮提取 2 次, 每次 1.5h, 滤过, 滤液备用 ; (5) 将上述 (1) 和 (4) 中水提取后的滤液合并,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70 %, 冷藏 24h, 滤过, 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2 的清膏后, 与 (3) 中所得的清膏混合并浓缩干燥成干 膏粉, 加入 (2) 中所得的细粉和适宜的基质及助溶剂后, 混匀, 再加入 (1) 中的挥发油包合 物, 搅拌均匀后, 选用合适的冷凝剂及滴制条件, 滴制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基质选用的是聚乙二醇类、 泊洛沙姆、 羟甲基淀粉钠、 硬脂 酸钠、 甘油明胶、 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酯、 十六醇、 十八醇、 虫蜡、 氢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者 几种的混合物 ; 助溶剂所选用的是丙二醇或吐温 -80 ; 冷凝剂所选用的是液体石蜡、 二甲基 硅油、 植物油、 水、 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基质为聚乙二醇 4000 ∶聚乙二醇 6000 = 55%∶ 45%, 助 溶剂是丙二醇, 冷凝液是二甲基硅油 ; 滴制条件为 : 滴制温度为 80℃, 滴头直径为 2mm, 冷凝 剂选择二甲基硅油, 冷凝温度 0℃ ; 滴速为 50 滴 / 分钟, 滴距为 6cm。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 相比于在先申请的专利 02153458.6, 主 要具有以下创造性的有益技术效果 : (1) 提取工艺方面 1. 重视药材挥发油的提取利用 : 本发明组方由炙柴胡、 炒白芍、 炙香附等 16 味中药材组成, 其中炙香附、 牡丹皮、 炙柴胡、 当归 4 味药材中均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类及水溶性有效成分, 因此, 先将其进行水蒸 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 并用适量的环糊精包合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均一性, 提取后的水液 留用。另外, 考虑到药材不宜长时间加热提取, 以免有效成分受热时间过长而遭到破坏, 因 而最好能在提取挥发油的同时也兼顾好水溶性成分的提取, 故放弃传统的长时间 ( 一般 3 小时以上 ) 连续提取挥发油的方式, 采用 1-3 次短时间提取挥发油的工艺, 在数次更换新鲜 溶媒的基础上达到高效提取挥发油类、 水溶性类有效成分的目的, 从而增强药物疗效, 同时 减少操作步骤, 提高提取效率。 2. 重视独特药材的处理 : 本发明处方中, 全蝎属于动物药, 较为希贵, 具有息风镇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功 效, 其有效成分主要为蝎毒素类动物蛋白, 加热提取时易遭到破坏 ; 土贝母具有软坚散结, 消肿止痛, 解毒之功效, 为治疗乳痈之要药。因此将两者粉碎成细粉, 打粉入药以最大限度 的发挥其有效成分的作用。另外, 还能够起到 “药辅合一” 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中药制剂制 备的灵活度和创新性。 3. 根据不同药材有效成分的物理特性细化分类提取 : 经过大量工艺筛选研究发现, 在治疗乳腺增生疾病方面, 昆布、 牡蛎、 炒白芍、 猫爪 草、 山慈菇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偏多, 适宜用水煎煮提取 ; 玄参、 瓜蒌、 夏枯草、 丹参、 黄芩含 有大量的醇溶性有效物质, 再结合中药滴丸剂载药量小的缺点, 因此, 我们采用醇提方式 ; 这样既可以达到有效成分的富集作用, 又能够节约能源, 最终达到高效的用药目的。 (2) 临床应用方面 由于本发明内容是在申请号为 02153458.6 基础上改进而来, 因此我们在临床研 究阶段重点考察与该公开技术方案的对比。 由于两者处方组成及比例相同的中药制剂制备 工艺, 本着平行、 合理、 节约的对比实验原则, 我们在研究中还得考虑摒除剂型不同带来疗 效不同的必然干扰, 在比较二者药材提取纯化工艺中的药效差异基础上, 还考虑最终制剂 间的差异性, 我们比较均以最佳制备工艺为代表来说明问题, 即其中两组分别按照各自的 最佳提取工艺方案制成干膏粉, 临用前用蒸馏水配制成水液进行服用 ; 另外两组分别按照 各自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案制备成剂型服用。具体内容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实验共纳入 300 例患者, 随机分为五组, 其中本发明药物水液组 62 例, 申请号 02153458.6 水液组 63 例, 空白对照组 60 例, 本发明药物制剂组 58 例 ; 申请号 02153458.6 制剂组 57 例。年龄在 20-55 岁, 平均 (35.24±4.25) 岁, 五组患者年龄分布无显着性差异。 乳房疼痛采用 0-10 数字强度分级法 : 第一级不痛 (0 分 ) ; 第二级轻度疼痛 (1-3 分 ) ; 第三 级中度疼痛 (4-6 分 ) ; 第四级重度疼痛 (7-9 分 ) ; 第五级极度疼痛 (10 分 )。患者的疼痛 级别由患者圈在相应的数字上, 结果见表 1 和表 2。 表 1 五组患者用药前乳房肿块长径比较 结果表明, 五组患者在用药前乳房肿块长径无显著性差异。 表 2 五组患者用药前乳房疼痛评分比较结果表明, 五组患者在用药前乳房疼痛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1.2 药物准备 1.2.1 本发明药物制备 : (1) 取炙香附 63g、 牡丹皮 84g、 炙柴胡 84g、 当归 63g,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的水浸泡后, 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 2 次, 每次 1.5h, 收集挥发油用重量比为 4 倍量的环 糊精包合后备用, 水液滤过, 滤液备用 ; (2) 将全蝎 21g、 土贝母 42g 粉碎成细粉备用 ; (3) 取 玄参 84g、 瓜蒌 63g、 夏枯草 105g、 丹参 84g、 黄芩 63g 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浓 度为 70%乙醇,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滤液合并后,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 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4) 取昆布 105g、 牡蛎 84g、 猫爪草 84g、 炒白芍 84g、 山慈菇 21g, 加 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的水, 加热煎煮提取 2 次, 每次 1.5h, 滤过, 滤液备用 ; (5) 将上述 (1) 和 (4) 中水提取后的滤液合并,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70%, 冷藏 24h, 滤过, 滤液浓缩成 相对密度为 1.2 清膏后, 与 (3) 中所得的清膏混合并浓缩干燥成干膏粉, 加入 (2) 中所得的 细粉和 (1) 中的挥发油包合物, 混匀。临用前用 1000ml 蒸馏水溶解, 即得本发明药物水液 组。同理, 上述步骤制得的干膏份, 加入 (2) 中所得的细粉和适宜的基质、 助溶剂后, 混匀, 再加入 (1) 中的挥发油包合物, 搅拌均匀后, 选用的基质为聚乙二醇 4000 ∶聚乙二醇 6000 = 55%∶ 45%, 助溶剂是丙二醇, 冷凝液是二甲基硅油 ; 滴制条件为 : 滴制温度为 80℃, 滴 头直径为 2mm, 冷凝剂选择二甲基硅油, 冷凝温度 0℃ ; 滴速为 50 滴 / 分钟, 滴距为 6cm, 制 成本发明药物制剂组。 1.2.2 申请号 02153458.6 药物制备 : (1) 取炙香附 63g、 全蝎 21g、 牡丹皮 84g 三味药材, 粉碎成细粉, 备用 ; (2) 取炙 柴胡 84g、 当归 63g、 玄参 84g、 丹参 84g、 土贝母 42g 五味, 加 6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 每次 1.5 小时, 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 清膏备用 ; (3) 另取炒白芍 84g、 昆布 105g、 瓜蒌 63g、 夏枯草 105g、 牡蛎 84g、 猫爪草 84g、 黄芩 63g、 山慈菇 21g, 加水煎煮二次, 第一次 1.5 小时, 第二次 1.0 小时, 滤过, 滤液合并, 减压浓缩, 所得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 50%, 冷藏 24 小时, 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 加入上述清膏, 并继续浓缩成稠膏, 减压干燥, 干膏粉碎, 兑入香附、 全蝎、 牡 丹皮细粉, 混匀。临用前用 1000ml 蒸馏水溶解, 即得水液组。同理, 上述混匀细粉加入淀粉 或糊精, 装入胶囊, 即得药物制剂组。 1.3 治疗方法 所有给药组均采取口服给药方式, 水液组 10ml/ 每次, 3 次 /d ; 制剂组 10g 滴丸剂 或 3 粒胶囊 / 每次, 3 次 /d ; 空白对照组给予纯净水, 10ml/ 每次, 3 次 /d, 20d 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临床痊愈 : 乳房疼痛及乳腺肿块消失。②显效 : 乳房疼痛消失, 重型变为轻型, 乳腺肿块缩小≥ 1/2。③有效 : 乳房疼痛减轻或消失, 中型变为轻型, 重型变为中型, 乳房肿 块缩小≤ 1/2 者。④无效 : 乳房疼痛未减轻, 乳腺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者。 1.5 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 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参考 2002 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 议制定的标准。 1.5.1 症状与体征 ①乳房感觉有不同水平的胀痛、 刺痛或隐痛, 连续疼痛 3 个月或者间断疼痛 3 ~ 6 个月不缓解。 疼痛可放射到腋下、 肩背部等部位, 与月经、 情绪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 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肿块, 肿块特点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 形态多样, 与周围组织界限不 明显, 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 推之不动, 有触痛感, 受到情绪及月经周期变化的影响, 部 分患者乳头会出现瘙痒或溢液。 1.5.2 排除标准 排除乳房恶性肿瘤、 男性乳房发育症和初潮前小儿乳房发育症。 1.5.3 进行辅助检查 包括铝靶 X 线摄片、 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B 超、 乳腺纤维导管镜。凡具有上 述症状与体征表现之一者, 符合排除标准者, 并结合相应辅助检查符合者可进行乳腺增生 病的诊断。 1.6 病情轻重分级 ①轻型 : 乳房疼痛为隐痛、 窜痛, 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 为单一肿块或呈颗粒状而 范围小, 或呈条索状物, 较软, 局限在一个象限。②中型 : 乳房疼痛为钝痛或窜痛并有触痛, 肿痛明显, 肿块较大, 呈片痛、 盘状, 累及双乳, 但范围在两个象限。 ③重型 : 乳房痛为坠痛或 刺痛, 触痛明显, 肿块较大。多发性结节, 累及双乳, 范围在两个象限以上。 2 结果 各给药组均能明显治疗乳腺增生疾病, 总有效率达到 93%以上, 具有非常显著的 效果 (P < 0.01)。其中本发明药物制剂组疗效最佳, 与申请号 02153458.6 制剂组比较, 在 总有效率、 痊愈率、 显效率方面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 (P < 0.05) ; 本发明药物水液组在痊 愈率及显效率方面与本发明药物制剂组相当, 总有效率逊色于本发明药物制剂组 ; 申请号 02153458.6 水液组与申请号 02153458.6 制剂组比较, 各项指标差异不大, 疗效基本相同。 由此可见, 本发明药物的提取纯化工艺相对于申请号 02153458.6 的来说, 具有很好的改进 作用, 其最终的成型制剂工艺也是科学合理的, 说明本发明滴丸剂的改剂创新是成功的。 结 果见表 3。 表 3 五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 # 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 < 0.01 ; 与申请号 02153458.6 制剂组比较, P < 0.05。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内容的具体实施例, 用于阐述本申请文件中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具 体技术方案, 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内容。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并不限于 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1 (1) 取炙香附 63g、 牡丹皮 84g、 炙柴胡 84g、 当归 63g,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 量的水浸泡后, 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 2 次, 每次 1.5h, 收集挥发油用重量比为 4 倍量的 环糊精包合后备用, 水液滤过, 合并滤液备用 ; (2) 将全蝎 21g、 土贝母 42g 粉碎成细粉备用 ; (3) 取玄参 84g、 瓜蒌 63g、 夏枯草 105g、 丹参 84g、 黄芩 63g 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 量、 浓度为 70%乙醇,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滤液合并后,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 成相对密度为 1.2 的清膏备用 ; (4) 取昆布 105g、 牡蛎 84g、 猫爪草 84g、 炒白芍 84g、 山慈菇 21g,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的水, 加热煎煮提取 2 次, 每次 1.5h, 滤过, 滤液备用 ; (5) 将上述 (1) 和 (4) 中水提取后的滤液合并,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70%, 冷藏 24h, 滤过, 滤液 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2 的清膏后, 与 (3) 中所得的清膏混合并浓缩干燥成干膏粉, 加入 (2) 中所得的细粉和聚乙二醇 4000 ∶聚乙二醇 6000 = 55%∶ 45%和助溶剂丙二醇, 加热熔融 后, 再加入上述 (1) 中所得的挥发油包合物, 搅拌均匀, 将熔融混合液移到滴丸机滴制, 滴 制温度为 80℃, 滴头直径为 2mm, 冷凝剂选择二甲基硅油, 冷凝温度 0℃ ; 滴速为 50 滴 / 分 钟, 滴距为 6cm, 由滴丸机出口处取出滴丸, 去除表面冷凝剂, 干燥即得。 实施例 2 (1) 取炙香附 63g、 牡丹皮 84g、 炙柴胡 84g、 当归 63g,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的水浸泡后, 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 1 次, 每次 1h, 收集挥发油用重量比为 6 倍量的环糊 精包合后备用, 水液滤过, 滤液备用 ; (2) 将全蝎 21g、 土贝母 42g 粉碎成细粉备用 ; (3) 取玄 参 84g、 瓜蒌 63g、 夏枯草 105g、 丹参 84g、 黄芩 63g 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浓度 为 50%乙醇, 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0.5h, 滤过, 滤液合并后,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 密度为 1.0 的清膏备用 ; (4) 取昆布 105g、 牡蛎 84g、 猫爪草 84g、 炒白芍 84g、 山慈菇 21g, 加 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的水, 加热煎煮提取 3 次, 每次 2h, 滤过, 滤液备用 ; (5) 将上述 (1) 和 (4) 中水提取后的滤液合并,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60%, 冷藏 24h, 滤过, 滤液浓缩成 相对密度为 1.3 清膏后, 与 (3) 中所得的清膏混合并浓缩干燥成干膏粉, 加入 (2) 中所得的 细粉和聚乙二醇 4000 和助溶剂丙二醇, 加热熔融后, 再加入上述 (1) 中所得的挥发油包合物, 搅拌均匀, 将熔融混合液移到滴丸机滴制, 滴制温度为 70℃, 滴头直径为 2mm, 冷凝剂选 择二甲基硅油, 冷凝温度 -2℃; 滴速为 45 滴 / 分钟, 滴距为 5cm, 由滴丸机出口处取出滴丸, 去除表面冷凝剂, 干燥即得。 实施例 3 (1) 取炙香附 63g、 牡丹皮 84g、 炙柴胡 84g、 当归 63g,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2 倍量 的水浸泡后, 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 3 次, 每次 2h, 收集挥发油用重量比为 2 倍量的环糊 精包合后备用, 水液滤过, 合并滤液备用 ; (2) 将全蝎 21g、 土贝母 42g 粉碎成细粉备用 ; (3) 取玄参 84g、 瓜蒌 63g、 夏枯草 105g、 丹参 84g、 黄芩 63g 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6 倍量、 浓度为 80%乙醇, 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2h, 滤过, 滤液合并后,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 对密度为 1.3 的清膏备用 ; (4) 取昆布 105g、 牡蛎 84g、 猫爪草 84g、 炒白芍 84g、 山慈菇 21g,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6 倍量的水, 加热煎煮提取 2 次, 每次 0.5h, 滤过, 滤液备用 ; (5) 将上 述 (1) 和 (4) 中水提取后的滤液合并,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80%, 冷藏 24h, 滤过, 滤液浓缩 成相对密度为 1.0 清膏后, 与 (3) 中所得的清膏混合并浓缩干燥成干膏粉, 加入 (2) 中所得 的细粉和聚乙二醇 6000 和助溶剂吐温 -80, 加热熔融后, 再加入上述 (1) 中所得的挥发油包 合物, 搅拌均匀, 将熔融混合液移到滴丸机滴制, 滴制温度为 75℃, 滴头直径为 1.8mm, 冷凝 剂选择二甲基硅油, 冷凝温度 2℃; 滴速为 40 滴 / 分钟, 滴距为 8cm, 由滴丸机出口处取出滴 丸, 去除表面冷凝剂, 干燥即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聚乙二醇 6000 可以用聚乙二醇类、 泊洛沙姆、 羟甲基淀粉 钠、 硬脂酸钠、 甘油明胶、 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酯、 十六醇、 十八醇、 虫蜡、 氢化植物油中的 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代替 ; 冷凝剂二甲基硅油可以用液体石蜡、 二甲基硅油、 植物油、 水、 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代替。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