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按合谷穴改善中风上肢肌张力的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

 留梦心田 2018-04-01

  目的:探讨按摩手法对中风偏瘫的疗效,初步揭示按摩手法治疗对中风偏瘫的肌张力改变机制,借助脑功能成像技术(fMRI)分析其在脑功能重塑的位点,为阐明按摩手法改善中风患者肌张力障碍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纳入病例6例,患者均为缺血性中风,左侧肢体肌张力障碍,所有患者均点按合谷穴治疗5分钟,每日1次,入组时间为14天。入组病例分别于按摩手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进行功能共振检查,采2次结构像和功能像数据。于入组治疗前、入组后第14天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价量表信息采集,主要观察的指标包括:改良Asworth、NIHSS、Brunnstrom评级、MI等对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评估,进而对按摩手法改善中风肢体肌张力障碍的疗效进行评价。用fMRI对所有患者进行观察,以明确按摩手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肌张力障碍改善的机制。 结果:中风患者在点按合谷穴后功能成像对比后的激活区包括:右侧大脑皮层的激活区包括:右侧缘上回(BA40)、右侧旁中央叶(BA4)、右侧中央前回(BA6)、右侧颞上回(BA48)、右侧额下回(BA44)、右侧颞下回(BA20)、右侧颞中回(BA21)、右侧额叶(BA8)、右侧扣带回(BA23)、右侧额叶(BA44)、右侧中央后回(BA3)、右侧角回(BA40)。右侧边缘系激活区包括:右侧海马旁回(BA37)、右侧扣带回(BA23)右侧距状沟(BA19)、右侧丘脑、右侧岛叶。右侧小脑激活区包括:右侧小脑蚓部、右侧尾状核头部。左侧大脑皮层激活区包括:左侧颞下回(BA37)、左侧中央前回(BA6)左侧中央后回(BA2)、左侧中央后回(BA3)、左侧楔前叶(BA7)。左侧小脑激活区包括:左侧小脑脚(BA18)、左侧小脑(BA19)小脑蚓部。左侧边缘系激活区包括:左侧海马、左侧丘脑、左侧扣带回(BA24)。 结论:1.点按合谷穴改善患侧上肢的肌张力,与点按手法通过经络激发高级中枢神经的肌张力调节功能相关。2.功能影像对比后显示了按摩治疗后右侧的大脑皮层、小脑、边缘系的不同程度激活,左侧也有少量激活,脑功能的代偿和重塑、重组能力应该是促进患侧肢上肢肌张力改善的主要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