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瓜山哨所保卫战:这次悲剧事故导致重大伤亡,73名官兵牺牲!

 cat1208 2018-03-25


本文作者:相复励

“南瓜哨”战记,黎以边境的不为人知的战争。在以色列与黎巴嫩边境,有一片荒无人烟的山丘地带,成为以色列军队的前沿哨所,被以军士兵叫做“南瓜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勒斯坦游击队开始从黎巴嫩领土向以色列发动边境突袭开始,以军方就打算对黎巴嫩磨刀霍霍。1982年,以军悍然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虽然以色列国防军成功驱逐了巴解组织,但黎巴嫩境内的战火并没有得到平息,以色列人称自己“陷入了黎巴嫩的烂泥中”。


图1:第五次中东战争中,进入贝鲁特的以色列军车


1985年,在国内的反对声和国防军内部的分歧中,以军撤至黎以边境的狭长地带,通过一个个山丘上的据点,建立起所谓的“安全区”,以使黎巴嫩真主党等各派别武装远离以色列北部边境。在这片“安全区”,以军与黎巴嫩真主党展开了历时15年之久的漫长而又鲜为人知的拉锯战。围绕“南瓜哨”据点的战斗,就是这一系列拉锯战中的典型代表。


图2:一辆以军坦克在黎以边境警戒,“南瓜哨”和其他哨所就分布在这段狭长的边境地带


“南瓜哨”所在的“南瓜山”,并不是一座名声显著的山丘。在它以南5公里外的波佛特堡,则有着悠久的历史。波佛特堡是1139年十字军东征期间在陡峭的岩壁建立的城堡,1982年6月被以军夺取,随即变成了永备据点。以色列人喜欢以瓜果蔬菜命名他们的哨所,“南瓜哨”与波佛特堡以及周边的“柑橘哨”、“红辣椒哨”等据点一起,构成了所谓的“红线”阵地,是以色列控制区的最远端,离以色列最北的梅图拉镇也就仅仅10余公里。


图3:高耸的波佛特堡,十字军东征时期的著名古迹,以北5公里就是“南瓜哨”


图4:2005年,以色列以波佛特堡守军的战斗故事拍摄了电影《波佛特堡》,再现了黎南部那段荒谬的战事


 “南瓜哨”这类据点,大小也就和篮球场面积相当,一般由加强排级单位据守,除了步兵外,还能得到坦克和工程兵部队的加强。每次驻防时间为4个月,随后换防至内盖夫沙漠进行4个月训练,之后再回到“南瓜哨”据点,周而复始。在以军普通步兵3年的服役期内,很多人都要多次上“南瓜山”。


图5:一处典型以军阵地,这些阵地对真主党游击队来说是难啃的骨头


“南瓜哨”被沙袋和土质筑堤构筑成一个坚固的环形据点,至少拥有4挺12.7毫米重机枪,11挺7.62毫米通用机枪、榴弹发射器和51mm、60mm、81mm迫击炮,像一个钢铁刺猬,对周边活动的真主党武装构成了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但是,有时这种火力优势并不保险。


1994年10月的一天凌晨,在以军最松懈的时候,黑暗中真主党游击队悄悄地摸向“南瓜哨”。早上8点半,密集的迫击炮弹突然袭向“南瓜哨”。最开始以军士兵并没有太当回事,因为之前真主党游击队也曾多次向以军发起过炮火急袭,但这次在炮弹的呼啸声中,却夹杂着自动步枪快速射击的声响——游击队从哨所的西侧攻上来了!


当时,守在哨所西侧的本来有4名步兵,但在炮火急袭的时候,2名观察哨却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避进了地堡,另2人恰好有1人是军医,在听到有人在炮火急袭中受伤时,他决定离开战位去救治伤员,另一人也不知去向,结果就是游击队在攻到西侧入口时,那里居然无人防守!


更令人意外的是,游击队这次进攻,冲上来的仅有区区几名战斗员,但是带了面旗帜,还跟了个摄影师。在摄影师的镜头中,炮弹在以军哨所外的土堤上升起巨大的烟尘,游击队员们迎着烟尘冲上去,有人还以跪姿射出火箭弹。4名游击队员冲上土堤,把手榴弹扔进“南瓜哨”,随后升起真主党的旗帜,以胜利的姿态把这面旗帜插在了“南瓜哨”外侧,那画面就像美军攻上硫磺岛的折钵山插旗一样。在镜头中,升起旗帜的游击队无疑是胜利者。


摄影师的录像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其实,游击队压根就没有想过要硬碰硬夺下“南瓜哨”,游击队打的是一场“舆论战”,拍摄完录像就达到目的。趁着以军还没回过神,在己方火力的掩护下,游击队员们掉头就撤,以军压根就没有任何反应。


其实,在这次袭击中,以军仅有1名士兵丧生于迫击炮火,“南瓜哨”没有受到实质的威胁,守备部队依旧完整,且运作正常。但游击队拍摄的那盘录像带,却成为了撼动整个中东的一枚“重磅炸弹”。游击队插旗的画面被反复播出,以军的失败被不断地放大渲染,甚至在以色列国内也产生了巨大轰动。


在那个年代,“舆论战”的概念还没有真正成型,但也许是摩加迪沙街头的影像,让真主党懂得,进攻的画面要比进攻行动本身要重要得多,电视里播放的画面才是真正的武器!这场战争的目的,不在于对土地的争夺,而是在于对人头脑中“意识”的争夺。至少在“南瓜哨”插旗事件中,真主党游击队毫无疑问是胜利者。


插旗事件的风波逐渐淡去,但双方围绕这一系列据点的交火却没有停息。在据点附近的村庄、道路和橄榄树林里,伏击与反伏击、扫荡与反扫荡不断交织进行。双方交战烈度都不大,但流血从未停止。在以军的通信术语中,“花”代表伤员,而阵亡士兵被称为“夹竹桃”。为了守卫“南瓜哨”这样的据点,很多以军士兵变成了“花”,另一些变成了“夹竹桃”。


图6:以色列空军的CH-53直升机,1997年的空难事件造成以军近年来最大的人员损失


随着真主党游击队布置路边炸弹的杀伤力越来越大,为了避免陆路危险,以军开始越来越多地用直升机来运送黎巴嫩前线换防的部队。但是,1997年2月4日却发生了一起足以改变以军驻军黎巴嫩政策的事件。在以色列北部“加利利之指”地区,两架满载以军士兵的“超级种马”直升机在恶劣的天气下相撞,其中一架的旋翼切入了另一架的底部,随即都旋转、坠落,73名以军士兵和机组成员全部丧生,成为以军驻军黎巴嫩以来最大的一次伤亡。


图7:南瓜哨——士兵的故事


这起坠机事件,在以色列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弹,越来越多的以色列民众开始反思,在异国他乡土地上的驻军是否有意义。2000年5月,“南瓜哨”和其他据点陆续被以军爆破摧毁,漫天的灰烬和混凝土碎块从夜空中掉落。2000年5月24日,最后一批以军士兵撤离黎巴嫩南部,结束了这场漫长而残酷的战争。



以色列作家马蒂·弗里德曼曾作为一名步兵在“南瓜哨”服役,他的很多好友也在哨所附近拉锯战和“超级种马”坠机事件中丧生。他以“南瓜哨”为背景的作品《南瓜哨——士兵的故事》真实再现了那场荒谬的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