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这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孟溪ProbeT连山 2018-03-18

魏海燕 周茂银  

  春天来了,万物欣欣然睁开了眼。种子正在发芽,小草披上了绿色。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正要盛放,那将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春光里,我们踏足远行,在树木花朵中寻找春天;春日里,我们手捧书本,在字里行间中阅读春天。

  春之诗:写尽春天最美景致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首首诗歌写下了独属于春天最美的景致,历朝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灿若星河且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

  春季读诗,让诗意与春意相互糅合,让我们在诗歌的浸润下感受文字和韵律之美,任由古老而醇香的文化深深积淀在彼此的灵魂最深处。

  《古诗里的春天》

  作者:王早早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春天,微风习习,早上或下雨时特别适合诵读《春晓》。画一样美丽的古诗,诗一样美丽的图画,《古诗里的春天》涉及和春天有关的23首古诗,朗朗上口,适合在游戏、郊游、爬山、访友、观赏风景或学习时亲子诵读。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感受汉语的韵律,陶冶儿童的诗画情操。诗歌尤其适合1年级至4年级小学生独立吟咏和背诵,每首诗都用精美的水墨风格手绘水彩图画,清新优雅,以可爱的小动物为形象,栩栩如生。

  《春天经过的路口》

  作者:张晓楠 

  出版:山东教育出版社

  张晓楠用细腻而轻盈的笔触,营造了一个乡情、童心与爱心相交融的艺术世界,是近几年出现的儿童诗歌佳作。诗人面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可随兴所之,自由抒发。诗人凭借的不仅仅是记忆,更多的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凭借的是全身心活在那个年代,还有不可缺失的——对童心的呵护。张晓楠的诗充满乡土气息,浸透着浓浓的绿意,不少篇章想象奇妙,富有源于生活的诗情画意。

  春之花:你知道她们的秘密吗?

  花朵是世间无比神奇的存在,短暂的一生中释放出最美艳的光彩,赢得了世人对它最真挚的热爱。每一个时节,都有花盛开。赏花是享受季节感的途径,但是,不知不觉间,我们是否还记得她们的花期?

  春季赏花正当时,愿这与花卉相关的好书,能让你对花卉有更深层的了解与感悟。

  《花朵的秘密生命》

  作者:【美】沙曼·阿普特·萝赛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一本翻开就能闻到花香的书,一次绚烂花田里的徒步旅行。

  这是一本以花朵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作者综合植物学和科学史,以生动优美的诗意文字,描绘了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并深入探讨了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其清晰的逻辑和灵动的文笔,能够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植物,开启花朵的探秘之旅。

  《四季有花》

  作者:【日】柳宗民

  出版:新星出版社

  日本园艺大师柳宗民认为,花只有在属于自己的时间绽放,才能呈现出更美的一面;顺应四季养花、赏花,才能真正体悟到花与四季之美。本书中他向读者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代表花卉:春分前后樱花很灿烂,樱花落尽又见杜鹃、铃兰、三色堇;梅雨季绣球浩浩荡荡,之后有胡枝子和石蒜送来秋的气息。石蒜红透后金桂飘香,深秋的茶梅能一直开到次年早春,是萧瑟冬日的一抹亮色……

  春之树:体悟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一个城市是有记忆的。凡记忆必有载体。然而,当一个城市的建筑不能再来负载这个城市的记忆时,那么,还有什么始终与一代代人相伴,却又比人的生存更为长久?那就是植物,是树。

  生活于都市,行色匆匆之时似乎总难留心周遭的植被,尽管它们为我们带来生命中的温柔绿意,也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这个春季,将目光收回,聚焦于身边春意浓浓的植被,让心安宁,让春天更近。

  《爱上植物的第一本书》

  作者:陈婉兰

  出版:商务印书馆

  不论你是曾想好好地认识、接触植物却不得其门而入的人,或是曾被艰深、不明其意的专有名词所打败,决定放弃植物者,请别就此灰心,只要翻开《爱上植物的第一本书》,依循三个简单步骤,你将可轻松学会观察、了解、倾听植物,并且爱上“她”。相遇、了解、探索——爱上植物,并不需要背诵枯燥生冷的知识,需要的是欣赏,是尊重,是体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心情。

  《树的智慧》

  作者:【英】麦克斯·亚当斯

  出版:新星出版社

  这是一部关于树的“博物志”,作者搜罗了古往今来千奇百怪的林木知识,通过陈列与树有关的故事和调查,探讨了树木的生物学、工程学、环境学和考古文化史,以及数世纪以来人类与树林之间密不可分的文明关系。在他笔下,树是我们向自然学习的起点,也是文明发展的注脚,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智慧与性格,都有存在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