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吕自明 1、一般资料 1.1 患者:吕*,男性,60岁,2017年11月12日入院。 1.2 主诉:胸痛17小时 。 1.3 现病史:患者于17个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不适,部位在胸骨左侧,伴胸前区压迫感,自觉呼吸困难,伴轻微冒汗,持续约数分钟后自行好转,未做特殊诊治。约6小时前再发胸痛一次,性质及程度同前。为求明确诊治来我院就诊,急诊测床旁肌钙蛋白、D二聚体均大致正常。拟“冠心病,心绞痛”收入我科。 1.4 既往史:约半年前当地诊所测血压“轻度升高”,具体数值不详,建议定期随访,未予药物干预。无“糖尿病”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1.5 个人史:抽烟30余年,约10支/日。无嗜酒史。适龄婚育,子女体健。家族史无特殊。 2、检查 2.1 体格检查:T 36.8℃ P82次/分 BP161/93mmHg R19次/分,神清。对答切题,自主体位。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界正常,心率82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瓣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正常。 2.2 心电图 2.3 辅助检查 2.3.1 入院后复查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心肌酶均正常。 2.3.2 心脏彩超: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EF69%。 2.3.3 胸部CT:双下肺少许纤维灶,胸椎退行性变。 2.3.4 腹部B超:前列腺增大,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 2.3.5 颈动脉彩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2.3.6 血脂:总胆固醇(CHO)4.40mmol/L,甘油三酯(TG)2.12mmol/L,HDL-C 0.87mmol/L, LDL-C 3.01mmol/L。 2.3.7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六项、BNP、甲功三项均正常。 3、诊断 3.1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Ⅰ级 3.2 高血压2级 很高危组 3.3 血脂异常 高甘油三酯血症 4、入院治疗 阿司匹林 100mg qd;波立维 75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 qn;美托洛尔缓释片 23.75mg qd;培哚普利 4mg qd;雷贝拉唑胶囊 10mg qd。 5、病情跟踪与治疗调整 5.1 住院期间患者反复诉胸闷胸痛不适,复查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抽血复查肌钙肌红蛋白、心肌酶均阴性。考虑不稳定型心绞痛,予(11月18日)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 tid ;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 50mg qd。 5.2 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本人及家属商量后未同意,遂进一步完善冠脉CTA(11月18日),结果提示:右冠近段局灶性非钙化斑块,考虑管腔中重度狭窄,建议DSA检查;左主干局灶性钙化斑块,管腔无明显狭窄。 5.3 冠脉CTA检查提示右冠中重度狭窄,患者有反复心绞痛发作临床症状,冠脉PCI指征明确。再次与家属沟通,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17年11月20日行冠脉造影检查 冠脉造影(2017年11月20日) 右冠近段重度狭窄(2017-11-20) 右冠近段植入支架1枚 5.3 术后 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未再发作胸闷胸痛。遂予停用硝酸酯类,继续服用复方丹参滴丸,余双抗、降脂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继续维持。 6、出院 经治疗后患者未再发作胸闷胸痛,观察两天后带药出院:阿司匹林 100mg qd;波立维 75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 qn;培哚普利 4mg qd;复方丹参滴丸 10粒 tid;美托洛尔缓释片 23.75mg qd;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 10mg qd。 7、随访 后定期门诊复诊取药,患者未诉不适。最近一次门诊随访。 8、治疗体会 8.1临床上,我们经常会见到PCI术后仍有胸闷胸痛发作的患者。联合使用中成药制剂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治疗依从性。 8.2 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三味中药制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肌氧耗、抑制血小板黏附、改善微血管循环等多项功能,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 8.3 复方丹参滴丸作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术后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病情预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