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472-1529)早于张居正(1525-1582),张居正生下时,王阳明没几年就去世了,所以他们两个不是同时代人。 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后,弟子和再传弟子无数,著名的有王畿、王艮、颜山农、何心隐、李贽等,信徒很多。但是张居正为什么要封杀阳明心学呢?他甚至杀掉何心隐,这得说说缘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的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经过150多年来对思想领域的垄断,越来越僵化,士人们极为厌倦和反感。这时候阳明心学应运而生。王阳明吸收陆九渊“心即理”的学说,创出了“致良知”学说: 王阳明力图用“良知”医治“病狂丧心”的时代,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阳明心学经过王畿(1498—1583)和王艮(1483-1541)两个弟子的激进演变和发扬光大,在士人中影响很大。王艮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他说:“身也者,天地万物之本也;天地者,末也。身与道原是一件,至尊者此道,至尊者此身,尊身不尊道,不谓之尊身;尊道不尊身,不谓之尊道,须道尊身尊才是至善。”他把人欲和人的身体放在了天地万物之前,是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一个极大反叛。 何心隐(1517~1579)也提出“性而味,性而色,性而声,性而安逸,性也”,“欲货色,欲也;欲聚和,欲也”的思想,认为这都是常人的正常欲望,应该得到满足, 李贽(1527—1602)比他们走得更远,他公开对理学进行了反叛。他不仅以理论建构,更主要的是亲身践行,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鼓吹“成佛征圣,惟在心明,本心若明,虽一日受千金而不为贪,一夜御十女不为淫也”,鼓励人们可以有人欲、私心,因而被统治者目为离经叛道。 这些思想的传播,引得众多学子纷纷效仿,思想解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使“人欲”从程朱理学中的被压抑到被发现、被解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引发了人们对情欲、性爱的萌省和追求。晚明的思想解放还有一个物质基础,就是经济发展迅速、物质较为富庶,人们在实现温饱之后开始追求精神享乐。 这种言论和作为,动摇了统治者对社会稳定的要求。何心隐的书院更是把舆论矛头直指朝廷,天天论政,攻击首辅张居正。张居正对这种做法极为恼火,他以皇帝的名义发诏书——“毁书院、禁讲学” 一气关闭了64家书院,何心隐的书院首当其冲。何心隐也被湖北巡抚王之垣以“聚众乱政”的名义捉拿,最后被乱棒打死,成为思想史上的公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