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无用”的书,到底有什么用?

 春暖花开1819 2018-03-15



学者易中天说:“读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谋生的,一种是谋心的。谋生的书你去看它,可以获得利益,是有用的;谋心的书是无用的,但可养心。”


其实读无用的书,并不是指那些二流、三流的书,而是用非功利的心去读一些与自己专业、职业无关,如诗歌、散文、小说、哲学等,或者其他的诸如此类的书籍。的确,这些“无用”之书看似无用,实则修身养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要生存,自然要学一技之长,以做到术业有专攻,所以,一定要读那些有用的书,做到学以致用,或“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或换来“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最次也能整个养家糊口的饭碗。


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读那些无用的书,如果只读有用的书,钻进去出不来,弄不好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挣钱机器,职场狂人,缺智少识,无情无趣,思维怪诞,面目可憎。        


记得小时候,因为爱读课外书,我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净读这些‘无用’的书,将来怎么考大学?”读唐诗、宋词、小说、诗歌、童话、散文并没有影响我考上大学,反而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思想比同龄人成熟和深刻许多。


读“无用”的书,可以让人的灵魂健康地成长。有用的书是功利的,它虽然常常可以换来金钱、职位和名气,但读“无用”的书却能使一个人的人格变得健全,精神生活变得富足。人应该有精神追求,否则就会感到空虚和苦恼,所以,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

读“无用”的书,还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广阔的视野。有时在一个狭小的领域里研究久了,会觉得思路越来越窄。这个时候,读点闲书,等于给久已打不开的门锁换一把钥匙,成功往往会在不知不觉这来临。


天下最好看的书往往是“无用”的书。清新隽永的诗歌和散文,耐人寻味的历史和哲学,情节曲折的故事和小说……足够人享用一辈子的。而且读这些书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让自己的思想无边无际地畅游,忘记生活中的烦恼,真正享受到读书的最大快乐。


不读《红楼梦》,怎能领略到爱情悲剧的凄美,怎能知晓木石之盟与金玉之缘的魅力之所在;不读《围城》,又怎能领会到“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外边的人想进去”的隽语妙论?


正如作家周国平所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古人读的都是太有用的书。所以才会读得那么辛苦,以至于要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学而优则仕”让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完全将读书当做实现物质利益的工具。读书就是为了科举考试、飞黄腾达;为了光宗耀祖、人前显贵;为了黄金屋、颜如玉和千钟黍。


所以,古代读书人将读书看得很实惠:不是科考的书不读,不利于做官的书不读,朝廷的禁书不读。读书本身对古人来说不是享受,而是“十载寒窗苦”,只有“金榜题名时”才是他们人生真正的快乐。


其实,书本身并没有什么有用、无用之分,我们不能用物质的标尺来衡量精神的价值,精神的价值是独立而神圣的。在一般人眼里,唐诗宋词有什么用呢?它却可能是一个孩子长大后成为大文学家的启蒙书;科幻故事有什么用呢?它却可能是开启一个孩子科学家梦想的钥匙;中外名著有什么用呢?它却可能是一个人重新选择人生道路、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良药。


正如香港文化名人梁文道所言:“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因此,我们可以说,眼下看来“无用”的书,未来却可能是最有用的书;表面上看“无用”的书,实际上却是最有用的书。“无用之书”其实是可有大用的,此即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

   

现在,人们非常重视读有用的书,学校里的学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社会上的人们竭力追捧的是求职、升官、发财,看的是英语、计算机之类的专业书,冷落的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有哲学、历史之类的人文书。


喜欢读有用的书当然是好事,这样或许可以获得升入更高一级学府进行深造的机会;或许还可以获得某种本领和技能,谋求到体面的职业。但我认为,为了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心灵的超越,为了使未来的生活多一些准备,也为了我们人生的幸福快乐,还是多读些“无用”的书吧!


明清书话

风花雪月与人文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