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老字号中药铺和名老中医一样,应当受到保护。从明代起,北京就成为我国中医药的中心,中药铺曾多达300多家。在中国,直到民国初期,老百姓的健康就依赖中医药维系,那时,就没有医院,老百姓看病就找坐堂中医,就象电视剧《神医喜来乐》表现的那样,喜来乐即是看病的郎中,又是中药铺的老板。随着西医传入中国,大批现代化医院建立起来。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医院几乎成为唯一提供可报销的医疗服务单位。药铺,当然包括中药铺,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国家对于中医药实行了许多保护、扶植的政策。当下中医药越来越受到欢迎,许多年轻人也加入到弘扬传统中医药的队伍中来。我的亲属中就有了一位中医硕士和一位中药专业在读大学生。最近,花时间跑了北京的几家老字号中药铺,我仍然呼吁大家重视中药铺的生存问题。
北京的老字号中药铺当然首推同仁堂。同仁堂始建于1669年,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同仁堂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国有),集制药、商业零售、医疗服务为一体。“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专卖店、柜台遍布中国各个城市,甚至开到了全世界有华人的国家和地区。北京的同仁堂老药铺坐落于前门大栅栏,不仅出售汤剂饮片、丸散膏丹,还有医疗器械、中药保健品,还有坐堂中医应诊。同仁堂中医院在打磨厂胡同,是一座小楼,不在大栅栏。
鹤年堂的历史据说有600多年,创始人丁鹤年是元末著名诗人,此人深得回汉医药精髓、养生之道。今天鹤年堂牌匾两旁悬挂的“调元气、养太和”的楹联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所书。总店位于广安门内大街,出售汤剂饮片,丸散膏丹,也有坐堂中医。
永安堂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老北京说起中药铺,有“外同仁,内永安”的说法,“外同仁”就是前门外的同仁堂,“内永安”就是东四牌楼的永安堂。现在东四南大街上还有永安堂药铺。永安堂出名的成药是紫雪散、羚翘解毒丸。现今的永安堂抓中药饮片的已经放在最后,前面主要是西药了。
德寿堂始建于1920年,坐落在珠市口西大街的南号建于1934年,是现今唯一保留店堂原貌的老字号中药铺,店铺门口有一块北京市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进入老药铺,第一进是零售药铺,有中药汤剂饮片、丸散膏丹,也有西药。第二进是坐堂中医诊疗的场所。第三进是加工厂,不便进入。当初德寿堂出名的中成药是牛黄解毒丸。
长春堂始建于清乾隆末年,位于前门大街。当初长春堂的避瘟散非常有名,据说1933年取代日本人丹,销售量达250万盒。我记得上学的时候,店铺就在前门大街路东,现在去找已经没有了,询问同仁堂的老职工,说前门大街改造后就没有了。乐仁堂药铺始建于1923年,是同仁堂后人乐佑申开办,地址在西单北大街。电视剧《大宅门》应该讲的就是这家药铺的故事。西单大街改造后也已经不在了。还有多少老中药铺也已经消失了呢。
江耘
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