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感:关于人际交往的良性循环

 静心阅藏 2018-03-22

 杂感:关于人际交往的良性循环

昨晚,妻对我说:“人们常说,两个人因不了解而结婚,因了解而离婚。用在交朋友、拜师上,经常也是这样的,因不了解而成为朋友,成为师徒,因了解而彼此厌弃,或者某一方对对方开始厌弃。”这是人生经验,我在多年的寻师访道生涯中,体验最多的,就是因不了解而敬重某人,因了解真相而倍感失落。

翻过来看,也有人因为不了解而来拜师,因为了解而终身追随。古代的孔子,子路、颜回、子贡来拜师时,对孔子不是很了解,在不断的学习中,他们都变成孔子终身的追随者,子路追随了四十年,一直到死。子贡在孔子辞世后为他守墓六年,还把他的学说发扬光大。孔子在学问、人格上成圣。当代的南怀瑾先生,也有毕生的追随者,像刘雨虹女士,数十年如一日,就像子路、子贡追随孔子一样追随南先生,先生在学问、人格上有让学生终生追随的愿望和动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的弟子们对孔子就是这种情怀。

当代的传道者是否能做到让弟子们因不了解而来访道、拜师,因了解而终身追随,修道以终呢?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恰恰是因不了解而入道、拜师,因了解而离道厌师。这样的故事我所听太多。这是当代道教发展不起来的一大原因,没有那种具有凝聚力的导师,像王重阳一样,最初,马丹阳为首的全真七子,并不是真了解他,但知道他有道行,拜师后,当了解了王重阳后,全真七子终身追随,马丹阳夫妻舍家追随,夫妻成道。至今,全真法脉延绵八百余年。

夫妻、朋友、师徒,应该是因不了解而结婚,而结交,而结缘,因了解而恩爱,而倾心,而追随。这才是良性的循环。

这需要彼此真修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