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简史

 莉霞3cuuphoffw 2018-03-28


隋唐山水画家和作品

中国古代绘画,按传统的分法,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其中,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展子虔、李思训的青绿山水 隋朝展子虔,他的山水画《游春图》被称为“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祖”。因为《游春图》(图1-1)反映了中国隋唐时期山水画的风格和水平,是山水画由萌芽趋于成熟的里程碑,开启了“青绿山水”画派的新时代。《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


图1-1  游春图  展子虔


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展子虔山水画艺术,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青绿山水画派的画家是唐代的李思训与李昭道父子,人称“大小李将军”。

《江帆楼阁图》(图1-2)被认为是李思训的作品,以这幅作品与《游春图》相比,可以看出始于展子虔的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这幅作品明显地追求着特定的季节效果,波澜壮阔的江流、岸边林间的院落以及悠闲人物的畅游都获得了较为成功的表现。


图1-2  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

李思训之子李昭道,同样以山水画创作享有盛名,史称小李将军。他在画山水楼阁上,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传为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图1-3)表现的是安史之乱时,唐明黄避难入蜀的故事。


图1-3  明皇幸蜀图  李昭道


王维、张璪的水墨山水 盛唐期间,山水画出现重大变革,有异于青绿山水而出现了王维水墨简淡的山水画。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特别是他首先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流传下来的绘画尚无可靠的真迹。在水墨一派的山水画创作中卓有成就的还有张璪。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于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五代山水画家和作品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荆浩,为躲避唐末社会动乱,隐居于太行山中。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有着较深的认识和感受,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传为他所画的《匡卢图》(图1-4)巨轴中,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上较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


图1-4  匡卢图  荆浩


荆浩的追随者关仝系长安人,活跃于五代末及宋初。他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气长。关仝善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现存传为他所画的《山溪待渡图》(图1-5)和《关山行旅图》(图1-6),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气氛。


图1-5 山溪待渡图  关仝 


图1-6 关山行旅图  关仝


关山行旅图局部


江南画家董源、巨然则开创了与荆、关迥然不同的山水画风貌。董源,生活于山明水秀的江南,所画风光,烟雾溟濛,江湖纵横,林木清幽,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他开创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手法,其传世名迹有《潇湘图》(图1-7)、《夏山图》(图1-8)、《夏景山口待渡图》(图1-9)、《龙宿郊民图》(图1-10)等。


 图1-7  潇湘图  董源


图1-8  夏山图  董源


图1-9  夏景山口待渡图  董源

图1-10  龙宿郊民图  董源


董源的追随者巨然是金陵开元寺僧人。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较之董源更充满田园自然风致。现存巨然名迹有《万壑松风图 》(图1-11)、《层峦丛树图》(图1-12)等。


图1-11  万壑松风图  巨然


图1-12  层峦丛树图  巨然


北宋山水画家和作品


北宋山水画主要沿袭五代以荆、关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着重塑造黄河两岸关洛一带的山水形象。宋初以李成、范宽成就最高,李成尤负盛誉。中后期山水名家许道宁、翟院深、郭熙、王诜等人皆不同程度受李成的影响,同时又出现以燕文贵的集山水界画于一体的“燕家景”,以赵令穰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的小景山水,米芾父子创造的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米家山水”及王希孟、赵伯驹等人以臻丽细密著称的青绿山水。


李成与范宽 李成生活于五代宋初政局动荡之际,他尤以画寒林平远著称。李成作画善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景色抒发胸襟。从传为他的作品《读碑窠石图》(图1-13)、《寒林平野图》(图1-14)中可见其风格特色。


图1-13  读碑窠石图  李成


 图1-14  寒林平野图  李成  


 范宽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已甚精妙,继而深入自然山川,观察体验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等不同自然气候下山水的形态变化,终于创造出与李成迥然不同的壮美景色,又善画雪景。他的《溪山行旅图》(1-15)以峻伟屹立的大山,一泄千尺的瀑布,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真实地画出北方山川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传为他的作品还有《雪景寒林图》(1-16)等多件。


图1-15  溪山行旅图  范宽


溪山行旅图局部


图1-16  雪景寒林图  范宽


郭熙与《林泉高致》 郭熙虽是李成画派,但能博采众长,对山川自然有着敏锐的感受,描绘出云烟出没、峰峦隐显之态。现存郭熙作品有《早春图》(图1-17)、《窠石平远图》(图1-18)等。其中《早春图》敏锐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变化,山间雾气浮动,阳光和煦,穿插以行旅待渡等活动,传达处欣欣向荣的感情。

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开篇首先阐明表现林泉之意。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要注意不同角度、季节、气候等条件所形成的变化。画家必须“神于好,精于勤,饱游饫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绘“可游可居之”,其中“三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图1-17  早春图  郭熙


早春图局部


图1-18  窠石平远图  郭熙

米氏云山与小景山水 北宋山水画在表现雄伟的全景式山水之外,还出现了富有抒情诗意和文人情趣的米式云山和小景山水。
米式云山创造者为米芾、米友仁父子。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对江南山水的亲身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烟云,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一新画风不仅在水墨山水技巧上有所贡献,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米芾山水画真迹已不存,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图1-19)、《云山得意图》(图1-20)等传世。


图1-19  潇湘奇观图  米友仁


图1-20  云山得意图  米友仁


北宋流行的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伟山水画外又别开新境,它以引人入胜的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富有诗意的小景见长。北宋擅此者有惠崇、赵令穰等人。传世作品有《沙汀烟树图》(图1-21)、《湖庄清夏图》(图1-22)等。


图1-21  沙汀烟树图  惠崇


图1-22  湖庄清夏图  赵令穰


王希孟与赵伯驹 唐代兴起的青绿山水,在宋代虽不及水墨山水盛行,但仍受到宫廷贵族的欣赏,而且画风趋向细腻典雅,其中以王希孟、赵伯驹为代表。


王希孟,生平画史失载,现仅存其所绘《千里江山图》(图1-23)长卷。徽宗曾亲自指授其画艺,十八岁时画成此卷呈进。大青绿着色,染天染水,富丽细腻,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遵依格法的画风。


图1-23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1


千里江山图局部2


千里江山图局部3


赵伯驹的山水继承李思训而更趋秀雅,赵伯驹的作品不传,现题为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图1-24)应是北宋画院的作品。


图1-24  江山秋色图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局部1


江山秋色图局部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