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9%的人买车之前都被这张纸给骗了!

 饮膳道人 2018-03-27

汽车油耗是很多人买车之前比较关心的一个事情,但是又没开过的话怎么知道具体油耗呢?于是这里有张纸就排上了用场,这张纸的正式名字叫汽车燃料消耗标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油耗!

但是买了车之后,我们会发现,这张纸上的油耗和实际开车的油耗差别真的是有点大啊,那么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在2010年以前,工信部油耗标识还没有出台前,汽车厂家公布的汽车油耗对许多消费者来说或许从来都不可能开出这样的油耗,宣传页上的油耗一般都是在某种标准状况下测出,消费者买了车之后一般都无法达到标称油耗。而且各个汽车厂家的油耗标准不同,测试方法也不同,很难有一个标准来衡量,所以那个时候有不少车主在油耗方面都听信了4S店销售的忽悠!

而随着工信部公布的三种不同工况下的燃料消耗量标识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标准统一”的参考途径。无论是城市工况、郊区工况还是综合工况,至少三个油耗测算的标准是统一的,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件好事。因为在统一的标准下,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可以直接对比不同车型的油耗水平。

但是“工信部发布的综合耗油量”是一个特指由工信部批准的汽车耗油量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是一个有着很多限定条件下完成的检测数据。基本情况是:以整备质量为车重基础、检测在台架上进行、检测温度不低于20°、从冷启动开始检测、从起步、加速、稳定速度、减速、在加速…,模拟城市行驶约4公里距离;再加速到120km/h行驶约7公里距离、到检测规定时间时结束(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实际检测,好像是1200s);然后根据尾气中收集的碳总量进行计算出:市区耗油量和郊区耗油量,再经过加权处理计算出综合耗油量。设计者尽量去模拟多数汽车在市区和郊区的“实际行驶情况”,但终究是一个在特定实验环境条件下测定的数据,仍然属于科研导向性的一个限定条件下的检测数据。

所以,对某一辆具体的车型来说:“综合耗油量≠实际耗油量”。近来中国汽车报也有文章指出:综合耗油量对购车者来说只有参考价值。消费者在了解某款车型的耗油量情况时,建议大家把市区耗油量作为上限、市郊耗油量作为下限来综合考虑比较接近实际。至于综合耗油量,当汽车行驶到一定里程数时(比如5万公里或者更多)可能就很接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