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周急不济富

 师师书坊 2018-03-24

[摘要]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文/木光

《论语·雍也》篇记载了一个浅显但却常常被人们故意忽略的道理,兹摘原文如下: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且看孔子如何做慈善

周济需要救济的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华,即公西赤,字子华。冉子,即冉有。两人都是孔子的高徒。子华出使齐国,冉有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有却给他八十斛。冉有或许是出于同学的情谊,所以才多给公西赤粮食。

但他的这一行为,却让孔子感到不高兴。孔子之所以不高兴,倒不是因为舍不得粮食,而是因为冉有的这一行为违背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且看孔子如何做慈善

雪中送炭(资料图 图源网络)

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曾这样理解孔子的这段话: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义。

且看孔子如何做慈善

慈善事业(资料图 图源网络)

杨先生的理解,我认为是非常到位的。但如今之世,符合孔子这种人道主义的周急之举,何其罕见;相反,类似于冉有的继富之举,却比比皆是。不妨拿现在的慈善事业来说吧。慈善事业向来被认为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如今的慈善事业,有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锦上添花”的继富,而非“雪中送炭”的周急。比如给高校捐款,从世界范围内来说,哈佛、普林斯顿、剑桥这些名校永远是富者愈富,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却是举步维艰。即使单就中国而言,985名校接受的捐款,要比普通高校多;中央高校的捐款,要比地方院校的多。

且看孔子如何做慈善

君子周急不济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实,无论是捐款者,还是吃瓜群众,都很清楚那里才最需要捐助。进一步来说,其他的慈善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君子周急不济富,何其简单的一个道理。但是,为什么能够做到的人却不多呢?原因可能很复杂吧!据说,冉有之所以会为公西赤“继富”,有可能是他考虑到“乘肥马,衣轻裘”的公西赤将来能给他带来方便。不知道是真是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