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一、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男女人口预期寿命逐年提高,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导致了整个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商机。 图1 2000年至2015年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率变化 国际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就步入老龄化社会。如图所示,2000年河南省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5年人口老龄化率为9.6%。 二、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特点 (i)老年人口数量大并呈快速增长趋势 表1 2012年—2015年河南省老年人口数量
如表,2012年65岁以上的常住人口有830万人,2013年有853万,2014年有884万,2015年913万人,在4年内老年人口数量增加83万人。据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测算,到2020年,河南省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689万人。 2013年河南省人口发展报指出:在人口总量得到一定控制后,人口结构性问题逐渐成为今后河南人口主要面临的矛盾。2000年到2013年河南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0.86%,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2.03%,河南省老年人口涨速远超过总人口增长速度。 (ii)老龄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 与200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对比发现,2010年和2015年老年人口内在结构发了改变,高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并稳定在17%~18%左右,老龄人口呈现出高龄化的趋势。 表2 2000、2010、2015年老年人口结构分析
同时,可以看到河南省现有老年人口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绝对量增幅巨大,从2000年的95万到2015年增加到162万。 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是基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和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而大量高龄人口的存在,则意味着照护需求的增加。 (iii)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存在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首先,河南省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地区。 2000 年全省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为 5.97%、乡村为 7.49%,标志着农村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进入老年型。而 2008 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则显示: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为 8.38%、乡村为 8.72%,标志着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同时进入老年型人口类型,但乡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 其次,区域之间老龄化程度不均衡。 2008 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信阳市老年人口比重已达到 9.8%;漯河市为 9.5%;驻马店市为 9.3%,均达到人口老龄化标准;而鹤壁市的老年人口比重仅为6.5%,还没达到老年型标准。 (iv)老年人口女性化趋势较强 由于死亡率的性别差异作用,老年人口各年龄组的性别比随年龄的升高而不断下降,女性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将逐步增加。我国历次的人口普查数据中都反映出女性化趋势较强。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的性别比一直小于 100,即女性老年人口数一直高于男性,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性别比更低,历次人口普查中高龄老人性别比最低的时点为 1964年,每 100 名女性高龄老人中仅对应 45.97 名男性高龄老人。郑州市老龄委 2009 年 8 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共有 185 名百岁以上老人,其中女性 161 名,男性仅 24 人,长寿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超过八成。 (v)空巢化家庭趋势日益明显 城市家庭独生子女比率高、河南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空巢家庭趋势日益明显。在2010年召开的河南省老龄工作会议上,河南省民政厅负责人在会上指出目前全省城市空巢老人户达到49.7%,农村为38.3%。 与中国整体的国情相同的是,河南省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女性预期寿命高于男性预期寿命,与城市人口相比,老年人占农村人口比例更高。 河南省老年人口服务需求及变化 01 老年人服务需求分析 穆光宗将老年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展性需求、价值性需求”。翟德华、陶立群则将老人需求分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五个方面。在所有需求分析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最为清晰的,也是被使用最为广泛的。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老年人在各个层面的需求:生理需求主要为对于食物和服饰等的需求,安全需求为健康长寿和医疗健全,社交和情感需求为沟通交流和互助友爱,尊重需求为受人尊敬、自我实现及老有所为。 图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的老年人需求分析 分析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就可以针对老年人需求设计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下表,从老人需求角度出发分析养老机构选址、规划与建设的要求。 表3 老年人需求对项目选址、规划与建设的要求
02 需求差异决定的养老方式选择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绝大部分老年人偏好居家养老。 健康、自理的老人不会考虑养老问题,大多数在进行隔代抚养或旅游放松; 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空巢独居尚有自立能力的老人被定义为“轻刚需”客群,更希望获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不脱离原有的社区环境和社交圈层的前提下,享有带有辅助性质的养老服务; 老年人在高龄独居生活不能自理时入住养老机构意愿度最高,高龄、独居、非自理老人是刚需人群,更希望获得专业的照护。 选择机构样养老的老人也会因为实际需求而对养老机构有所要求、对服务有所偏好,主要表现为: 老年人普遍注重身体健康问题,因此非常重视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功能。 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重视交通区位、住宿环境、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而购买养老公寓的除了以上共性因素还包括户型设计,选择较为理性,追求性价比。 老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服务项目时偏好于医疗护理、营养配餐和健康养生精神文化娱乐、旅游休闲。 在养老机构功能配置方面,老人对医疗配套、文化娱乐设施和健身设施有强烈的偏好。 老人的养老住宅方面的偏好:喜欢多层多而非余高层建筑;选择两居室的人最多;大部分老人喜欢70平米左右的小户型。 在养老服务付费方式上:选择按月支付或者交会员费的老人居多。但会员费数额较大,多数老人选择会员费等级中的最低支付标准。 老年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自身观念接受不了、家人不支持、找不到合适的养老机构、经济上不能承受。 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是在高龄独居或子女外出等情况下,目的是为了获取专业的医疗照护、不拖累儿女与同龄好友共同生活。老年人愿意与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住在养老机构,享受充满亲情和友情的群体生活。 不同年龄的老年群体在服务选择上也有所不同,低龄老人更关注养老机构文化活动设施,高龄老人更关心安全保障问题。 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退休前职业和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高收入、高学历的老人对养老机构的文化娱乐和服务品质更为关注。低收入的老年人对服务价格更为敏感。 河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01 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至2015年底,我省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913个,其中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110多家,养老床位总数47.3万张。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得到鼓励支持,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发展,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2.2张。 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截止2015年年底,全省已建成“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37个,入网老人200多万人,接近四分之一的老人能够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02 养老机构人才培训日臻完善 我省较早启动了养老护理员远程培训,以郑州大学护理学院等单位为全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为护理员提供免费培训。目前,全省有养老护理员1.8万余人,持证上岗率达50%以上,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03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助推养老发展 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合并,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在此之前两类保险都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也在98%以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完善意味着老年人生病可以报销,有退休金可拿,是对年老风险较大程度的保障。 除此之外,全省80岁以上的老人高龄补贴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针对农村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老人的政府供养。 但是,河南省目前缺乏针对失能失智老人、植物人等需要长期照护人群的保障。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对提升老年人养老风险防范能力和养老服务支付能力至关重要。 04 政府兜底和市场化运作同步进行 政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通过政策资金引导、公建民营、PPP等多种方式,吸引民营资本进入,鼓励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提供养老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