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称彭城,因传说尧帝封籛铿于此立大彭氏国,《书·禹贡》记天下九州,徐州即为其一,此间素有北国锁钥、南国门户之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之所。公元前206年秦灭之后,项羽于此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立汉后,先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即今徐州睢宁县古邳镇),韩信为楚王仅一年即被贬为淮阴侯,刘邦又立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传八代至楚王刘延寿时,因其谋反被诛除国。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迁其子定陶王刘嚣为楚王,再传四代,王莽时绝,故而西汉刘姓楚王共传十二代。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七国之乱前楚国疆域示意图 汉朝有制,封王死葬封地。所以西汉十二代楚王的陵墓,都应在徐州附近,近年来考古工作人员在徐州总共调查和发掘了八代楚王墓,狮子山楚王陵是其中最为著名者。 徐州附近汉代楚王墓分布示意图 狮子山位于徐州市东郊,面向古泗水,东西绵延约500米,海拔高54.3米,因状如卧狮,故名狮子山。楚王陵墓开凿于狮子山主峰南麓,1994年11月至1995年3月,考古人员正式这座楚王陵进行了考古发掘。 1995年狮子山楚王陵发掘时景象 狮子山楚王陵墓道南向,整个墓葬由墓道、天井、甬道及耳室、前室、后室等11个墓室组成,墓葬总长116.2米,东西最宽处13.2米,总使用面积851平方米,开凿山岩总量5139立方米。 狮子山楚王陵平面示意图及透视图 陵墓墓道分内外中内三部分,外段长29米,宽9米,未开凿成规整的斜坡,底部岩石高低起伏,低洼处到处是凿出的碎石,并有残断的塞石毛坯及多处开凿塞石的痕迹,为了便于下葬,在残石上用夯土做成斜坡道。 狮子山楚王陵入口处 中段墓道长20米、宽3.5米;内墓道长19米、宽2米、深5.5米,底部与中墓道在同一平面上。 中墓道长20米,宽3.45米,平底,深达14至10米 楚王陵的内墓道上部有一长18.65米、宽13.2米、南端深8.45米、北端深10.9米,面积达240多平方米的巨大天井。 楚王陵天井 如此庞大规模的天井从未见于其他汉代墓葬。除了体现气场之外,这样天井的设置可谓毫无功用,有学者以为开凿这样的天井能够加快整个墓葬的开凿进度,然而,整座楚王陵的凿石总量为5139立方米,天井的凿石工程量就占到了了45%,也就是说,为加快开凿一座将近3000余立方米的墓室,而开凿一个约为2300立方米的天井,这未免太过离谱。 内墓道北接墓门,长19、宽2.05、深5.2米 西汉初期出现了“斩山为椁,穿石为藏”的大型横向石室墓,可是,沿用了数千年的竖穴椁墓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失去影响,横向石室墓在初兴之时,在形制上以及工程的设计上,必定会对竖穴椁墓有所遵循,不单如此,以狮子山楚王陵墓为例,其天井很可能原计划建造一座竖穴岩坑墓的主体部分,之后由于某种原因而改凿成横向洞室墓葬。 楚王陵天井及墓室部分示意图 与土坑竖穴墓以积石积炭为防盗施工不同,“凿山为藏”的崖洞室的防盗重点在于墓门、墓道,以巨大石块填塞墓道的‘王陵塞石’,以及用石板封墓道、铁水灌墙、顶门器、用石封门等一系列防盗工程随之发展完善。并且对后世墓葬的防盗技术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狮子山楚王陵内墓道的尽头即为墓葬主墓门,门内安置每组4块前后共四组总共16块巨型封门塞石。 天井北壁内墓道尽头主墓门入口处塞石原状 移动塞石工程 移动塞石工程 主墓门十六块塞石在凿刻时因石料大小而定,长短不一,其截面都一样,为0.92米见方,每块塞石上凿有一个小方形平底凹槽,槽内直接用朱砂书写有文字,标明着该石所处组列、序次、墓内位置以及尺寸大小。 四组塞石总长10.5米 塞石平底凹槽所刻朱砂文字 “第乙下,易东方二,简道,广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袤丈五寸” 然而,即使在二千多年后的今天,都须要起重机才能搬运的巨大塞石,还是无法阻挡盗墓者,盗墓者在每组塞石右上角那块凿出“牛鼻眼”,然后牵引上绳索将前后四块塞石一一拉出,楚王陵主墓门后各室主要物品在早年即被盗劫一空。 盗墓者将每组塞石右上一块共四块依次拉出 盗洞从天井打下直接到主墓门门口 主墓门后墓室甬道发掘时景象 墓室前室发掘时景象 发掘清理后墓室甬道景象 虽然主墓门后的各室中的主要物品已被盗,可是天井下内墓道中三个耳室(W1室、W2室、E1室),中内墓道相接处一陪葬墓都未曾遭盗劫。从遗留文物推断,西侧W1室为御府库,W2室为储藏室;东侧E1室为厨间。陪葬墓墓墓主为“食官监”。 墓室天井下内墓道两侧未经盗掘的耳室发掘前景象 未经盗掘的耳室室门以塞石填塞 耳室塞石填塞及木门封门示意图 搬动耳室塞石 西侧E1室厨间南部出土的一组陶器炊器 西侧W1室御府库南部出土玉器及铜扣耳杯(杯已朽坏) 西二耳室(W2)出土楚王御用银质沐浴器 楚王御用银质沐浴器自名日“鋗”。腹壁上阴刻一组铭文:“宦者尚浴沐鋗容一石一斗八升重廿一斤十两十朱第一御”,这段铭文注明了该器所属的官署、用途、器名、容积、重量和编号。 楚王御用银澡盆高19.5厘米,直径45.7厘米 银澡盆中的搓石及沐浴用具 西一耳室出土鎏金铺首衔环,通长11.5厘米,宽7.5厘米 嵌绿松石金带钩,长3.5厘米 “食官监”墓出土玉枕,长35.5,、宽7.8,高9.5厘米 “食官监”陪葬墓出土玉枕细部 狮子山楚王陵虽经盗劫,出土文物的数量和保存的完整度实在无法和广州南越王墓、满城中山靖王墓、长沙马王堆汉墓等未经扰动的汉墓相比,但整座墓葬出土文物竟然也还有2000余件(套),其中以各类玉器为大宗,共出土有200余件(套),有多件都称得上国之重宝,最著名者当属金缕玉衣。 楚王陵出土金缕玉衣复原 汉代人相信金玉能使死人不朽,所以高级别的汉代墓葬,大多都有玉制的九窍塞、玉握、玉琀等殓葬玉器,最高级别则使用玉柙,又名玉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玉衣。在古代没有玉衣这一说,《吕氏春秋·节丧篇》:“含珠鳞施。”高诱注:“鳞施,施玉匣于死者之体如鱼鳞也。”这里的玉匣正是玉柙。这种玉柙并非死者的入葬时所着之敛服,而是保护亡者不朽的一层保护套,同时也是多重棺椁中的一重,也就是一具椑棺,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专享的殓具。其大体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玉料琢磨成各种形状的玉片,然后开孔以金属丝线缀合而成。按《续汉书·礼仪志》的记载,依身份不同,用以缀合玉片的金属丝线的材质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三种,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即为最高级别的金缕玉衣(目下最最知名的海昏侯刘贺无资格穿金缕玉衣),因盗墓者抽取金丝,玉衣在发掘时已散乱各处,现存4000余片,大体能够复原完整。这具玉衣所用玉料产自新疆和田,质地温润光泽,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裁片精薄,侧面刮棱,表面抛光,四角或周边单面钻孔,孔径尤小。玉衣片尺寸较小,最大的不足9平方厘米,最小的不足1平方厘米,有的厚度仅1毫米。 楚王陵出土金缕玉衣经复原后各部 目前,全国出土的汉代玉衣约有五十多件,其中完整金缕玉衣不过只有南越王墓(丝缕)、中山靖王墓出土的三、四件,其中以狮子山楚王陵出土者时代最早(不晚于公元前154年)、玉片数量最多(南越王赵佗玉衣2291片,中山靖王刘胜墓玉衣2498片,中山靖王后窦绾玉衣2160片,楚王玉衣则4000以上),玉料质地最好、制作工艺最精,可谓独一无二!
除了金缕玉衣之外,狮子山楚王陵的楚王棺具也以众多玉片包裹,出土时各类玉片玉板有1781片,经补充后达2095片复原成一具完成的玉棺。目前全国仅出土有两具包裹玉棺,一为满城中山靖王王后窦绾玉棺,由192块青玉板组成,镶贴于木棺内壁;此外就是狮子山楚王墓出土这具,两者相较,楚王玉棺体量更为庞大。玉料质地更佳,装饰和做工也更为精细。 楚王陵玉棺玉片出土时景象 楚王陵玉棺玉片出土时景象 楚王陵玉棺复原,长280厘米,宽130厘米,高108厘米 楚王陵中出土的众多玉器中,还有多件礼仪器和实用器,也皆为珍品,如龙纹玉璜、龙凤玉戈、兽面勾连纹玉高足杯、勾连文玉卮、素面玉耳杯等。 耳室出土素面玉耳杯,高3.8、杯口长14.3、宽11.1厘米 耳室出土兽面勾连纹玉高足杯,高11.6厘米,口径6厘米 蘷龙玉佩,长16.6厘米,宽10.5厘米 蘷龙玉佩细部 勾连文玉卮,高11.8厘米,口径6.7厘米 虎凤玉戈,高12.8厘米,宽17.8厘米,其造型出于武器 虎凤玉戈细部,为后代用以仪仗的“仪锽斧”为雏形 这些玉器的质地都是温润如脂的新疆和田玉,琢制工艺上,有线雕、浮雕、圆雕、透雕、掏膛、抛光技术设计巧妙,其线条流畅、钻孔平滑、抛光精细,处处可见精湛的雕琢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龙纹玉璜,长21厘米,高6.6厘米,宽4厘米 龙纹玉璜细部,简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