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抚琴论艺:这是斫琴最好的时代

 陈农 2018-03-16

抚琴论艺:这是斫琴最好的时代


2015-05-04 
/ 壹收藏周刊 / 滕逸骅

摘要:  “越国灭吴后,这一带属越。越被楚灭后,这里又属楚。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9),楚怀王在这里建造了广陵城。广陵意为'广被丘陵’。”在扬州市博物馆,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介绍。广陵是古城扬州的先名,广陵琴派亦是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起源于江苏扬…

张玉新抚琴论艺

  “越国灭吴后,这一带属越。越被楚灭后,这里又属楚。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9),楚怀王在这里建造了广陵城。广陵意为'广被丘陵’。”在扬州市博物馆,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介绍。广陵是古城扬州的先名,广陵琴派亦是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起源于江苏扬州,为历代琴家所重视。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的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事心态。

  抚琴者

  经友人介绍,记者找到了张玉新工作室“琢琴堂”所在。他到巷口来接我,身着暗红色的唐装、黑色裤子,穿着像是奶奶会纳的老棉鞋。

  在进门前,他不好意思地说:“这边可能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样,比较简朴,别见怪。”蓦然间心里起了的第一印象是,他真诚,且细心。

  他用来待客的地方不大,墙上挂了十床琴,还有一些装裱精致的书法,琴桌上置了一床琴。

  张玉新不做琴的时候,爱喝茶。用过他琴的人,会给他寄好茶。他给记者泡了一壶普洱。

  “盛情难却,哈哈!”谈及这些,除了感激琴友的照拂,也表露出了自己手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满足感。

  张玉新说:“一个斫琴的人如果不懂得弹琴,那就像是女人化妆不照镜子,尽管也清楚鼻子眼睛的位置,但无法把握细节,不能比较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容妆一样。”

  他的琴技嫡传于广陵派第十一代琴家梅曰强先生,不仅是梅先生的学生,也是义子。

  梅曰强出生在南京,一生追随过五个不同琴派的老师,他的最后一位老师是广陵派大师刘少椿,退休后到扬州生活。

  古人云古琴“易学难精”。弹琴的人要做到心到手到,手到气到,气到韵到。

  聊至兴起时,张玉新起身弹奏了一曲《普庵咒》和一曲《平沙落雁》。因为常年手工斫琴,他的手并不像古琴演奏家那么细嫩。这样一双手在古琴上游走,在“粗拙”的背后,自有“灵慧”。《普庵咒》直叩心扉,雍容广大,舒卷如心,指弦相应每每生出万千气象。《平沙落雁》有沉静朴拙之味。一个心里没有太多功利机巧之心,一个耐心耐性愿意沉静下来的人,必定会奏出纯和雅正之音。

仲尼琴

  斫琴者

  1)“琢琴堂”至“拙琴堂”

  当年古琴演奏家李祥霆先生为张玉新题“琢琴堂”。琢有两种发音,一是雕琢(zhuo),二是琢(zuo)磨。那“琢”字无意间漏写了一点,如今看来,倒是颇有意思——天天对着墙上那缺了一点的“琢琴堂”,正好时刻提醒自己,唯有认识到缺点的存在,才能精益求精;后来照诚方丈又题写了“拙琴堂”,著一“拙”字,更为圆融,所谓“守拙曰强”也,这倒和张玉新不事张扬、默默进取的性情更为贴切了。

  跟记者说到一些难阐释的字时,他会拿起旁边备着的毛笔,蘸了些茶台上的水,写给记者看,比如“斲(斫的繁体)”字,一看就是练过好些年的。他笑笑说:“我其实是为了在琴腹内留下'广陵琴人张玉新斲制’的字样。在他心里,斫就是琢,也是拙。

玉色蕉叶琴  管峻题字

  2)善制“蕉叶琴”

  张玉新早年是治漆的高手,后又习琴,所以斫琴的起点很高,一出手便自不凡,高音清亮,宫弦有力,漆艺地道,远超一般坊间琴的水准。他制的琴常有“琴中官窑”的美誉。

  当年李祥霆说了一句影响深远的话:琴的外观很重要,外观美了,人才想去弹它。李先生还打了个“经典”譬喻:做琴要做得像“西装领子”一样,无可挑剔,才算圆满。张玉新听进去了,并且一直践行至今。

  古琴的各个结构,无论长度或名称,都高度贴合自然韵律。譬如长宽徽位象征年月四季,譬如各部分结构常以动物命名,如龙池、凤沼、雁足。“礼”“乐”常常是放在一起讲的,古琴常作为“正雅之音”,因为音乐中的理性与秩序可以规范人的心性和行为。

  就浅层次来讲,作为乐器,古琴之美不局限于美妙的听觉享受,更有视觉上的美感,即古琴的样式。古琴常见的款式有:仲尼式、伏羲式、连珠式、蕉叶式、落霞式、凤势式、师旷式、神农氏、灵机式、响泉式、亚额式、列子式、鹤鸣秋月式及宣和式等。张玉新爱制“蕉叶式”。

  琴身似芭蕉,琴首蕉叶的叶柄向下弯曲,支撑首部,两侧似蕉叶的边缘,向下略微翘曲,琴体形态旖旎秀逸,曲折的线条似流动的音韵。

  张玉新善制蕉叶琴,于其形制、音韵尤为注意,不厌其烦地更新换代,衍生出自己的个性。音色由早期的清秀,一变雄健,铿锵有筋骨,近作更趋内敛,而未失圆匀家法,允称行家琴之典型。

  2011年西泠春拍,张玉新制蕉叶式琴成交价12万;2011年瀚海四季拍卖会,亦是蕉叶琴,拍出11万;2014年北京保利春拍,玉色蕉叶琴拍出了17万的高价。“张玉新所斫的蕉叶琴其声正远而深邃,按音如苍龙啸月,泛音似珠落玉盘,散音有虎啸之势。两年之后的琴音会发生一种变化,会柔和一些。”这是使用他琴的人作出的评价。

  3)最好的年代

  “一张琴包含了木头、灰胎、漆等多个重要部分,看着只有几个步骤,但好的古琴制作至少要两年以上。”张玉新认为,“制琴选材不一定拘泥于上桐下梓,好的杉木胜过一般的桐木,好的硬杂木胜过梓木。现在做琴是最好的年代啊,古代没有那么多房屋拆迁的!因为奥运会上弹奏古琴,因为古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几年古琴的生产总和都可以和之前历史上所有的古琴数目相提并论了。”

  做琴的第一步是选木头,《琴史-尽美》中记录:“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良质。

  所选木材一般讲究用老料,因为老木不易变形、开裂,木性相对比较稳定,而且老木木质内的水分、树胶都已干透更利于声音的传导。老料不是说这棵树长了500年,够老了,砍了做琴,不是这样,而是指木头新老。刚砍的是新料,放得久的就是老料。老料大都是来自于老房子。

  每一块木头都有自己的脾气,得等“放性”结束了,方能制琴。

  中国大漆又名生漆,性质坚硬,直接来自于生漆树,光泽雅亮不浮躁、耐高温、耐腐蚀。

  秉承传统的古法做琴,时间主要是用在上漆上,要上二三十遍,因为是生漆,涂上一次挺长时间才能干,冬天干固的速度就更慢了。

  断纹就是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振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这种断痕可不是琴表面的漆开裂。要是你新买一张琴没多久就有断痕了,那么你的琴并不是出现了传说中的断纹,而是质量太差,漆不过关,这种开裂是不好的。

  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

  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现代制琴工艺已经能够制作断纹了,大多为了美观。

  修琴者

  现在也时常有人将残损的元代、明代古琴让张玉新修复。工作室的角落一个工作台上,还摆放着一张修了一半的古琴。

  他微微叹了口气:“琴也有琴的命运,你看,这琴一看就是受过苦的。”琴背面的镶嵌进去的玉和刻有字的木可看出它曾经也待过官宦或是富贵人家,但是它的周身散发出的感觉是“苦味”,像是颠沛流离之后终获安稳及珍视。“古代的琴,也有贵贱之分。琴的身份看主人,老琴不等于好琴。”

  梅曰强曾讲:“梅花在盛开之后也会凋谢,但是这并不代表死亡,而是化入春泥,以待来年。”

  偶然间看到这句,忽然觉得梅先生是在讲弹琴,也是在讲修琴。

  一把又一把老琴在张玉新的手中脱胎换骨,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名气的形成分两种,一种是'花钱吹’,即名家代言或是媒体推广;还有一种是'慢火炖’,主要是靠用户的口碑宣传。”张玉新如是说。

  名气决定身价,身价决定档次平台,通过平台提高名气,从而提高身价,以此螺旋式上升。记者这样判断似乎太犀利和世俗了点,理是对的,但是说出来并不合适,您就当没有看见。

  宋人朱长文曾说过,“琴有四美:良质、善斫、妙指、正心,四美俱备,则为天下之善琴,而可以感格幽冥。”斫琴是一条漫长又寂寞的道路,需要悟性,需要沉心敛气。

  “你知道我做琴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吗?”

  记者摇了摇头。

  “比如说在异地他乡,偶然间遇到用我做的琴的人,我告诉他我的身份,如果对方有一瞬间惊喜的表情,那种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嗯,就是为了那一瞬间。”

  张玉新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是一个手艺人”。


太古遗音 · 抚琴论

  夫抚琴之法,必资简静,岂须独会,亦无手势鼓动。不问甲肉取声,前指不付后指,剔弦不避隔弦,擘弦不擘大指,间勾不探手掌,历弦不蹲手腕,合声不引上弦,如此之类皆琴之膏盲也。盖由不究意旨,不寻文经,不读琴谱,不看手势,不亲明师,遂使操弦理徽无复文句,声之曲折,手之取势,缓急失仪,起伏无节,小大乖讹,急慢无度。遂失古人清迥之风,而多鄙吝琐碎之韵。观其挥指而其瑕粗,体与琴相反,情与琴相违,知声不知音,运指而不知意,虽弹亦奚以为哉。五音繁而不杂,如水中之月,同而不和,如风中之松,合而有散音贵乎静,无增客声,此琴之玄微也。知音者于是求之,则可悟其妙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