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疹,不需要动用大数据(走出健康误区)

 飞龙掌血老鬼 2022-01-27

走进营帮  拥抱健康

没有得过湿疹的人,绝对想不到得了这个病有多享受。可别小看湿疹这个东西!小小的一粒疹子,可让你血肉模糊遍体鳞伤!发作的时候你“爱不惜手”,挠完又挠、抓完又抓,恨不得“拭刀饮血大快人心”。冲凉的时候,热水那个温度可以杀猪拔毛的烫得热血沸腾、豪情澎湃,依然依依不舍、流连忘返、不愿离去……那种感觉实在“太爽了”!在现代医学,湿疹的病因并不明朗。处理上也都是用一些抗生素或激素类的抗过敏外用药。往往收效甚微。各大皮肤医院的专家教授们遇到一些顽固性的也只能“望疹轻叹”。患者也因为屡战屡败而失去信心。从而制造机会满足了街边“包治百病”或“专治皮肤性病”的牛皮癣广告骗子。促成了一个又一个黑色的医疗市场。抗生素泛滥年代,也是医疗的乱法时代。权威的说话、专家的效应、明星的形象......学术的讨论和研究已经变成了形式响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原则,越是有地位的人就越理解的透彻。中医西化的结果,就是连湿疹这样简单的皮肤病,也是有意无意的难以治愈。

湿疹其实并没那么难治。现代医学虽然把湿疹界定为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看似复杂的一行字,其实在中医几千年的文化领域中,早就有详尽的病因病机论述和治疗方案了。
《外科要旨》说“诸疹疮疡皆属于火,热盛,火火相搏,则红肿热痛;湿盛,湿火交争,则化脓含毒;风盛,风火相缠,则燥气横生,燥则痒”。这很明显说明身上起疹子,都因为体内有“火毒”,而身上痒,是因为“燥”而痒。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皮肤一到冬天就痒得彻夜未眠;有些人的皮肤一吹风就痒得手舞足蹈;有些人的皮肤一受热就痒得脱衣曼舞、风情万种的原因。

而“诸疹疮疡,皆属于火”,说明身上出疹、生疮(包括暗疮、痘痘)、皮肤溃疡,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因“火”而起。这个“火”是体内之“火”,这个火又从哪里来呢?“体内之火,皆因郁而化”。肝郁能化火,湿郁也能化火。只要我们找到了“火”的源头,来一招“釜底抽薪”把“火”灭了,那些疹呀、疮呀、疡呀,不就好了吗?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肝郁的,疏肝解郁;湿郁的,祛湿散结;皮肤因痒而难受,当祛风止痒。药王说:“治风之妙,在于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在疏肝解郁、祛湿散结的基础上,加上袪风之药,标本兼治,是真不就好了吗?

毕竟,痒得难受的时候,真想割肉挖疮。治标止痒也就成了当务之急,可以用一些祛风止痒的山草药(如:侧柏叶、沙草籽、柳树叶等等)煲水冲洗。有很好的效果。

也可以运用生活上的小方法,比如说“润肤霜”治疗湿疹。润肤霜可以治湿疹?说你都不信!可以的!尤其是婴儿润肤霜,效果更好。

在现代医学来说,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想要保护好皮肤,就得保护好皮肤的两层结构,一层是皮肤角质层,一层是角质层外覆盖的一层脂膜。

看似普通的润肤霜既能更好地保护皮肤,又能减缓刺激反应。但抹润肤霜要遵循三原则:量足、多次、按摩。

量足:在用量上,针对皮肤干燥,患有特异性皮炎的孩子,要使用超过平时润肤的用量,厚厚地抹上一层,因为量大才能起到作用,一般一周就要用完250克。

多次:除了量足,还得每天反复多次,不厌其烦地涂抹,加固保湿力度。一般而言,一天抹上4到6次才算正常。并不是洗完澡才抹,不洗澡也得抹!

按摩:除了用对量,还得学会涂法,否则三下五除二一股脑推匀,反会伤害皮肤。正确的涂抹手法是,手掌、手指形成一个扇形面,轻轻地把药膏推开,轻轻地揉,按摩,让润肤霜吸收得更均匀,给孩子揉得更舒服。同时,揉搓还能起到一个止痒,按摩皮肤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