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迭代,城市要获得足够的发展保障,人才红利愈显重要。在此背景下,过去相对处于“人才洼地”的二线城市,如今在“聚才”纷纷放出大招,积极投身于“抢人大战”。那么,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背后,它们究竟在抢些什么?
人才——涌向二线城市 一直以来,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凭借各类优势资源,吸引各路人才纷至沓来。 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除了深圳,北上广的城市人口上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让我们来看看2016年的人口数据,上述四个城市的人口分别达到2173万、2420万、1404.35万和1190.84万。 落户难、住房贵、生活成本高……一线城市的诸多硬伤,迫使越来越多的人才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其他城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二线城市各施奇招,户口、房子、票子……拉开了“抢人大战”的序幕。在各种利好政策刺激下,二线城市毕业生落户人数规模显著增长。以武汉和成都为例,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有13.96万大学毕业生落户武汉,同比增加535%;超11万名全日制本科以上青年人才落户成都,增幅明显。 抢的究竟是什么? 抢人大战,这些城市究竟都在抢些什么?事实上,二线城市抢的不仅是人,抢的更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日益凸显。 具体来看,人力资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1)拥有比物质资本更高的投资回报价值;(2)可以显著提高区域生产效率;(3)可以弥补劳动总人口数量下降的影响。 在北上广深的人才渐渐趋于饱和、发展空间不如往昔的时刻,二线城市自然不会错失良机。而优质的人力资本争夺,正是二线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寻求突破点的重中之重。 大背景——崛起的二线城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不仅仅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也在高速发展。数据显示,继天津、重庆、苏州后,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青岛、长沙、无锡七个城市经济总量也相继跻身“万亿俱乐部”。
除去GDP,二线城市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攀升。以杭州为例,近10年来的GDP实际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上海,展现出了浙江民营企业的蓬勃活力。 再看看武汉,自2014年经济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后,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交通枢纽、科教重镇,其各方面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在2017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武汉跻身榜单前十。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体而言,二线城市在很多方面的软硬条件已经不输于一线城市,底气也越来越足,敢同北上广深抢人才。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给二线城市带来了利好。在2017年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城市名单中,除了北上广深,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郑州、青岛、西安等城市均位列其中。该战略不仅将上述二线城市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更是充分肯定了它们对所在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你会选择二线城市吗? 如今,二线城市留人政策已不再局限于高端技术人才,千万名大学毕业生也成了揽才对象,政策着力点则放在了毕业生最为关心的户口、住房、创业扶持等多种实际需求上,“零门槛”落户、购房租房优惠、现金补助等措施基本成为“标配”。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城市最珍贵的东西往往就是无限的可能性。 这些年来,“逃离北上广”的口号曾风行一时,然而,现实却是,不少年轻人其后又选择了“逃回北上广”。究其原因,不是生活成本更低、物质回报更实惠的小城市不好,而是年轻人无法忍受未来变化的无限可能被小城市的安稳生活日渐消磨。 对于二线城市来说,若只有“确定性”而无“可能性”,一眼就能望到若干年后的生活模样,结果很可能是好不容易抢来的人才又流回了一线城市。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如今的中国二线城市而言,随着城市环境日趋完善,已经能够为人才提供足够的梦想空间——而这些,恰恰是对人才最强大的吸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