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中考改革:改得好!

 政博 2018-03-28

本文转自上海初高中讯息,作者:李卓


2018年3月23日     上海初高中讯息第157期   消息仅供参考



从 中 考 角 度 看 改 革


昨天陈竹山老师的文章被删除了,删除的原因是违反了《即时通信法》,当然,他这篇文章也的确不像话,说得太直接,9.4万的阅读量,影响面太大。


他的主要观点集中小升初择校上,分析了新政之后民办初中,公办初中的具体情况,他的大致结论可能不太符合现在主流声音里公办要加强,教育资源要均衡的声音,所以被无情地和谐了。


但他的观点还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据说不少公众号都采纳了:民办初中少量削弱,公办初中大局增加小局影响不大,一些依赖自招的公办被明显削弱,这3个内容。

这我就不加赘述了,我已经提醒过他不要写得这么激烈,有人看了会受不了,他不听,你们看,被删除了吧?

今天我想从中考公平的角度来看这场改革,我觉得这场改革很好!这个公众号经常唱反调,这次的确要为教育工作们,为领导们点个赞!



黄 玉 峰 一 语 成 谶


前阵子有个媒体去采访黄玉峰老师,老黄身体不错,继续讲述他的教育理念,他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自招扩大化的,现在回过来看这篇访谈,不知道是不是老黄给说漏嘴了,还真的减了!我专门找到这篇:

老黄说要降低到5-10%,现在出台是总数控制在所有人的6%左右,单独学校在15%左右,虽然没有他降的那么低,但也打下来不少。

没想到黄玉峰2月7号才说,到了3月22号就真的降下来了!其实在这轮改革之前,不少文章也分析要动自招,但动这么多真的没想到。

目前市重点高中可以自由把握的招生名额已经从过去的40%降低到15%,而这个15%只是政策问答中的大致数字,究竟如何分配还不知道。但是大政策已经明确自招学生占所有学生的6%,这比以前也大幅度下降。

而多下了的25%的名额被放到了由区和市强行分配的名额中,虽然这些名额连同原本的名额分配,零志愿,都有一个综合评价的选拔过程,但都以中考成绩为基准,不再是市重点自由选拔,然后自由点将的局面了!

换言之,裸考对于市重点的价值被大大加强了,这也是很符合全国教育改革追求考试公平化的大方向的。



自 招 比 例 降 低


上海小升初,幼升小的乱相源于中考自招政策,由于市重点高中将法律规定的自荐,推荐融为一谈,提前考试而且考高中内容,推动了初中教育,小学教育的鸡血化。初中要提前学才能过自招,所以初中上高中的,小学上初中的,乱成一团。

又由于自招名额实在太多,高达40%,四校更是在50%的政策要求下,实际达到约60%(不是我说的,你们看黄玉峰也这么说,他讲的其实是四校)。所以正如老黄所说,这不是自主招生了,成了一种门槛了,也正是这个高比例造成了严重的小升初社会问题和民办择校乱相。

而自招也催生了照顾亲儿子,暗箱操作,抢夺生源,胡乱排位等等乱相。

自招原本是照顾上海市重点高中选拔生源的,是补偿中考太简单造成的生源混乱的,但走到这一步已经完全变味了,对义务教育阶段产生了巨大不良影响。

而要动市重点高中的生源,势必牵涉到许多利益问题,尤其是生源问题,生源是市重点命根子,核心利益。然而我们看到这轮改革是有魄力的,为了公平健康的环境,就是要动你的自招,就是要动你的命根子,这也符合新时代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打破利益固化的决心。

这轮改革对自招的限制很严格,没有浮动的余地。名额分配有50%-65%的浮动,但是无论名额分配如何浮动,自招就是15%,自招人数大幅度减少,势必减少提前学习,超前学习的浪潮,也等于把更多精力集中到了裸考上。

那么市重点的生源会受到影响吗?这个很难一概而论,也许要等到7年后的高考才能知道。

但这场改革无疑会让市重点更加关注自身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而不再是简单粗暴地依赖生源。

大量分配生源会让市重点更加关心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进度,来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一套进度往前跑,追求升学指标。




 促 进 公 平 照 顾 利 益


在义务教育阶段里,一刀切是很常见的,因此这次中考改革没有一刀切式地改革,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自招保留了,而且名额还不少,没有一刀切式去掉,仍然给市重点充分的选拔尖子生渠道,比例下降后,处于利益考虑,照顾,暗箱操作也几乎要绝种。

而名额分配的学生,学校仍然可以把关,有综合评价的内容,虽然挑选范围有些窄,但学校仍然有挑选的权力,不是真的照单全收。

这次改革里,过去的零志愿现在也算在名额分配里,也要遵循1:2投档和招生,这意味着市重点可以考核零志愿生源并作出取舍,这也可以作为推荐生名额失去的一种平衡。

所以,市重点的利益还是被照顾到了,但新政要求他们必须拿出足够的能力,才能保持成绩的辉煌。

由此,区重点虽然招生没什么变化,利益也照顾到了,因为市重点的生源平均化,势必有一批中层生源导入区重点,提升区重点的力量。

那么民办初中的利益呢?其实也照顾到了,毕竟很多民办是市重点的“亲儿子”。他们在自招,裸考,外区给的名额上还是有优势的,他们损失的机会其实很少。而民办教学的优势,选拔生源的优势也还在,当然,这两者将被严格限制。

那么公办初中的利益呢?还是照顾到了。这次改革将大大缓解许多公办认命,消沉的状态,缓步提升公办状态。很多学校过去几乎没学生进名校,现在机会来了,虽然不多,但是是一个盼头。


我个人认为,这次中考改革不存在谁利益受损,谁获得利益,这和陈竹山昨天的观点不同。

我认为这次中考平均了过去分配不均的资源问题,把过去不平衡的资源分给了理应得到这些资源的学校,真正迈出了平衡生源,促进均衡发展。同时,又督促市重点重视教学,重视培养,而不是死盯着生源和升学率。

注: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可以点击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