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三字经》第3讲

 子非鱼zriw8yl8 2018-03-22


2018.02.25 晴天 星期日 湖心亭公园

   好!《医学三字经》。昨天讲了我们最伟大的医圣。

  汉朝,所以连国外日本他都相当佩服,我们中医药,尤其是他只承认我们汉唐医学。

  因为我们汉唐的时候中医达到了巅峰。不仅名医辈出啊,而且还民主涌现。

  我们接下来看。汉以下就到了唐朝了,李唐后,有千金啊。

  唐朝李世民,李唐以后,李姓天下,有千金。千金是什么啊?

  为什么叫千金药方?哎~有些人答不上来,人命质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就说你用一个方子,帮一个人的命救过来,他就德了,逾就是超越的意思,远远超过了千金。

  也就是讲千金方,还没法把这个方子价值完全显露出来,它还不止千金。

  孙思邈号称药王,他采药长白山,终南山天下去,游访四川的各个地方,皇帝多次请他到皇宫里去,他都辞而不受。

  为什么呢?他知道了这个著书立说,远远比在皇宫吃俸禄要重要。

  所以他小时候啊,体弱多病,为治好自己的病,荡尽家财,还没治好。

  倾尽家财,我发现往往是因病学医的,有大成就。

  所以自古以来呀,真正靠家传下来的,就说祖上给你的,这样真正成为名医的,十个不到三个,而靠你自学成才的十个有七个,成了七个。

  自学呀,自己没有家传,要去天下访师,十个方面学成的十个有七个。

  所以自跌倒自爬起,靠他人都是假。

  然后孙思邈他做了一个举动。若有一技长于己者,有一个人他的技术超过我的,不远千里,服膺取决。

  是礼拜下去向他请求过来,他有这个肚量。

  所以你们一般人都说,恭敬才能够得利益,但是你想得无边的利益,你必须无比的恭敬。

  服膺取决,是跪拜下去,像别人叩药方,结果他的身体变得非常强壮,越来越好,活到一百多岁,成为史上最长寿的药王。

  这千金方啊,价值有多么高,可以说是总结了唐朝以前的那些方子,那里面有多少方子呢?

  告诉大家,5000首以上。

  所以以前讲一不读《千金》《外台》见识不广,用药不神。

  一个医生,他不读千金方不读《外台方》下面是外台继,重医林。

  《外台方》,《外台秘要》,它一旦出来以后啊,广为医林所重视。

  就这两部总结了唐朝以前的那些流传的古医书,古资料全部被孙思邈跟王焘,汇集到方书里头。

  所以这个《外台秘要》居然总结了6000多首方子。这两首方书一抵在一起,你那些奇方验方全在里面。

  所以,为什么碰到问题了我在读书。像企鹅一样碰到问题头就扎到泥土里。

  我碰到问题我就去读古书,因为我相信,见病不能治,皆因少读书。

  不要一下子就开口到处去问人,书你拿起来多读几遍就会了。

  所以我在余老师那里看到不下数百学生,依次过来学医,他们开口都是问一些,那书上已经有了问题,这是不爱读书的表现。

  所以我呢?我很少问,我拿起余老师的《医剑道》一读就是十遍。《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都被我画得千疮百孔,读不下20遍。

  《高手过招》,还有《万病从根治》那读不下30遍。

  所以动不动我们讲读书就是几十遍的,不是一遍两遍的,而且还要做笔记的,不是光用眼睛的。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所以你都没有同时到,你就没法发挥到那个威力。

  像昨天一样,为什么同样人去我们功夫农场干活,如果我不把窍门给你们讲,你们就在那里干死活。

  我把窍门一跟你们讲,如何心眼手脚,同时到,像一个铲土,一个挖土,手呢,要像铁棍一样往下戳。

  脚呢,要像踩刹车一样往下踩,两个同时到,心了,心要往下,然后眼睛呢,眼睛那个注意力呀,视必垂帘。

  同时到的时候,你那铲土啊,像拿刀削萝卜一样,非常快脆。

  又像快刀切葱一样,很爽快,练到这种情况下就在农场练功夫,不然一个人啊,那腿再搞一下,你练了一个下午,你手上都还没起水泡,说明你没有用手力,偏了。

  在干死活,你身体都分离了,所以我们一练功夫练的是枕劲,普通人练功夫或者去干活,他用的是身体的个劲。

  用个劲了就容易颈肩腰腿痛,用枕劲的身体越来越好。

  这个枕劲怎么练呢?还得跟你们讲一样,像拔河呀,你用一只手跟他拔,你的手都会被他搞脱臼了。

  你把整个身体绑在一起,最多整个人被拉过去,还有可能把她拉过来。

  我们为什么要练这个功夫要练鹅掌,鹅掌你的手在动没有用啊,你的手力才多少?很小。

  你要整个身体在动,这是练枕劲。以后会跟你们讲这个劲道,如果学会劲道,推拿按摩,唾手可得,足疗跟砭石啊,那一用就出神效。

  后学可以上达,你虽然后面写,但是你像切墙的砖,一下子就超过了前辈。

 为什么呢?你那个内力练出来了。

  就像上次我到珍仔围村有一个阿叔,他偷偷的拿一个方给我说,医生,我这个方子非常神,我靠这个方子赚了很多钱。

  我为什么给你呢?因为你治好我老婆的病。

  然后呢?他说这个方子呢?一打开来,我说治什么病啊。

  他说那就眼睛疼,红眼病,看手机以后眼花、眼胀痛,或者连续熬夜以后喝酒眼红肿,这三味药不要一块钱,他拿给别人,别人常常封一百块钱给他。

  哇~我说你这个太狠了,翻了99倍啊。哈哈~

  他说没有啊,别人都很欢喜,因为吃了就好了,眼睛多重要啊。     所以我们光明还可以用这个方来做底方,非常好。

  光明堂患者一过来,做完以后那眼睛都会清晰很亮,一下子觉得眼镜不用带了。

  可见很多近视是假近视,不是真的,就是长期疲劳了,经脉堵塞了,让你不光。

  像电筒长期没用了,它表面蒙了一层灰尘,你一打,哎~怎么暗了,那给电筒带个眼镜吗还是把电筒的灰给它擦干净。

  给电筒戴眼镜的,你越戴度数越高,它还是那么暗,但是你把灰一擦干净,很亮。

  这宝剑的土中啊,挖出来蒙尘了,尘一吹干净,它就会见光亮。

  所以,我一看他方子,桑叶、菊花各三钱(9克),决明子两钱(6克)。

  一吃下去,那眼睛热的,烫的火的,火眼的,通通好,十拿九稳的方子,叫治眼神方。

  然后呢。我就悄悄跟他说,我说,感谢你传这个秘方给我。

  我立马拿一本《常用中药手册》翻开来给他看一下,你这个方就在我这一页上面,你看是不是啊。

  一看,他一愣,这个不是秘方吗?原来早在书中记载了,所谓秘方,大多是不爱读书的人,才认为那是秘方,你爱读书的,书中大把,信手可得。

  所以我们曾公啊,一辈子,无论如何坎坷,干两件事。

  你看这个圣贤般的人物,他一辈子都不放弃,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每日读书,第二件每日写家书。

  一读一写,他只要爱读书了,就是在充电,他写家书了,就是在帮助整个家族,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在放电。

  所以,你的手机,每天干两件事,一个是充电,一件是就拿出来用电。

  而人呢,充电就是读书,接古圣先贤还有社会的文化结节。

  放电呢,放电就是你读进来那么多了,你不要吝啬啊,你要写点东西,不要光吃的不吐。

  所以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蜜蜂,她吃了很多花粉,吐出了的最鲜美的蜜。

  所以蜜蜂精神,不能光吃不吐啊。

  那蚕啦,我也很喜欢,所以为什么古人把蜡烛、蚕、蜜蜂都讲的很好。

  因为蚕它都是吃桑叶,吐出来是丝啊。这个是很厉害。

  写家书,他就是很早就看到家风建设的重要。

  现在很提倡家风,很流行这个家风,因为没有好家风,你现在家财万贯,终归于零。

  有好家风,一贫如洗,最后呢,会有宰相公卿出来。

  所以以后我们《五经书院》要专谈这个家风建设,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再看,后作者,渐浸淫。

  唐朝以后的作者越来越多了,红紫色,郑卫音。

  什么意思?就说不够纯,写的作品呢,有点杂,就说人看了不够振奋,但是呢,只要是书,它就有它的亮光之处。

  就像花生,它即使瘪一点,拿来打豆浆,它也可以喝。

  所以人不能够有挑剔之心,但是要明白呢,这些书籍跟张仲景《黄帝内经》比起来,那确实黯然失色。

  但是呢,就像糟糠啊,酒糟这些东西,哎呀,吃起来跟纯酒比确实没那么味道好。

  但现在在你饥饿的时候它也可以解饥,但你寒冷的时候,它也可以温暖。

  所以红紫色,郑卫音。再告诉我们不要停留在后世的这些书籍上面,要进而去看这古书。

迨东垣 重脾胃。 

  等到了李东垣,他非常重视调脾胃。为什么他总是调脾胃,因为当时,打仗战火纷飞,你打我,我打你,那百姓流离失所。

  你看劳累以后啊,都有一个特点,饭都吃不下,所以人累到一定程度,消化功能极差。

  所以我们养生有一个大饥、大渴不要大食大饮。

  你越来越累,爬山回来你也不要吃太多,一吃多就撑死了,当时我们红军啊,经过了这个层层抗战,已经到了胜利点了,会车了胜利点。

  但是那个时候超级饥饿,大家已经躲过了敌军的战火,但是没有躲过这个饮食的诱惑。

  那些麦啊,面啊,大吃,吃了就在胃里撑胀,就这样去掉了一批人。

  这个给部队很强烈的警示。

 如果大饥大饿的时候,你就喝点汤,饮点米粥,不要拼命塞,等她脾胃健运起来了,旺起来了,然后再慢慢进食多一点。

  所以为什么大病以后,大病以后你大撑,大撑再病,所以这叫食复。

  病后,这是什么?你饮食不当呢,他又反复了,有很多高烧啊,不退就是食复。

  孩子有一个高烧不退的,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又来找我一次。

  我说,看到你我都觉得丢脸,为什么呢?像这个普通的一两剂药下去,他就退了,但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一回去他就喝牛奶,吃鸡蛋,吃烧鹅。家里实在衣食无缺,太好了。

  他刚刚胃口一恢复,一恢复就吃他喜欢的,喜欢的,并不是你身体需要相反的,不太喜欢的白粥,淡淡的白米粥,却可以千年去喝它。

  所以我叫他晚上必须要喝白粥,结果一喝那烧就退下来了,红薯稀粥,早上红薯稀粥,晚上淮山白粥,这个一喝下去,烧就退下来,再也没有反弹。

  所以患者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你叫大夫抓药,大夫的腿都给你跑断了。所以忌嘴是一个大学问。

  他很重视脾胃,李东垣,他甚至创造了补土派。

温燥行,升清气。

  他用的药啊,很多是很温暖的,往上升的,因为当时打仗的时候,人呢,很疲倦,连连打仗啊,心惶不安的。

  哎,吃点这个补中益气汤啊,哇,身体就很有力量,这还有一点升清气的。

  所以这个思想被我们一个国医大师级的人物,李老先生利用到了。

  当时我们新中国刚刚成立嘛,又碰上那个饥荒,大家拼命干活,身体呢,一出病了,李老先生就开补中益气汤。

  结果一吃就好,他说十个人里头八个都这样用,八个都效果超级好,为什么呢?

  劳苦大众,他身体没什么大病。就是没力,人病了就是没力,所以少力叫什么?

  少字再加力字,少力为劣,就说一个人身体优不优,劣不劣?如果你在功夫农场里头,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铲不能踢,锄不能下,这叫劣。

  所以对于劳苦大众,伤力者用补中益气,对于这个白领坐办公室的,他一般伤什么?

  伤血,因为他思则暗耗心血,他是从里面耗的。

  劳苦大众,他力从在外面耗的。

  外面耗的很好治,一补气他就起来了。

  里面耗心血的,你要用给他“归脾汤”把气血补起来。

  所以我一般看读书人过来贫血的,归脾汤。

  老农过来一摸手很粗糙的贫血的,补中益气汤,一剂下去就好。

  所以有的时候他们说,曾老师,你怎么摸摸手掌就知道了?就开药了,而且效果这么好。

  我已经有经验了,因为伤力者要补力,伤血者要滋阴。

  虽未醇,亦足贵。

  就说李东垣提倡的“脾胃论”,虽然不像经典那么厉害,但是也很珍贵啊,很好了,很厉害。

  他有多厉害呢?还有一个“益气聪明汤”,你看那老年人白内障的,跟耳朵听不见了,而且是病得越久,效果还是比较好。

  他吃了呢,气一足,眼睛亮了,耳朵伶俐了。

  上次一个80多岁的老爷子,眼睛花得不敢出门,耳朵嗡嗡响,我一摸他脉沉下去,很弱。

  益气聪明汤,结果一剂下去上街买菜,耳朵鸣响也消除,所以虚症用益气聪明汤。

  实症的热的,眼睛的,就刚才用桑菊饮(桑叶、菊花、决明)所以在掌握住的虚实,那我们光明堂就可以开了。

  开一个光明堂专门疗现在的视力、眼睛退化了,视神经萎缩的。这个叫益气聪明汤。

  中医很厉害,聪明它是结果,它的因是什么?因就是中气足。

  你看所有人不聪明的,走路都觉得很累,老玩手机,头都耷拉下去,垂头什么?

  垂头丧气。我们益气就聪明,气一足呢,他的头自动会抬起来。

  像轮胎,气一充足的自动起来,做颈椎病、视神经萎缩、耳鸣、鼻炎十个里头有八个是气不足,瘪了。

 气一瘪,鼻子就塞,气一瘪,耳朵就嗡,气一瘪,眼睛眼皮都耷拉下来了,排不通。

  所以通通益气聪明丸,效果非常好。

 所以你看方子都很重要,它益气她为什么不叫聪明益气汤?

  因为益气是因,聪明是果,这就是因果教学在方里头。

  在中药里头,汤方里头它都蕴含了这些厉害的教学。

  他告诉我们呀,哎,只要不聪明不伶俐的,就是要给他补益中气。

  好像电筒一样,电气一足,光就特亮,光一不足,它就慢慢暗了。

  像灯一样,这人家治眼耳,我就治气血,气血足眼耳自然好。

  光明堂的根呢?还在于气血,李东垣提出一句话,很经典。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而我一听呢,我们就可以从中启发,治疗百病,慢性病都要从脾胃下手,脾胃好了,其他病自动会减轻下来。

  因为脾胃它就是中原,手脚耳七窍,还有六腑,那些东西边,脾胃他又好些了,叫持中周,可以灌四旁。

  脾胃它是仓廪之官,它是粮仓,以前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一断,万众力散。

  所以打仗有的时候,你不需要跟他正面交锋,那只要到后面把他的粮仓烧掉,赢了,这场战不攻自破。

  所以疾病你要知道啊,所以有时候我根本上,我不需要用药治病,我直接烧他粮仓。

  像痔疮的,还有脸上长痘疮的,跟背上长痈的。

  上次有一个背上长痈的,治了半个月没治好。

  我说你喝酒吗?

  喝。

  抽烟吗?抽。

  吃肉吗?

  吃

  我说这些都是给疮送粮。我说你能断十天嘛。

  他说可以。

  我说断十天必好,我开很普通的“仙方活命饮”。然后十天断肉。那疮立马就脱落像柿子脱落下来,熟一样。

  为什么呢?你没有这些肥甘厚腻去供它,它自动就瘪了。

  所以《黄帝内经》讲膏粱厚味足生大疔啊。

  你吃这些膏粱厚味的东西,很油腻的,足以让你身上长这些大疔疮。

  大疔疮长在皮肤那还好,最多痛一痛,让它挤出来脓水。

  如果它长在脏腑那就叫肝痈,发展下去就是癌症,长在肠呢?肠痈阑尾炎。

  在发展上去,息肉、癌症。

  所以体力足的人,它是往外长,体力虚的人它就长里面,长里面就就麻烦了。

  而怎么样了?说麻烦也不麻烦,用这招焚敌粮草。敌就是病,敌就是病邪,并且要把它的粮仓给烧掉,它的粮仓就是饮食里头的肥甘厚腻。

  所以这一招很重要,所以掌握了饮食之道,治病你已经未战已经赢了一半了,还没开始打仗,还没开始用药,这个病已经好了一半。

  所以前人为什么叫?若要身体安,淡食胜灵丹。

  清淡的饮食,它就像灵丹,虽然没有那么美滋美味,但是它能够让你平平安安。

  所以为什么以后我就开一个什么《素食堂》,或者《天香妙厨堂》,专门做一些清淡的饮食。

  病人来的,不是他点菜,是我们点给他的。哈哈~要开成这样的。

  他一来体验以后,身心就很轻安,就很舒坦,那个病自动不敢犯上作乱,因为饮食这一关给我们控制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