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文献之取穴规律

 华夏医者 2018-03-15
目的:美尼尔氏综合征(Meniere's syndrome简称为MS)主要病理变化为内耳耳蜗膜性迷路水肿,是常见多发病,临床以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和耳胀满感为主要症状。目前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西医尚无有效疗法,且西药毒副作用较大而手术治疗具伤害性。M S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自古累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应用涤痰、熄风、补虚等原则,在疗效上已有一定的水平。特别是针灸治法,具有疗效快、施治简便、无毒副作用、不受空间限制及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目前,M S已是WHO公布推广的43种针灸主治病症之一。但治疗本病的针灸处方见仁见智,而以针灸医治M S的现代临床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故本研究设定目标在从合格文献的治疗穴位中理出取穴规律,提出高效的治疗用穴,以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将CNKI数据库内1980.1-2014.4间的相关文献,经由设定纳入与排除标准,先采电子方式检索,一、“眩晕”关键词全文检索,结果中检索“针灸治疗”,结果中再检索“美尼尔症”;二、以“美尼尔症”检索,结果中检索“针灸”;三、检索“眩晕”,结果中检索“针灸治疗”,结果中再检索“内耳眩晕”;四、以“美尼尔”+“针灸”+“内耳”关键词全文检索。再经人工阅览所得,剔除重复与不合格篇章。逐篇阅读时选择传统纪录及计算方法:先将文献编号,在各出现的穴位上记入文献之编号,并在各篇编号上标记病例数、及施作方法,统计总数及依递减方式列表。此外为一窥穴位间关联性,提取出现频率五次及以上的体穴,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做阶层丛集分析,透过近似性矩阵及以欧基里德直线距离平方作为区间,计算其凝聚顺序找出群组内连结关系,画出穴位平均连结树状图,归类治疗用穴的君臣佐使。成果:检索出55篇合格文献,其中13篇分证型,42篇不分证型。整理结果,一、不分证型采体穴者共计46个穴位,而以督脉、阳经经脉的穴位及特定穴占多数。前五个高频次穴位为:百会、内关、太冲、足三里、风池。头针频次最高的为晕听区;耳针前五个高频穴位:神门、。肾、内耳、皮质下、脾。二、分证型的前五个高频穴各为:肝阳上亢型,太冲、风池、百会、三阴交、足三里:脾气虚弱型,百会、足三里、风池、内关、关元:痰浊中阻型,丰隆、百会、足三里、内关、风池;肾阴亏虚型,百会、风池、三阴交、太溪、足三里:肾阳亏虚型,足三里、三阴交、风池、百会、肾俞。高频体穴经丛集分析得出第一群组:百会;第二群组:内关、太冲、足三里、风池;第三群组:印堂、翳风、听宫、三阴交、听会、太阳、率谷、丰隆。第二群组又可分两小组:内关;太冲、足三里、风池。第三群组分为:印堂;翳风、听宫、三阴交、听会、太阳、率谷、丰隆。结论:治疗MS的针灸处方以百会、足三里、风池为无论有无分证型的最常用基本穴,临床时再随证加减配穴,最高配穴率为,肝阳亢加太冲、三阴交,脾气虚加内关、关元,痰浊中阻加丰隆、内关,肾阳虚加三阴交、肾俞,肾阴虚加三阴交、太溪。以头针治疗则常取晕听区,耳针以神门、肾、内耳等穴最常见。由丛集分析看到百会为治疗主穴为君,内关、太冲、足三里、风池为臣穴,印堂、翳风、听宫、三阴交、听会、太阳、率谷、丰隆则为佐使。从选穴分布发现明显具备经络辨证的思维,最常采用特定穴,特别是交会穴与五俞穴。局部穴以头部穴位选用最多,且大多数穴位归属于阳经或统督阳经之脉。尤以单灸百会穴临床实践案例最多见,同时从高频各穴位穴性可知MS多为虚症,尤以阳虚为主。而单用头针与耳针疗法,其在临近病灶处持续刺激作用下,亦有令人惊艳的疗效,惟篇数较少,尚待今后临床执行者累积更多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