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api蛋白识别Piwi蛋白并参与piRNA 3’端修剪的分子机制

 赛业生物cyagen 2018-03-26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黄旲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sequence-specific recognition of Piwi by Drosophila Papi为题,在线发表在PNAS上,该研究揭示了果蝇piRNA通路中Papi蛋白序列特异性识别Piwi蛋白并参与piRNA 3’端修剪的分子机制。


p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4-30 nt的小RNA,在机体中起到保护宿主细胞基因组完整性的功能。成熟piRNA生成和加工过程包括前体生成、中间产物加工以及piRNA 3’端修剪和甲基化修饰,最终形成成熟piRNA。piRNA 3’端的加工需要Papi (Tdrkh) 蛋白的参与。以往研究认为,Papi蛋白作为支架蛋白能够一方面通过其eTudor (eTud) 结构域识别Piwi蛋白N端 (G/A)R重复序列中的精氨酸对称双甲基化修饰(sDMA修饰) 从而招募Piwi蛋白,另一方面招募piRNA 3’端Trimmer从而形成piRNA 3’端修剪复合物。


但是Papi通过eTudor结构域识别Piwi N端的模型缺少结构基础。过去研究发现,果蝇中敲除Papi蛋白时能够特异性影响Piwi蛋白结合piRNA的长度,而Ago3和Aub蛋白结合的piRNA长度却不受影响。然而对于Papi蛋白敲除特异性影响Piwi蛋白结合piRNA长度这一现象缺少分子机制的解释。


在该项工作中,研究人员精确确定了果蝇Papi蛋白通过其eTud结构域和Piwi蛋白N端相互作用的区段,并对Papi-eTud单体结构、其与Piwi-Ν-R10me2s多肽(第10位精氨酸sDMA修饰)复合物以及其与未甲基化Piwi-N多肽复合物分别进行晶体结构解析。结构揭示了Papi-eTud通过与Piwi N端的“RGRRR”motif进行相互作用,这一motif不同与之前报道其他PIWI蛋白中的(G/A)R重复序列,特异存在于果蝇Piwi蛋白中,并在不同亚种属的果蝇Piwi蛋白中保守存在;该motif的序列特异性决定了Papi-Piwi蛋白相互作用的特异性。


果蝇体内实验证明,破坏Papi蛋白中与Piwi相互作用重要氨基酸残基时导致果蝇生殖缺陷和转座子去抑制。


研究人员通过结构生物学,结合co-IP、质谱等体外生化实验及果蝇体内实验,证明了果蝇体内Papi和Piwi相互作用的特异性,为解释Papi如何招募Piwi从而参与piRNA 3’修剪过程并特异性影响Piwi结合piRNA长度的现象提供了分子机制,扩展了人们对于Tudor结构域底物序列特点和结合方式的认识。


原文标题: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sequence-specific recognition of Piwi by Drosophila Papi


本文来自中科院,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见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