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香清:浅谈社工与村居的关系

 小罗社工 2022-05-02 发布于广东

村(居)民委员会(下面简称:村居)是农村和城市按群众居住地区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是建立在我国社会的最基层、与群众直接联系的组织,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群众按照居住地区自己组织起来管理自己事务的组织。这是官方对于村居的的定义。

由于村居组织在社会当中长期稳定的存在,并且还会涉及到很多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因此不管村居当前的运营状况如何,其在群众当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村居工作的人员,由于长期在群众当中走动,他们真正实践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因此他们对村居的大小事务都非常熟悉,也有一些既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并且在村居里面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公信力。社工机构作为近几年才出现的服务群众的新组织,其根基未牢、影响力也不够,还有很多群众都不知道社工机构是什么组织、社会工作者是什么身份。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开展社工服务,村居的协助就很有必要了。甚至可以说:离开了村居,社工服务寸步难行。这正是因为这样,社工与村居组织之间就必然会有很多的交集,在一定程度上村居既是我们的合作方、也是我们的支持方。所以怎么样与村居打交道,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角色与村居建立关系,争取村居对社工工作的支持,这是社工需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在近一段时间,跟随项目社工去拜访了服务辖区内的十几个村居。本次的巡回拜访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新年伊始,加强互动,增进与村居的感情;二是了解各村居对社工服务的看法和建议等;三是初步表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提前吹吹风,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

通过巡回的拜访可以看到有些村居的办公条件优越、有的简单、有的杂乱,但不管怎么样,村居的人员对于我们的到来都比较热情,每到一处都会让我们在接待室小坐,一起品品茶,过程都比较的愉快。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社工与村居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拜访的过程,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窥探村居对社工服务的评价和期望,当然也让我对于社工与村居的关系有了四个比较深的体会。

一、个人关系直接影响双方的沟通是否顺畅

    我们中心与各个村居的对接都是有分工的,会安排专门的社工负责相对应村居的工作对接,因此我们都会与相应的负责社工一起去拜访。总体来讲负责社工与村居的对接人都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我们的项目主任和负责社工与村居的人员都相当的熟络,刚见面就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的那种“老熟人”的气息,能够以“老熟人”的方式聊天和谈工作,沟通起来很方便,没有拘束感,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沟通得到落实。当然也有个别联系不多的村居,平时在服务上的交集也比较少,负责社工与他们的个人关系还未建立起来,因此会出现相对陌生的感觉。反观我们的服务过程,能与社区工作人员形成熟人关系的这几个社区,我们的服务相对较多,也比较容易开展,这与个别相对陌生的村居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社工的工作也离不开人情世故,而是更要懂得珍惜和维护与合作单位的工作关系。推动社工服务落实到村居,那么社工与村居人员的关系就很重要了。在这里并不是说社工需要想方设法去拉拢关系或者去巴结关系,而是要正视我们与村居之间的工作关系,要学会接人待物的处事方式,要懂得在日常的互动和服务合作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其实这就是推动社工与村居人员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因素。

二、过往的服务方式和质量促成了村居对社工的印象

在聊天的过程中,很多村居都会提到我们某些比较好的服务,并且会很欣赏社工的服务,同时也会说起我们的社工很负责任,做事有条理、对群众也很热情等等。他们所提及的这些人或者事都很实在,他们之所以会提及,就是来源于对社工的印象。那么对社工的印象又来自哪里?总的来说,就是来自于我们过往所呈现出来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其实,服务的质量是社工将服务落地到社区的根本,如果社工能够准确地把握社区的需求,开展相对应的服务,能够有效解决社区的问题,那么村居必要会重视社工的服务。这将决定在该村居开展社工服务的进度,也影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良好的印象在无形之中形成,“印象”这种依靠感觉的东西,并不会像科学研究结论那样有很多的科学依据。所以专业社工一般都会很注意自己的仪态和专业形象的塑造,注意细节的处理。这非常有利于村居负责人形成对社工的良好印象,当然在面对其它合作方时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好社工,一定要注意留给别人的“印象”。

三、主动作为决定社工服务能否落地

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社工服务的开展必然由社工首先推动,因此社工是否主动作为很重要,很多社工的服务对于村居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这并不是说社工的服务不重要,而是在刚起步的阶段,社工想做很深入、很有价值的事情很难,因此前期的铺垫工作,我们必须要主动去做,并且要做好,这样才能逐步将社工的服务落地。

在开展服务时,社工不能给村居留下“应付式”或者“被动式”的不良印象,一旦给村居留下了这样的印象,那就会出现:你到我这开展服务也行,不来也行,甚至会出现,你最好别来烦我。因此社工需要主动作为,主动请示工作、汇报工作,商量工作。另外,在社工服务方面,不要事事都麻烦村居,因为谁都不喜欢被别人增加工作量,并且村居的工作人员也确实很忙。所以我们要预先有明确的服务规划,什么事情需要村居协助解决,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要解决等,这些都要非常清晰,并且预留足够的时间,这样大家合作起来才不会显得过于急躁或者唐突。

四、上级指示有助于村居对社工服务的重视

虽然村居是属于自治组织,但是在当前的行政架构之下,都带有很强的行政性。上级领导有指示,下级部门有行动,这是必然的。社工服务的开展,如果可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指示,那么社工进驻到村居开展服务将会有行政上面的任务和要求,所以村居对社工的服务也会较为重视,在支持、配合力度方面也会有提升。但是单纯依靠行政指令来达到村居对社工服务的重视是不够的,也有可能会导致应付式的配合,或者只是短时期内的重视。所以看待这个问题要有两面性。在有上级指示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借助良好的契机,扎实推进实际的服务,做到工作有沟通、服务有产出、成果要共享,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社工的服务在村居里面更好的推行。

五、总结

    总的来说,社工服务落地到村居,必然要与村居委会进行合作。虽然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社工也要清楚自己的立场和价值理念,要与村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主动作为让服务落地,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同时还要学会借助外力来推动服务的开展。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如果仅仅会做一些微观层面的助人技巧,我认为远远是不够的,因为在开展助人工作之前,我们还需要做很多铺垫的工作,就算进入了助人的阶段也需要很多外力的帮助,共同完成助人的工作。

罗香清,2018年1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