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军事史 金戈铁马、炮声隆隆,权力角逐、文明兴衰。 NO.411 - 宫廷政变 作者:小月饼 编辑:Q先森 / 出品:冷热军事史 公元626年6月2日,在秦王李世民的府邸,正发生一场激烈的争辩。 此前,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早已结为一党,与功高天下、兵多将勇的李世民势同水火。为将李世民置于死地,李建成、李元吉挖墙脚、使阴招、进谗言、下毒药,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恰在此时,突厥将领郁射率数万骑兵大举入塞,边关告急。 太子李建成向高祖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率军北征。高祖同意其请,李元吉乘机要求秦王府帐下尉迟敬德、程知节(程咬金)、段志玄、秦叔宝等将领随军出征。 程咬金 这看似是他们剪除李世民羽翼的具体步骤。然而真正的图谋却远比这阴险。 突如其来的惊天阴谋 担任太子府率更丞、实际是李世民埋设的「暗桩」王晊向李世民密报,太子和齐王准备趁为齐王饯行之机将李世民杀死,并将尉迟敬德等秦王党羽尽数坑杀。 这简直是把即将爆发的玄武门之变完整预演了一遍,只不过,杀人者和被杀者对调了一下位置而已。 人已为刀俎,我将为鱼肉,但秦王焉能任人宰割。李世民迅速将情况通报给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一干僚属,商议对策。 长孙无忌 争论:秦王僚属的劝进表演 接下来,便是这场争辩。争辩的一方,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秦王心腹僚属,作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 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杜如晦没能加入,这是因为此时二人已经被太子齐王以谗言远调外任。如果他们在场,也会支持长孙、尉迟等人。 另一方是李世民自己。辩论的焦点,就是面对太子齐王该怎么办。 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与往日英明神武、当机立断截然相反,此时的李世民变成了絮絮叨叨、哭哭啼啼的唐僧,面对属下先发制人的建议,一味感叹「骨肉相残乃古今第一大罪」,非要等祸事发生再举义旗。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反复奏陈,趁太子齐王阴谋未发,以雷霆手段将其诛灭,才是真正安宗庙、定社稷、为百姓之举。 尉迟敬德的进言更加直接:由于自己拒绝了太子齐王的拉拢诱惑,早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如果秦王遇害,自己定然死无葬身之地。如果大王迟迟不定计,自己只能窜身草泽,远离京城是非之地。 长孙无忌也在一边帮腔:尉迟敬德走了,鄙人也不便久留。麾下人才济济的李世民眼看就要孤家寡人了。 最后,尉迟敬德当面数落李世民犹豫不决是为不智,临难不决是为不勇。 尉迟敬德 末了,他还貌不惊人地稍微露了露牙齿:「大王平时畜养的八百多名勇士,都已经进入宫中,他们已经全副武装,等待号令了,现在起事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王你就看着办吧。」 时至于此,李世民还是扭扭捏捏,还要征求大家意见。没想到言语之间,一个由齐王李元吉谋划的更大阴谋浮出水面。 一个僚属爆料,李元吉曾和属下谋划,等除掉了李世民,夺取太子李建成的东宫之位就易如反掌了。 由此可见,如果毫无作为、束手就擒,只会生出更多不可控的变数,最终让阴谋家得逞,彼时必然天下土崩,大唐刚刚建立不久的统一基业也将毁于一旦。 唐朝军队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世民此时奋起,不但不是杀兄屠弟恶徒,反而是拯救社稷的正义之举了。 有了这个高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以及秦王府的一干僚属便劝谏李世民不必拘泥礼法,而应以江山社稷为重,从速定计。王府上下,群情汹汹。 纵使如此,李世民虽然心有所动,却依然要求神问卜、预测吉凶。 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李世民 就在李世民要用龟壳占卜时,李世民的幕僚、后来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张公谨闯将进来,一把夺过龟壳摔在地上,朗声说道:「占卜是用来决疑的,如今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占卜不吉,难道还能中途停止么?」 李世民这才下定了决心。 真相:处心积虑的争位准备 随后的事情,便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6月4日,李世民通过早已收买的玄武门守将常何,将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心腹和死士率先埋伏于宫城之内,一举将李建成、李元吉杀死,并逼迫李渊交出权力,夺得了大唐皇位。 唐高祖李渊 不难看出,玄武门之变的关键节点,是事变前两天秦王府发生的那场争论。 在这场争论中,面对幕僚一再陈请,李世民就是迟迟不能决心鱼死网破。 一个对最高权力素有野心,却碍于道德礼法的藩王心中想说而不能说、不敢说的话被自己的亲信幕僚全部都说了出来,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过程。 李世民真的不愿与兄弟刀兵相向么?不是的。 唐重骑兵 两唐书杜如晦传有记载,秦王府幕僚多有外迁任职,杜如晦一度被任命为陕州总管府长史。 房玄龄向李世民进谏,杜如晦是王佐之才,大王如果安守藩王之位,那任由杜如晦外放为官便是。如果大王有经营四方之志,没有杜如晦就无以成功。李世民随即上表将杜如晦留任府中。 据资治通鉴载,李世民为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利用自己平灭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势力之后,囊括洛阳等大片土地的时机,派遣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同时暗中结纳两河山东豪杰。 准备一旦京城权力斗争失败,他便赶赴洛阳,「另立中央」,与长安的唐王朝中央政权对抗。所幸玄武门之变成功,不然,刚刚统一不久的唐王朝必将重新陷入内战泥沼中。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层层递进、扣人心弦、高潮迭起的争论情节应该是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捏造出来的。 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前,他就已经在思想、人员、组织和策略上做了充足的准备。尉迟敬德为首,八百人「敢死队武装」,李世民埋在东宫的暗桩王晊、收买的玄武门守将常何,都明白无误的证明了这一点。 有没有这次争论,玄武门之变都注定要发生。 甚至可以说,即使李世民自己不愿意,太子齐王集团也会对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也会对夺权成功的李建成发动一场「玄武门之变」。 大唐为何政变不断 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无法避免? 隋唐两朝在结束魏晋以来数百年分裂,再造一统之时,并没有解决权力继承的制度问题,这就为隋朝的短命和终唐一朝政变不断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隋文帝杨坚篡位北周,根基不深、皇权不固,不得已而倚重子嗣,遂以稍具才略的次子杨广为帅,统领五十万大军南下灭陈。 这也埋下了杨广居功自傲、窥测神器的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杨坚废太子杨勇而立杨广,隋朝二世而亡的恶果。 杨广 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之初,也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引为股肱。建立唐朝的过程中三人都立下了功勋,这造成了他们围绕皇位继承争夺杀戮的历史动因。 除了三位虎子,李渊还有一个女儿平阳公主,同样才智出众、胆识过人。 李渊起兵之初,平阳公主就变卖家财,招兵买马,只身拉起了一支十多万人的武装,为李渊打下了关中一大片土地。后来她与李世民会攻长安,为唐王朝开国立下了莫大功勋。 如果平阳公主不是女流之辈,李唐皇位将出现第四位强有力的争夺者。 太宗即位后,深恐儿子们效仿自己,再来一场「玄武门之变」,遂将斗争激烈的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时废黜,立性格低调、随和的晋王李治为太子,结果大唐江山被武则天夺取。 武则天死后,天下又重回李唐,但王朝梦魇并没有结束。 安史之乱爆发,曾担心被父皇废黜的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为唐肃宗,遥尊入蜀的唐玄宗为太上皇。从此,「灵武故事」成了太子抢班夺权的代名词而为此后历代所忌讳。 李亨不信任各地武将,遂以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为将,主持平定叛乱。 李亨 李倓作战勇敢,又嫉恶如仇,得罪了权宦李辅国、肃宗皇后张良娣,二人向肃宗诬告李倓意图谋害太子(即之前的广平王李俶)篡位。 肃宗听信谗言,将李倓赐死,朝臣一片哗然。 安史之乱平定后,鉴于绵延百多年的皇子争权导致朝政动荡,唐王朝鲜有派皇子出征的事例。但同时,皇室衰微,唐王朝又陷入了朝廷党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泥淖之中,直到灭亡。 |
|
来自: 昵称48006392 > 《冷热军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