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染病第1名竟是它,每年致死170万人!

 yangtz008 2018-03-23



来源:盖茨基金会公众号

作者:桓世彤


前言



每年致死170万人!
每年新发病1000万人!
至少2亿中国人是潜伏感染者!
……
它是谁?
它就是肺结核!





为了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

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高级项目官桓世彤受邀

在“一席”发表题为《史上最成功的传染病》的主题演讲。


本文基于演讲全文整理编辑。




1. 史上最成功的传染病是什么?埃博拉吗?

试想,如果传染病有了人的思维和智慧,那它一定会同意,要在传染病里成为“一哥”,下面这些标准可能是最符合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简单说来就是,把坏事做尽之后,一拂身就躲起来,别人还尚未知情。

 

去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尤其是对西非造成很大的危害。得病的人浑身出血,很快就会死亡。所以,对人类来讲,埃博拉是一个很恐怖的传染病。那么对于传染病来说,如果它有智慧,它会觉得埃博拉是什么样的?顶多算个不懂事的小弟。夺人性命是传染病都在做的事情,埃博拉弄得动静不小,但直接被人类消灭了,而且还成功引起人类对这方面的关注,弄得以后兄弟们再干坏事的时候还得多加小心。

 

那什么样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传染病呢?在我看来,传染病里的第一名,是肺结核。

 


2. 这个杀手为什么这么冷?——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十步杀一人的,千里不留行。” —— 先看几个数字:肺结核全球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是170万,170万是什么概念?是说它在传染病里面每年杀死的人数是最多的。我们所熟知的艾滋病在2016年真正杀死的人也只有100万。把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肺癌、肝癌等等都算上,结核病致死人数也轻松进入前十。


 

第二个数字是1000万,意为每年都会有1000万人新发结核病。我们再往后看一个数,这个数比较大,20亿。全球有70亿人,有20亿人体内都有活着的结核菌,医学上称之为潜伏感染。

 

那么这个数字在中国是多少呢?不同的研究给出不同的估计数字,目前我们比较确定的是,中国结核病潜伏感染者人数在2亿到5.5亿之间,也就是说最少有2亿人体内有活的结核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结核病跟人类共同相处已经超过了5000年,但引起人类关注是在200年前。为什么直到200年前才开始关注这件事?因为当时文艺圈的很多名人——比如诗人雪莱、茜茜公主、鲁迅、林徽因等——都得了一种“特殊” 的病:结核病。


 

结核病并非只在当时的“网红”文艺圈爆发,在社会上随便选一群人,都可以看到这种疾病的影子。

 

罗伯特·科赫(1843-1910)是结核菌的发现者,他曾说过,结核病对人类的危害,即使是那些最可怕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也应列于其后。因为据他的统计,当时在欧洲,每七个人就有一个人会死于结核病。那中国呢?


罗伯特·科赫(1843-1910)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

19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十九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后的欧洲经济及文明最盛,当时全世界只有这里开始了关于结核病的统计。所以彼时的中国没有定量的统计数字,但是有一些定性的东西。比如《精武门》这类电影里都会有一个桥段:他们要打碎一个写着“东亚病夫”的牌匾。很多人都认为,“东亚病夫”主要是指当时中国的流行病—— 结核病。



电影《精武门》剧照

 

3. 结核菌这么厉害,长什么样子呢?—— 其貌不扬

这里有三张图。第一张在培养基里面需要约两到四周才能长出的一簇簇细菌菌落。



第二张是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核菌,经抗酸染色显现成红色。显微镜不太敏感,至少每毫升痰里有一万条结核菌才能看到。




第三张图是在电镜里放大后的病菌,有点像一个小木棍。面目并非可憎,但是危害却很大。




4. 过去的4800年,人们如何应战这个冷面杀手?

过去人们觉得,既然肺部有病,就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到一个风光秀美的地方晒晒太阳就可以治愈,所以就出现了瑞士达沃斯著名的结核病人疗养胜地。下图所示是病房,病房外面有床,病人躺在上面晒太阳。这个方法的效果实际还算不错,当时基本有一半以上的病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治好。这种方法的实质上是增强个人免疫力,而且阳光本身也有些杀菌作用。

 



但是新鲜的空气和良好的饮食意味着较高的成本,这是富人的专利。穷人得了结核病该怎么办呢?因为宗教信仰的缘故,人们认为生病是因为自己做了恶,所以神在惩罚你,需要神的救赎。所以从公元五世纪开始,西欧一些君主会选择固定的日子,抚摸那些病人。这种方法显然无效,但为什么能从公元5世纪一直流行到15世纪?这与结核病的特点有关。

 

三分之一的病人会在得病两年内去世;三分之一的病人会活五到十年,结核病转为慢性,导致身体不断崩溃,不断地把结核菌排出去,形成很大的传染源,把周围人感染;最后三分之一的病人可能病症较轻,或者自身免疫力较好,最终能够自愈。


 

所以,君主抚摸过的病人,约有三分之一自愈。这就值得做出类似宣传:上帝借助国王的手把我治愈了。



5. 现代人怎么对付这个病?—— 疫苗!以及......

首先是预防。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的小孩一出生要打两个针,一是乙肝,二是卡介苗。卡介苗即用来预防结核,初生的小孩打一针,会让他在将来不容易患上结核性脑膜炎或者全身播散型结核。

 

但是卡介苗的作用是提高免疫力,却并不会让孩子们终生远离结核病。除了疫苗预防之外,在20世纪40到60年代,抗生素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对治疗结核病有效的抗生素。所以从那以后,主治结核的医生可以治愈90%的病人,治疗的时间也从过去的一年缩短到半年。当时大家都感觉,终于可以消灭结核病了。


对结核病有效的抗生素


可问题是,现在看起来,这个病并没有消灭。这与结核病的三个特点有关。

 

第一个特点可以称为“空降”,即空气传播。一位结核病人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吐痰等方式将结核菌传到空气里,路人吸入体内后,就会被结核病感染。

 

第二个特点是“潜伏”。结核菌是一种致病菌,但是它入侵到人体内后,会对宿主身体状况做出判断,如果宿主身体强壮,免疫力较强,它就自动进入休眠状态,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人体免疫系统也认为它是一个无害的小东西,让其得以在人体内存活。

 

但是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它会得到信号,自然开始复苏、繁衍,刺激病人咳嗽,把它排到空气里面去,寻找新的宿主。

 

第三个技能可以称为“迭代”。现在已经开发出多种结核药,但如果要杀死病菌,至少需要三四种药和六个月的时间。可如果只用一种药呢?那只需一个月,病菌就会耐药,它的后代也由此拥有了耐药性。由于这个技能,一种新型的结核菌出现,叫做耐药结核菌。



6. 耐药结核菌比超级细菌更难对付?—— 可传播的癌症

是的,这个可以对比来看。2010年印度的新德里发现一种超级细菌,抗生素对其基本没有什么效果。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超级细菌和耐药结核菌到底哪个更难对付。

 


从2010年开始,每年公开的全球超级细菌病例为几百例,而全球耐药结核菌发病人数是50万,仅中国一年就有7万人。超级细菌基本都在院内感染,但如果耐药结核菌没有经过治疗就在空气里传播,一人每年可以传染15个人。

 

如果研发一种对超级细菌有效的抗生素,只需两个星期就可以消灭它。但耐药结核菌无法只用一种药消灭,就算研发三到四种新药,也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才可以。

 

可现在的情况是,没有新药。由此一来,治疗耐药结核菌患者的时间是两年,平均花费是8到10万,而且,只能治愈50%的病人。然而还有个更坏的情况:耐药结核菌里有一种耐药程度很高,多数药对其无效。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对耐药结核病不加控制,它就是一种传播的癌症,任何人都会有危险。


7. 那我们……该怎么办,瑟瑟发抖?

事实上,传染病的控制永远要走两条路。一条路是打疫苗,例如之前在国内肆虐的乙型肝炎,已经通过打疫苗的方式把孩子们保护得很好。

 

但是结核病疫苗的研发也有一个问题。其他疾病,比如天花,注射完疫苗后产生抗体,以后就不会再得。但结核不一样。治愈之后如果再度感染,就又会发病。



盖茨基金会在疫苗方面做了很大投资。每年基金会基本预算约一亿美元,其中一半都投入疫苗研发工作。可在目前尚未出现有效的疫苗的情况下,要怎么办?

 

还有另外一条路,比较漫长,比较难,就是要尽量发现所有的病人,把他们都治好。这一过程需要开发很多新工具,新药物。现在有一种新的分子诊断工具,它可以很快地诊断结核病,并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判断是不是耐药,这样就大大地缩短病人的确诊和治疗时间。我们在项目里面做的测试是,从收到病人标本到最后告诉病人是耐药结核病并开始治疗,只用七天。

 

有了工具以后,真正把工具用起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建了一个很好的国防队伍,那在看不见的地方实际也有一支队伍在战斗,就是我们的疾控队伍。

 

对比一下,同样是金砖国家,中国结核病每年发病率差不多是十万分之六十五,南非是十万分之七百到一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跟南非一样,每年的结核病人数就会达到现在全球每年结核病人的总数 —— 一千万。

 

耐药结核菌同样很厉害。中国结核病人中的耐药结核病比例接近10%,可是在俄罗斯,三分之二的结核病人都是耐药结核病。如果跟俄罗斯一样,那就意味着,我们每年有几十万人都患有活动的癌症,放大之后的效应完全无力承受与想象。

 

今天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类,即20亿人体内有处于休眠状态的、活的结核菌。但是无需过于害怕,因为只有5%的结核菌潜伏感染者最后会变成结核病人,95%的人只要注意营养、锻炼和休息都没有大碍。

 

对于结核病,我们目前的认识仍有一些盲区:它如何传播?它在空气里面的含量与病人感染、发病有什么关系?潜伏期到底有多长?怎么杀死在体内潜伏的结核菌?如何判断结核病是否治愈?……

 

解决这些疑问,需要大量的科研和投资。如果要保持一个很好的科研研发势头,每年需要20亿美元。而现在,我们每年能够真正筹到的钱是6到7亿,而且在这6到7亿里面,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和盖茨基金会两家就占了50%。所以还是要呼吁各国政府投入,研发新的结核病治疗药品、诊断工具和疫苗,因为这些都是公共产品,关乎民生。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承诺在2030年消灭结核病。这让我们看到希望,并满怀期待:终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够安下心来,向大家介绍这个曾肆虐数千年,但已被封印在历史书里的传染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