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古塔——作为清朝国防重镇,为何却让清朝官民闻之色变

 恶猪王520 2018-03-30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然而,这样一座国防重镇,却让人闻之色变,这是为什么呢?


在清宫剧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个非常熟悉的情节:有朝廷官员犯了王法,皇帝往往一怒之下就会将其'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流放的官员听到宁古塔这三个字经常会当场昏厥,有的宁可自杀也不去。那么宁古塔究竟是个什么鬼?宁古塔究竟有多可怕?据《研堂见闻杂记》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



宁古塔常年冰封。王家祯《研堂见闻杂录》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吴兆骞在给其母的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方拱干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宁古塔是苦寒之地。零下三四十度的极端寒冷气候,在那个缺衣少食、缺乏御寒手段的年代,一般人根本熬不过冬天。被流放的人都是关内人,很多还是养尊处优的达官贵人、士子儒生甚至是皇亲国戚,平时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一到宁古塔很快就倒下了,多死于水土不服或酷寒,能够存活下来的非常少。



而且,人犯被流放到宁古塔后会被派去服苦役,开荒种粮、修桥筑路、挖山凿石,每天进行高强度的劳动,平时又缺衣少食,很多人连房子都没有,只能自己搭个窝棚,简直生活在地狱一般。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宁古塔极为偏远,出关几千里才能到,一路上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还要受尽折磨,很多人不堪其苦就死在了路上。通往宁古塔的驿道其实就是一条死亡之路。清朝文人方拱干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宁古塔的可怕可想而知。所以去了就基本别想回去了。除非突降天恩皇上赦免了你,让当地驻军把你送回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