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不见”的溶血

 开心100mm05xkw 2018-03-23


徐瑞平  河南省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案例经过】


今天值班的同事做完电解质后,发现一妇产科病人的电解质血钾6.8mmol/L ,经过复查后血钾7.0mmol/L , 肉眼检查观看标本外观,无脂血,无溶血,其他检验结果除甘油三酯2.56mmol/L, 也无明显异常,根据检验科危机值登记规则,立刻电话通知临床血钾危机值并简单询问抽血情况。


临床医生看到高血钾结果后,既担心病人出现意外,又困惑于病人未显出高钾症状,再三确认后随即打电话给检验科,表示该病人没有血钾增高的症状,此结果是不是有问题,病人标本是不是溶血了?或者搞错了?接电话的检验科值班同事再次查看标本, 采血量充足且无肉眼可见溶血,又询问病人抽血是否顺利, 是否输液侧抽血,是否是患者本人抽血,在得到确定回答后,检验科建议如果对结果有疑问,请对病人重新抽血,并注意避免溶血。二次抽血复查该病人血钾3.68 mmol/L,多次重复检测结果均正常。


由此可见,第一次标本应该是溶血了,但溶血并没有改变血清颜色 ,也就是说可能是某种原因导致标本溶血,但溶血程度是肉眼不可见的,检验人员误以为标本正常。由于从标本的采集到标本的分析,经过的步骤太多,找不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还好检验科与临床医生沟通及时,尚未病人造成恶性后果。


【案例分析】


标本溶血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医务人员都知道的,所以避免标本溶血是保证结果质量的重要环节。 


临床溶血的定义为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高于0.3g/L(18.8μmol/L), 只有此时血浆或者血清样本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粉色至红色外观。


一般判断溶血主要从三个方面:


1.是根据血浆或血清颜色和透明度。

2.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或者测血清游离血红蛋白浓度。

3.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虽然现在一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已经能够自动检测血清指数(包括溶血、黄疸和脂血指标),但大部分基层医院设备还是没有此功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溶血主要还是以目测判断为主。


血浆或者血清样本出现肉眼可见的粉色至红色外观,此时溶血很容易被检验人员发现。但一部分溶血肉眼并不可见,因此工作中当血钾、乳酸脱氢酶等值异常增高时,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如果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应警惕是否发生了隐性溶血,及时和医生沟通并重新抽血复查结果。


比如上述案例,如果是低血钾标本发生隐性溶血,再导致结果正常范围内偏高,那后果就很严重了。不仅会带给临床错误的信息,耽搁病人病情,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保证标本的正确采集,这是保证检验结果的第一步。


标本发生溶血,排除病理性原因(血管内溶血),主要是技术性原因,如穿刺处消毒所用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有空气进入或产生泡沫、 劣质采血器、采血不顺、采血量不足、运输时动作过大、分离血清操作不当等均会导致溶血。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医院各科室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标准化操作程序(SOP)文件,加强从患者准备、护士标本釆集、运输、到检验科标本处理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尽量减少这种误差。


检验人员如果发现标本溶血,应弃置并记录溶血标本,并建议重新采血。如果不能重新采血,应在检验报告中注明“标本发生溶血”,并向临床医生说明溶血对检验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


【心得体会】


样本质量决定结果质量 , 只有加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增强临床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精神,拓展检验人员的临床知识面,才能进一步加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好地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说明:本文为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全网首发,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