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尼斯堡 一、驻守东非 1906年一艘崭新的军舰编入德国皇家海军序列,这艘被命名为“柯尼斯堡”号的战舰是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最先进的轻巡洋舰。 “柯尼斯堡”号,德国布罗姆沃斯船厂建造,1905年下水,1906年服役,隶属于波罗的海舰队 “柯尼斯堡”号舰身修长造型优美,三根高大的烟囱,微微外飘的船首带给它一种独特的现代化气息,在其排水量3400吨的舰体上,安装了10门单管105毫米炮,10门52毫米速射炮,还有两具18英寸鱼雷发射管。或许正因为该舰是武力和造型的完美结合,“柯尼斯堡”号在下水不久之后就充作了德国的礼宾舰,为德国皇帝威廉的皇家游艇“霍亨左伦”号承担护航任务。在担任这项任务其间,柯尼斯堡号曾护卫威廉皇帝出访英伦,是德国海军中为数不多访问过这个最大假想敌国的舰艇。 “柯尼斯堡”号的模型 不过,很快“柯尼斯堡”号的休闲时光就结束了,欧洲大陆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欧洲各大帝国的海外殖民地也是秣兵历马。德属东非(又名坦嘎尼喀,今天坦桑尼亚的大陆部分)总督斯钦博士,在1913年向德国本土发出请求,希望派一艘新军舰来代替当地德国海军的主力军舰“戈尔”号,一艘1894年下水,最高航速只有16节,且依然保留了帆船时代花哨的装饰风格,其舰首舰尾都可以看到华丽雕饰的“老家伙”。 戈尔号,排水量1650吨,装备105毫米炮8门,这是一艘老式单烟囱军舰 于是,最高航速达到22节,可以对协约国的海上通道执行袭击舰任务的“柯尼斯堡”号被选中。1914年4月25日,在舰长由马克斯·鲁夫指挥下,“柯尼斯堡”号从鲁尔出航前往非洲。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在6月6日抵达达累斯萨拉姆。 达累斯萨拉姆 就在“柯尼斯堡”号抵达东非三周之后,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开始。由于达累斯萨拉姆的东面,是英国印度洋上几条重要航路的交汇之地,英国人有理由相信,作为德国在印度洋上最先进的“柯尼斯堡”号会对这条航路产生巨大的威胁。 航行中的“柯尼斯堡”号 二、游击战 所以,战争开始后不久的7月31日,一支由三艘英国巡洋舰组成的小规模舰队就杀气腾腾的堵上门来。这支舰队在当时看来,可以说是“老兵”组成,最“年轻”的旗舰“风信子”号也已下水14年,而“阿斯特里亚”号和“飞马座”号更是1890年代就已经加入了英国海军。不过,英国舰队的“老龄化”严重,但是战舰的吨位和火力却远远超过“柯尼斯堡”号。 飞马座号上拍摄的风信子号(左)和阿斯特里亚号(右) 火力数据: “风信子”号排水量5650吨,装备11门152毫米主炮; “阿斯特里亚”号排水量4650吨,装备2门152毫米主炮和8门120毫米主炮; “飞马座”号的排水量虽然只有2135吨,主炮也不过是8门102毫米主炮,在三舰中吨位火力较弱,但速度可以达到20节,是三舰中最快的。 “柯尼斯堡”号舰长鲁夫很明白,这三艘英国战舰的目的就是自己和达累斯萨拉姆。所以,他希望能提前驶入大海,避免被英国人堵在港口。结果事与愿违,三艘英国战舰以品字形将“柯尼斯堡”号拦了下来。 现在的达累斯萨拉姆港 不过,由于当时英德双方还没有宣战,所以两国海军谁也没敢开第一炮,以免担上挑起战争的罪名。于是,两国舰队之间开始了你来我往的“表面绅士行为”,甚至进行了多种比赛进行交流,双方的舰长互相发放礼物。 直到8月4日,遥远的欧洲,英德两国相互宣战,东非的英德海军也立即撕下了“和睦”的外衣。“柯尼斯堡”号当然知道自己以一敌三绝对吃亏,无论是火力,还是数量上德国海军都处于劣势。甚至,“柯尼斯堡”号令人骄傲的22节航速,也因为难以补充煤炭和维护战舰而不敢随意发挥。 所以,熟知当地天气的鲁夫指挥“柯尼斯堡”号,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凌晨偷偷摸出了港口。 曾经参加围歼“柯尼斯堡”号的英国“歌莉亚”号战列舰 借着“雨遁”,在逃脱三艘英舰的包围之后,“柯尼斯堡”号在印度洋上度过了一段并不顺利的“海盗”生活。最后,“柯尼斯堡”号在鲁菲吉河口三角洲那河道交错、极易搁浅的区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藏身之地。 “柯尼斯堡”号的第一个猎物,就是在达累斯萨拉姆准备围攻它的英国巡洋舰“飞马座”号。“飞马座”号巡洋舰因故障而去了桑给巴尔岛(就在达累斯萨拉姆往北边一点)进行维修,“柯尼斯堡”号很快得到消息并选择一个深夜摸出三角洲神不知鬼不觉的靠近桑给巴尔。 “柯尼斯堡”炮击“飞马座” 凌晨5点多,悄悄摸进桑给巴尔码头的“柯尼斯堡”号被一艘巡逻艇发现,可怜的巡逻艇只一炮就被干沉了,而此时正在检修动力系统的“飞马座”号根本动弹不得,直接沦为活靶子,仅被炮击9分钟就化为火海。尽管“飞马座”船员尽力抢救,但还是在十小时后沉没。而“柯尼斯堡”打完之后就扬长而去,毕竟,她自己也挺慌的。 “柯尼斯堡”和运煤船“索马里”号 三、全力围剿 就在“柯尼斯堡”击沉“飞马座”号不久,柯尼斯堡号的姊妹舰埃姆登号奇袭了印度重要港口马德拉斯,摧毁了三十五万加仑燃油,而后在炮台的弹雨中从容退去。 英国人气炸了! 于是英国人专门抽调了三艘5000多吨的新式巡洋舰“查塔姆”号(5400吨)、“达特茅斯”号(5200吨)和“威尔茅斯”号(5200吨)组成专门的搜索舰队,在印度洋打击德国的袭击舰。这三艘巡洋舰都是1910年-1911年下水的新舰,每艘战舰都装备8门152毫米速射主炮,航速达到26节。无论速度还是火力,刚好胜过柯尼斯堡号一筹。 1914-1915年围攻柯尼斯堡号的英国军舰 很快,英国搜索舰队在“查塔姆”号舰长杜拉里·路易的率领下发现了“柯尼斯堡”的藏身处,来到了鲁菲吉河口,并建立了临时基地。由于鲁菲吉三角洲河道密布容易搁浅,他们费了一番功夫才终于在10月30日发现了“柯尼斯堡”号的踪迹。 河道交错的鲁菲吉三角洲 11月2日,“柯尼斯堡”号生火起锚,退向上游更深处。英国战舰循着烟发现德舰后,立即开火射击。双方隔着密密的丛林互相盲射半天,但都没有什么战果。就在这交错的河口,德国人玩了一周的捉迷藏,而英国人为了防止搁浅还主动卸载了部分装备和燃煤来抓他们,最后以“柯尼斯堡”退往上游而结束。 在内河的“柯尼斯堡” 不敢深入的英国舰队想尽一切办法,先是决定堵住河口让“柯尼斯堡”无法回到大海,然后派出鱼雷艇和飞机进行攻击,几个回合下来,英国人也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反而德国人每次都能沾点便宜。 时间来到1915年1月1日,英国人按照惯例给德国人发了一封电报:“我们祝您有一个快乐的新年,并热切地盼望着尽快与您会面。”而德国人也回了一篇:“谢谢,给您同样的祝福。如果您肯折节来访,我家大门总是打开。” 四、决战 感到颜面尽失而气急败坏的英国人,最后呼叫了包括“歌莉娅”号战列舰在内超过20艘船只进行围堵,但收效甚微。为了抓住“柯尼斯堡”号,英国人玩了大半年捉迷藏,并且已经消耗了近4万吨煤,而德国人凭借复杂的河网始终和外界保持着联系和补给。 实在等不起的英国决定拼尽全力,1915年6月3日两艘的排水量1260吨,航速12节的浅水炮舰“塞文”号和“莫西”号加入了英国围困“柯尼斯堡”号的舰队。为此英国人专门商量了一个战术,就是由飞机寻找德国人,然后由浅水炮舰集火消灭“柯尼斯堡”号。 1915年7月5日,英国人开始了进攻,双方经过一周的交锋后,在7月11日英国人终于抓到机会:两艘侦察机始终盘旋在“柯尼斯堡”上空报告位置,而浅水炮舰则分工射击,一艘吸引火力另外一艘执行毁灭打击任务。交战从早上一直到中午,走投无路的“柯尼斯堡”号尽管击落一架侦察机,但已经被英国人彻底盯死,13点30分左右,她的弹药库发生爆炸,10分钟后,鲁夫下达了弃舰的命令。在这次战斗中,“柯尼斯堡”号沉没,另有33名海军官兵战死。 柯尼斯堡号残骸 从1914年7月31日开始算,到1915年7月11日,英国人花了1年时间,调集二十多艘战舰,烧了4万吨煤才最终击沉“柯尼斯堡”号。 但是,“柯尼斯堡”号却成为一段传奇,一如鲁夫舰长在战舰沉没前发出的最后电文所说:“柯尼斯堡”号被击沉了,但它没有被征服。 马克斯.鲁夫1874年2月出生于斯特拉斯堡一个贵族世家,因技术娴熟,性格果敢受到德国海军部的赏识。从鲁夫的战绩看德国海军部的眼力的确不错, 1919年,鲁夫等幸存的柯尼斯堡号官兵与在东非作战的德军残部一起回到柏林,是一战中唯一获得从勃兰登堡门凯旋入城资格的德国部队。 本文转载于网络,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