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立刚主任:上肢神经的超声识别需掌握哪些技巧?

 翟昕炯 2018-03-15

编者按:




课程简介:


高频超声是一种无创、方便、可以实时动态观察组织器官的检查工具。随着超声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已经起到重要作用。


在闭合性损伤时高频超声能直观确定上肢外周神经损伤或病变形态、走行、性质及可疑卡压的位置,有助于诊断不同类型的周围神经疾病。术前高频超声对损伤或病变的准确定位、评估是治疗的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依据。


外周神经损伤后,早期诊断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时机和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和诊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声探头的迅速发展,拓展了其临床应用范围,将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外周神经损伤病例,发现其对外周神经损伤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那么,外周神经病变的超声检查有哪些优势?应用超声识别外周神经有哪些技巧?如何通过寻找颈椎椎体、椎动脉,应用超声来识别颈神经?如何通过解剖标示,应用超声来识别臂丛神经?四边孔是由哪些结构构成的?如何通过寻找旋肱后动脉和四边孔,应用超声来识别腋神经?


本期丁香公开课,丁香园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主任崔立刚,和大家一起分享上肢神经的超声识别技巧与常见病变。


专家简介:


崔立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浅表器官学组成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医会超声医学会肌骨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常委。


目前主要从事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及肌肉骨骼系统超声成像的临床工作及研究,曾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影像学系及美国费城托马斯杰斐逊超声研究所研修肌肉骨骼系统的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2010 年获得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西门子青年医师国际交流项目资助,赴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乳腺影像中心参观学习。


现为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辑。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次国际及国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共同主编《肌肉骨骼系统超声解剖图谱》、《超声诊断临床备忘录》、《超声正常值测量备忘录》,主译《外周神经超声解剖图谱》,《危重疾病超声诊断必读》。


编辑:李欣


超声领域有哪些热点、难点值得探讨?扫描下方二维码,开启丁香公开课超声精品课程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