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公卫人不得不看的十本书!

 yangtz008 2018-03-22

《国际公共卫生》

作者:(美)米歇尔H.默森 著,郭新彪 译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简介

本书全称《国际公共卫生:疾病,计划,系统与政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际公共卫生的现状、问题、思考等。


前两章介绍的是目前国际公共卫生的现状和背景。第3-5章介绍了低收入国家公共卫生面临的三大传统挑战:生殖健康、传染性疾病和营养。第6-9章介绍了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慢性病、伤害、精神疾病和环境健康。第10章重点介绍了全球综合应急事件对公共卫生带来的挑战。第11章主要从经济角度讨论了卫生系统的设计。第12章主要讨论关于资源如何产生、发展和用于实现特定目标的政策制定过程。第13章讨论了影响那些疾病负担重和贫穷的国家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因素。第14章介绍了国际公共卫生全球合作的现状。最后一章系统地回顾了全球化在21世纪初如何影响国际公共卫生的发展。不仅可供预防医学从业人员参考,对卫生政策制定者也大有参考价值。



《中国公共卫生与健康新思维》

作者:曾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简介

本书为《资政文库》系列丛书的其中一册,在公共卫生方面提供了决策者和学者们相互交流的平台。本书就一部分重要的公共卫生领(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药物安全、大众健康、卫生伦理、卫生经济等),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相关知识,介绍了发展的前言动态,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示了继续发展的前景。


书中各章作者,都是公共卫生和健康方面著名的专家学者。通过阅读此书,可以让决策者、媒体工作人员和任何关心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人,在短时间获得兼有科学性和科普性的公共卫生与健康的知识。

作者简介

曾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执行主任。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监测与应对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现场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培训网络(tephinet)理事会亚太区理事,国家计生委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首席科学家。


特长为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对策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工作在我国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研究、公共卫生应急反应和防治对策研究的前沿,涉及的病种和公共卫生问题广泛,近年来创办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他先后任卫生部广东联合调查组流行病学组长和首都sars防治指挥部顾问,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为中央领导同志宣讲sars防治知识。他提出的多项重要建议为政府所采纳,为防治SARS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代美国公共卫生》

作者:(美)詹姆斯·郝圣格(James W. Holsinger Jr.) 著,赵莉 / 石超明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简介

James W. Holsinger Jr.博士是查尔斯·韦辛顿健康科学主席,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授。其编撰的《当代美国公共卫生:原理、实践与政策》基本涵盖了整个公共卫生事业,对当代公共卫生领域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展开分析,深入地介绍了每个主题的来龙去脉以及来自经验丰富的实践者的深刻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公共卫生这一日益重要的学科提供了开阔的视角。


本书能让我们更便捷地了解当代美国公共卫生实践,深刻理解当代公共卫生的需求,能使当前和未来的公共卫生工作者对他们所服务或将服务的公共卫生事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国士无双伍连德》

作者:王哲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简介

伍连德是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现人科学家中第一位为世界所推崇者。自1907年从南洋归国服务,30年间始终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


其一生丰富多彩、曲折坎坷,是从晚清到民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尤其是在1911年东三省大鼠疫流行时,伍连德临危受命,领导了一场由中国人主导的国际防疫行动,成功地扑灭了数百年不遇的大瘟疫。


本书试图从大历史的角度,通过伍连德这个人物来展现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奇进程。



《食源性疾病暴发应对指南》

(第2版)

作者:(美)CIFOR 著,杨杏芬 / 吴蜀豫等 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简介

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美国在2006年成立了食源性疾病暴发应对促进委员会(CIFOR),其目的是建立规范的程序来提升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调查和控制能力。


2009年CIFOR发布了《食源性疾病暴发应对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描述了对大多数暴发调查可以通用的首要职责和相关活动,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原理。2014年CIFOR发布了《指南》(第2版),更新了大部分数据和文献,包括了新改良的食源性疾病监测、识别、调查和应对技术。


《指南》(第2版)对从事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安全管理以及其他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流行病学、实验室、环境卫生以及从事食品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专业教学相关参考书籍。



《回望小汤山》

(第2版)

作者:张雁灵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简介

《回望小汤山》(第2版)作者为解放军小汤山医院的院长兼党委书记张雁灵。他以小汤山医院——首都抗击非典主战场亲历者的身份,为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搏击非典的那场特殊战斗,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发生在抗击非典英雄身上的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小汤山白衣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风貌。


本书内容新颖,视点独特,风格清新,史料翔实,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保存价值。本书既是一本研究抗击非典历史的珍贵史料,又是一本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医德医风教育的难得教材,适合部队官兵、军地医务人员和广大青少年阅读。



《大流感》

作者:(美)约翰·M·巴里 著,钟扬等 译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简介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最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二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


《大流感》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鼠疫》

作者:(法)加缪著,丁剑 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简介

阿尔贝·加缪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本书作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除此之外其他三本荣获诺贝尔文学也值得收藏,分别是:1958年,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1970年,索尔仁尼琴,《癌病楼》;1982年,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三本书也是荣获诺奖的。



《病毒来袭》

作者:内森·沃尔夫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简介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


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


作者在本书最后乐观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但是,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



《基因组学2016》

作者:杨焕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