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工作中,我们总会偶尔跟身边的同事聊聊家常,但要小心“说着无意听者有心”。 虽然说暴露自我有利于拉近关系,但职场毕竟是职场,谈论私人话题到底有怎样的风险与尺度呢? 咨询者小婷刚进入一家小公司不久,就让小婷在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中倍感困惑:公司里总有些“好意”的大姐时不时聊些私人话题,从老公到孩子可谓聊得不厌其烦,这让小婷好不苦恼。 常听人说起,职场的人际关系很复杂,你又不能显得太孤立,偶尔小婷试着和她们搭讪,这些人纷纷问起小婷的情感状况,小婷实在感到不爽,只能借口离开。 几次下来,小婷实在困惑不已:在职场中,到底要不要聊私人话题呢?谈论私事的尺度又到底在哪里呢? Q1 工作场合,谈论私事具有一定的风险 事实上,对于私人话题这件事情,我们需要视关系深浅程度而定。 比如你和闺蜜聊天就会比较随意,无话不谈,这是因为你和闺蜜之间的关系很近,有很强的信任基础,也不用担心被出卖。 但是在职场中,如果你不加以注意,可能随意说出口的话往往会成为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曾经遇到一位咨询者陈女生,她的工作能力没话说,但奇怪的是一直没能被提拔。 经回忆,原来,陈女士有个青春期的女儿,在工作场合,陈女士逢人便说女儿的叛逆,并且描述的绘声绘色。 陈女士的这种做法不难理解,或许是因为她的压力太大了,回家后的氛围又特别不好,因此试图通过这样的倾诉减少心理压力,但遗憾的是,长此以往,从领导到同事对她的印象变成了“她家里的事情太多了,估计没有余力处理更多的事务”。 或者更残酷一点说就是“你连家里的事情都处理不好,又如何能够胜任更复杂更有难度的工作呢?” 因此每次加薪升职,都没有她的份。 从陈女士的故事中想必你不难发现,由于我们大部分人每天和同事相处的时间超过了和家人朋友的相处时间,往往会错把同事当成家人朋友,于是不分公事私事一股脑地往外倒,殊不知,职场就是职场,这样做只会给你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Q2 职场中,哪些话题千万不要碰? 我总结了一些话题禁区,这些话题在职场中尽量不要碰。 1、打探同事薪资收入 很多公司的薪资是保密的,如果你总是打探他人工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告上一状,还是小心为妙。 如果你遇到特别喜欢打探的同事,又该如何应对呢? 这个时候,你不妨用一下外交辞令冷处理:“对不起,我不想谈论这个话题。” 对方的回答在你这里没有得到回应,通常就不会有第二次了。 2、私人生活话题 要知道,每个人的人际界限感是不同的,可能你觉得很自然的话题在对方心里就是敏感话题,这方面还是谨慎为好。 例如个人情感问题、家庭生活问题等等。 如果碰到那种特别喜欢聊老公聊孩子的同事,你可以默默走开,或者告诉对方:“实在不好意思,我还有工作要做,你们慢慢聊。” 要知道,职场就是竞技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对手,一旦你暴露的越多,就越可能在关键时刻遭到反击,让你猝不及防。 3、野心最好不要流露 职场上每个人都有野心,但最好不要流露。 你一旦公布了自己的野心,就等于公开向其他人发起挑战,职场是做事的地方,如果你真有实力,那就用事实和业绩说话吧。 4、个人财产情况 职场中,不论炫富还是哭穷都会遭人嫌弃,有些时候,这些事情还是低调为妙。 比如你刚刚出国玩了一通,你默默地回味就好,犯不着说给所有人听,把你旅游的照片分享给所有人看,这些快乐和家人分享就好,不要闹到职场中搞得人尽皆知,反而会遭人妒忌或怨恨。 说到底,职场中这些私人话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总是试图从他人身上寻找存在感:而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张扬,他们会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慢慢积蓄能量。 Q3 什么样的话题可以聊? 对于前文的小婷来说,知道了职场禁忌后,如果这也不能聊那也不能聊,她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和同事聊天,害怕自己被孤立了。 当然,有些话题是可以聊的,例如: 1、健身、读书等个人爱好; 注意,这些爱好尽量要健康积极,能展示出你正面的形象; 2、教育、理财或投资; 3、对于时下新闻的看法和见解; …… 弗朗西斯·培根说,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辞适当比恭维好。 记住,职场是一个讲究纪律、策略及原则的场合,适当的分寸感和界限感,以及让人舒适的聊天,会给你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职业的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