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最真切的农事诗歌

 老刘tdrhg 2018-03-27
原文地址:最真切的农事诗歌作者:丁启阵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最真切的农事诗歌

丁启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陶渊明这首平白如话的诗歌,似乎没用任何典故,但其实是用了典故的。《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相同的是,两首诗都写到种豆子,都有蔑视人间富贵的思想;但也有不同之处,《汉书·杨恽传》所引诗歌主张及时行乐,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表现劳动的辛苦与劳动者的愿望。

因为典故用得不着痕迹,所以读者阅读的时候不妨当它没有用典,径直照着字面意思去理解。

 

2

 

这诗有两处版本上的差异。

“带月荷锄归”,有版本作“戴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有版本作“我衣不足惜”。两种版本,都挺好,不必强作优劣评判。

 

3

 

    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国度,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古代社会,描写、表现过农业生产、劳动的诗人及其诗歌作品,绵延不绝,难以计数。这里举一些例子: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诗经·伐檀》)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渭川田家》)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

(杜甫《为农》)

 

…………

堂下可以畦,呼童对经始。

苣兮蔬之常,随事艺其子。

破块数席间,荷锄功易止。

两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

…………

(杜甫《种莴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诗二首》其一)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杨万里《插秧歌》)

 

纵观中国诗歌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与众不同:其他诗人的诗歌,有的借题发挥,寄托感慨,例如杜甫的《种莴苣》,诗人明言是“伤时君子,或晚得微禄,轗軻不进,因作此诗”;有的是为了对社会不公平现象进行揭露,表现农业劳动者的不满与愤怒之情,例如《诗经·伐檀》;有的站在文人士大夫的立场上旁观农业劳动,发现其中趣味,或者对农人表示同情,前者如王维的《渭川田家》、杨万里的《插秧歌》,后者如李绅的《悯农诗》。只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人以劳动者的身份,表现农业劳动的辛苦和劳动者的内心愿望。

    后世慕陶拟陶的诗人诗作很多,但是,没有一位诗人一首作品,能够像这首《归园田居》这样真切地表现农事劳动和农夫的心愿。正如谭元春所言,“高堂深居人动欲拟陶,陶此境此语,非老于田亩者不知。”(《古诗归》)

 

4

 

不曾亲身参加过农事劳动的读者,可能以为那是一件相当好玩、诗意的事情,以为“带月荷锄归”的画面很美,总之无法充分体会诗句背后劳动的辛苦。

草盛豆苗稀,说明除草的任务很艰巨,工作量很大。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说明劳动者为了完成劳动任务,必须早出晚归,一整天都在地里劳动。早上有露水侵体,泥泞沾身;中午,正如李绅《悯农诗》所说的,“汗滴禾下土”,挥汗如雨;傍晚,蚊叮虫咬,无孔不入,肌肤敏感些的,甚至会出现体无完肤的惨状。

道旁草木夕露沾衣,这是诗人避重就轻的说法,文艺表述法。像陶渊明这样的官宦人家出身,人到中年,经过这样一整天的除草劳动之后,早已累成死狗,根本无暇顾及衣裳被露水沾湿之类的小问题。陶渊明的避重就轻说法,不过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但使愿无违”,即汗水能够换来好收成。话说得轻描淡写,但现实、生活却是沉重的。毕竟,那个时代的农业还是一桩靠天吃饭的事情。

最后借用苏轼的一句话,结束本文:“览渊明此诗,相与太息。”(《东坡题跋》)

                                              2017-12-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