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家大院》与形意拳术

 武谈 2021-01-21

乔家大院“在中堂”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让广大观众从一个侧面了解了晋商的发展史,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晋商与形意拳术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余补充有关形意拳方面史料如下,以供拳术爱好者参考:

晋商的兴盛,突出体现在票号、驼队、船帮。它铸造了山西晋中商人在清朝中叶至民初间一段辉煌历史,同时晋商的兴盛,也孕育了晋商中特有的文化历史,它包括了晋剧、秧歌、形意拳术及饮食文化。富人们在经商的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欣赏、审养活动及在致富后想方设法保卫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需要雇用的卫队和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镖师。同时商人富户们,也要自己习拳健身,有个好身体,能够保证自己少生病,并且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而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前贤们,在经商致富后,同样也是如此,他们历来更重视文化教育和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尤其是形意拳术的习练。在这方面乔家“在中堂”的前贤、后代们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发扬光大者。

从有史可考和有据可查的资料中,乔家“在中堂”第三代乔致庸先生,是家中最早与形意拳有渊源的学习者和倡导者。据乔家“在中堂”第七代孙乔燕和老师所讲,“乔致庸先生喜爱练习山西形意拳术”。

乔致庸像

乔致庸(1818-1907),享年89岁,在经商之余,也特别注重健身强体,习练流传在晋中民间的形意拳术(亦称心意六合拳术)。该拳术是主要流传在晋中祁、太、榆民间的一种能够防身自卫、攻击性很强的拳术。所以乔致庸先生聘请形意拳名师来家中传授武功。他本人亦向“神拳李”学习过形意拳术。有史可考,乔致庸先生曾聘请太谷形意拳名师李复贞先生来家中传授形意拳术,并担任护院镖师,并让其孙辈向李复贞先生学习形意拳术。所以民初的武术书籍中,就将乔致庸先生孙辈中的乔映霞、乔映庚先生列入了山西形意拳车毅斋先生的弟子李复贞先生门下,并成为李复贞的代表弟子。

乔家“在中堂”聘请的形意拳名师,除可考的有李复贞先生,还有陈际德先生,他亦是李复贞先生的入室弟子之一。

李复贞先生

李复贞(1855-1930),山西太谷县贾家堡村人,人称长友师傅,车毅斋先生的开门弟子,一生精于技击,以“快攻猛打、乱而取之”著称,人称“技击泰斗、常胜将军”。他以保镖护院、传徒授艺为生。

陈际德(1880-1965),山西清徐县西怀远村人,人称“八师傅”。幼年起在太谷县城内武福蛮财主家中当小长工,亦与李复贞师、车毅斋师祖同室居住,十余年间,师徒孙三代,早晚习技操练,为同辈中武功技击著名者之一。

陈际德先生

乔家“在中堂”对山西形意拳术的贡献之一,是十八世纪末时,在乔致庸先生主持家政时代,邀请车毅斋先生去京津一带游览,在他们家的商号中小住,机缘巧合地发生了车毅斋先生与日人比剑和授予车毅斋先生清华翎五品军功一事,这也是形意拳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盛事。

其次乔致庸先生长孙乔映霞先生主持乔家“在中堂”家政时代,治家严肃,力戒懒惰,而且处事公正,在经商之道上亦非常精通。当家期间,对所属商号均大力整顿。同时乔映霞先生亦十分注重兴学育人,积极提倡兴办教育、体育,并身体力行。他和他的九弟乔映庚先生,参与体育锻炼十分积极,他俩的形意拳术更为出色。

乔映霞(1875-1956),字锦堂,乡人称之为“成义财主”,老年后居于京津一带。

乔映庚(1890-?),字锦章,人称“乔九少”“乔老九”,练形意拳术尤为刻苦,壮年后去四川成都自己家商号内做事,闲余以武会友,与寄寓此处经商的山西晋中商人及形意拳同门多有往来,以与王师禹、段吉云等人交往最久,并成为当地颇具功力的形意拳名家,同时推动当地的武术活动的兴盛。以后乔映庚先生多闭门谢客、隐而不出,老年后居于山西大同其子女处,安度晚年。

乔家“在中堂”从乔致庸先生始,均与山西形意拳结缘,至其孙辈乔映霞、乔映庚先生在经商之余,将形意拳术作为养身健身、防身自卫的手段。这是山西形意拳这一地方拳种,在晋中地域文化中的一种感染和熏陶。这一特殊的拳种,培养了山西晋商中无数的拳术高手,使运输货物的商队平安,使富户豪宅安全,使镖师能够顶天立地,保一方平安。所以晋商文化的研究课题之一,也包括了晋商之地晋中的地方拳种形意拳术的考证和研究。

从李洛能先生开创形意拳(亦叫心意六合拳术),经过几代传人的努力,拼搏、实践,把形意拳术这一拳种发展为中国的四大名拳之一。这也是山西形意拳几代传人们拼搏和努力的结果。在山西形意拳历史上,我们不应该忘记乔致庸先生和他们的后代乔映霞、乔映庚先生这样的习练形意拳的前贤们,他们对形意拳术的发展是有一定贡献的。

乔映霞先生

王师禺先生

山西形意拳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和晋商兴衰荣辱与共,在进入民国以后,晋商迅速地衰落下来,保镖护院的武师队伍,也随之散落。武师们以武术真功夫谋以生计的生存方式,变成了现今的以强身健体为主。功能变了,武术的真正价值,在发生着变化,但习练山西形意拳的爱好者,仍然前仆后继,绵绵不断。晋中的沃土,晋中纯朴的民风以及晋中的地方拳种形意拳,培育了晋中民间拳师们特有的习拳和传承方式。(王建筑写于山西榆次城北听雨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