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现在流行的动漫,让人想起那些小人书。64开本,比手掌大一点,每页上一幅图,用黑色线条规规整整框起来,下面配有几行讲述情节的文字,内页多是黑白的,只有封面是彩色的。如果只求了解剧情的话,翻完一本不需要多少时间,但更多时候,一本小人书拿在手里,前前后后翻来覆去可以翻上好几遍,津津有味,不觉得厌倦。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版《铁道游击队》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喜欢看的、玩的东西,而漫画类型的阅读体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一个位置。它包含了故事、图画,以及想象力,获得的渠道便捷,传播的范围广泛。只是当小人书几乎完全被动漫取代的时候,后者已经鲜少有“我们自己”的印记,大多产自日韩的漫画渐渐充满了这一代人的娱乐生活,建造起另一种语言模式和游戏规则。 弄堂口的小书摊 1951年上海连环画出版业联合书店便利店前儿童(《人民画报》) 在上个世纪,有那么几十年,小人书都可以算是风靡大街小巷的。虽然名称里有“小人”两个字,但并不都是小孩子在看,大人也会看。小人书是一种俗称,它更广泛的称谓是“连环画”。回想起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像《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名著,纯文字的读本不一定看过,但连环画——小人书多少都翻过一些。 《红楼梦》 《西游记》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孩子们留连在小人书摊
画坛“拼命三郎”杨宏富和他小书摊的故事 1960年,国家正在遭受自然灾害。如今已是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的杨宏富,那时正在上小学,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看见别人摆小书摊,只有几本书也摆在那儿,他就想,自己家里也有几本书,于是他拿了一张牛皮纸出来,把十来本小人书摊在纸上,“小书摊”就这么开张了。 这一个下午对于杨宏富来说是新奇的,短短两个小时,他居然赚到了2角5分钱,把他激动坏了。“我们家人口很多,五个姐妹。我老大,就父亲一个人上班,母亲又没有工作。”全家一看摆书摊确实是可以赚钱的生意,就由女主人去开了一个执照,开始正规经营书摊。 全家福 为了这个小书摊,全家人都动员起来。父亲一方面从单位借来很多好看的小书充实书摊,一方面下班以后也往新华书店奔,去淘书。书摊从十几本书一直扩展到有了几千本书。经营中难免有折损,如果借来的书弄坏或者不见了,需要照价赔偿,“我们赔书也赔蛮多的,因为没办法还给图书馆了。一角几分一本,贰角几分一本。” 在那个物质生活并不丰富的年代,杨宏富一家没想到靠摆小书摊,解决了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母亲钱爱凤说:“一分一分积少成多是不容易。逢时逢节我们是顶开心。一个佳节下来,小孩学费都在里面。真的,小孩读书我们不担心,学费就是在这个一分两分里攒出来的。” 1985年,年轻的杨宏富调入上海燎原电影院工作,图为他在燎原电影院门口画《魂断蓝桥》的海报 连环画看得多了,耳濡目染之下,杨宏富动手描画几笔不成问题。遇到小书摊里小人书缺了页,就是他派上用场的时候。他拿张白纸,拿本书,把缺掉的几页补上去,“人家看,小赤佬本事蛮大的嘛,还能把这个画出来!”听到来光顾的客人这么说,杨宏富受到了鼓励,就这样开始对连环画有兴趣了。 这样的涂涂画画,在无形中打开了一扇命运之窗,从此他与连环画结缘,走上专业绘画的道路。 上海滩:远东第一大连环画车间 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起源于上海,可以说是上海海派文化的一朵奇葩。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二工作室主任葛振纲介绍说,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上海开埠,成了中西文化的交汇点。然后随着国外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又推进了上海连环画的发展。 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连环图画三国志》封面
著名连环画家王亦秋当时到人美来工作,“我们一分配下来到这儿的时候,哎呦,这么多人啊。这个倒蛮难混的嘛。最多的时候,这个是一百多有的。” 连环画大师贺友直 贺友直是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也是当年人美“一百单八将”里的一员。 2009年,贺友直获得了1949年以来首次评选颁发的“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他幽默地说:“那是捡便宜捡来的。我命活得长,这是第一个便宜,第二个便宜——成就比我大的人走得比我早嘛。落下来就是我了。” 他常说自己只读过小学,没什么文化,但是他去中央美院当客座教授,场场爆满,美院为此还专门设了“连环画系”,法国昂古莱姆连环画中心把他的脚印做成地转,铺在广场上。他从出版社成立起一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画了一辈子的连环画。 说白了我就是只会画连环画,不会画别的。我一画连环画就聪明,我自己承认的。我能够根据你主题需要,在画面里通过我的画制造情节。我认为这是我的独到之处。一开始画连环画,比如有哪些人出场、什么情节,我马上就聪明了。因为我肚子里全是这些东西。 贺友直代表作之一,连环画《山乡巨变》 曾经,九十高龄的贺友直还在上海巨鹿路这间小房子里,不知疲倦地创作着,“现在我还可以,手还不抖。有的人到了老年手抖。手抖就不能画画了。手抖只能画写意的。” 2016年3月16日,贺老在上海仙逝,享年94岁。 《三国演义》:忘不了那套小人书 在连环画的黄金时代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中全套60册的《三国演义》,自出版以来多次重版,成为中国连环画经典。
一分钱掰成两半 省下的钱买小人书 当时在小书摊看小人书的价格是旧书一分两本,普通新书一分一本。和所有小朋友一样,梁大明热衷于看连环画,零花钱基本都花在了小人书上,有时为了省下一分钱去看书不得不绞尽脑汁。 “有一段时间,家里大人会叫我去泡泡开水。我们门房口有个老虎灶,我是第一家跟开水间蛮熟悉的。我就跟老板说,阿姨,我这壶水分两次泡,今天泡半壶,一分钱先给你,下次我再来泡半壶。” 老虎灶 在老虎灶泡壶水一分钱,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原来,梁大明打算每次泡半壶热水,兑半壶冷水。一分钱,分两次用,这样就相当于泡了两壶水。 “但是大人还是要讲的,这水怎么是温吞水啊。那我就说老虎灶水没烧开,你叫我这么早去泡是这样的呀,大人想想就算了。有时候也混过几次,多混不好混的,不可能一直不开的。要混个两三天才能混下来一分钱。拿着这一分钱没派别的用场,马上冲到小书摊看小书去。” 除此之外,小朋友聚在一起还会你也借一本书,我也借一本书,两个小朋友趁老板不注意偷偷对调。如果老板发现了,会提醒小朋友一句:“不好调的,你再调要付钱的。”一个书摊上,花钱借书的人是一部分,还有就是“围观”的人。零用钱比较宽裕的小朋友借了书,然后三四个同学围在他边上一起看,揩油,还会指指点点讲。 梁大明说:“当时(一套书)从看第一本到最后一本相隔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天天等着,这个心情是比较焦急的,希望早点来、早点来,拿到书以后,又不舍得一下子看光,这个心情蛮怪的。慢慢看、慢慢看,生怕一下子看光了。” 曾经一角一本 如今一套十万 1951年上海市民阅读连环画(《人民画报》) 戴晓明是上海电影集团公司的一名美术师,小时候就是因为接触到小人书,才走进了这个绘画的世界,提起连环画对自己的影响,他首先想到的是人美出的这套《三国演义》。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同学给了我一本《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叫《截江夺阿斗》。一次上政治课,听广播,我就把那本书放在台板底下,在那儿偷看。看得太入神了。我们班主任踱踱踱,踱到我后面,一下子就把那个书收掉了。”其实没收以后,老师也会看,觉得很有意思。
刘锡永创作的《长坂坡》被称为刀马旦风格的集大成者
看懂上海粉丝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