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流程进行审计

 星愿MQ 2018-03-29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由“目标管理”转变为“流程管理”,即由以完成经营目标为中心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转变。但与此同时,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依然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合理性、合规性的检查为重点,重视企业经营管理的安全性与合理性,这样的审计已经很难满足对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流程进行审计。



什么是流程审计?

流程审计是在充分理解业务流程的前提下,通过规范化的手段,评价企业流程执行的符合性、流程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发现企业流程风险及影响运作效率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流程审计需要对审计范围内具体流程的运作现状、执行情况、流程缺陷、客户满意度、流程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进行稽查和评估,督促流程得到真正落实和执行。有业务流程的地方就有流程审计,流程审计将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要进行流程审计?

1

可以有效推动全面风险管理

传统风险管理中,企业大多只重视某一方面的风险。而在现阶段,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对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中的风险进行全方位把控,对流程进行审计,有助于经营管理者全面了解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继而建立健全各个环节、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流程,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2

可以积极推进企业流程优化

如今,许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以部门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机制,但受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经营、内部协调、客户服务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流程管理可以穿透部门间的壁垒,以流程串联不同部门,达到整体的合作、协调。但传统的审计是简单的、单一的检查,并不能对业务的流程进行有效梳理,这与流程管理的理念并不匹配。而进行流程审计,流程即是重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识别流程现状是否与设计相一致、与企业绩效目标是否存在差距,并据此提供建议,优化流程。因此,流程审计促进流程管理,可以积极推进流程优化。


3

可以切实提高审计人员对业务的认识

在过去的传统财务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一般更多地关注财务信息,而对企业业务、经营管理并没有系统而全面的了解,无法适应业务的发展,也无法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无法及时提出管理建议。进行流程审计后,内审人员将熟悉企业业务,可以积极把握流程控制,明确工作重点,避免对重点环节检查监督的缺失。



流程审计要检查哪几个方面?

第一,流程的符合性。流程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流程是否符合实际业务活动?现行流程是否符合设计的初衷?

第二,流程的准确性。流程是否准确描述了实际的业务活动?不同部门对同一流程的理解是否准确、一致?

第三,流程的合理性。流程的存在是否必要?流程的逻辑是否合理?流程的关键节点选择是否合理?

第四,流程的合规性。流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规章?流程是否符合公司与客户、供应商、第三方等的合同、协议?

第五,流程的完整性。流程是否完整包含了所有可能出现的环节?流程中是否存在处理突发、异常情况的环节?

第六,流程的明晰性。对流程的说明是否明晰?流程关键节点是否明晰?流程参与部门的权责是否明晰?



流程审计的常见方法

穿行测试。将初始数据输入业务流程,穿越全流程及所有关键环节,将运行结果与流程要求相对照,以发现流程中的缺陷。穿行测试可以完整清晰地反映业务流程运作的全过程,但花费时间较长。

破坏性测试。将异常信息输入业务流程,测试流程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该异常信息。通过破坏性测试,可以判断流程是否合理、完整,关键节点是否有效。

询问法。针对与流程相关人员,设计问卷,了解流程实际运行中的问题。


在企业越来越重视精益化流程管理的当今,内部审计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做好流程审计,为流程优化建言献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