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新动人乐之“四季”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4-01
            音乐会前的排练

3月16日晚,国家大剧管弦乐团演出了名为“巴洛克的四季”的室内乐音乐会。虽是室内乐规模的演出,演出场所并未安排在小剧场,而是在音乐厅,在笔者看来,这一做法亦显示了乐团的自信。

当晚,济济一堂的上座率印证了乐团的自信,听众对演出的反响相当热烈。上半场的开场曲是在国内难得听到的作品——弗里德里希二世的《C大调长笛协奏曲》。弗里德里希二世即著名的腓特烈大帝,这位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正如国家大剧院网站对此场音乐会颇为有趣的“演出介绍”所指出的——“居然也是位在音乐、建筑及哲学上有优秀造诣的艺术家”,他不仅在长笛演奏上达到了专业水准,而且留下了若干首长笛协奏曲。柏林爱乐乐团长笛首席伊曼纽埃尔·帕胡德在纪念腓特烈大帝诞辰300周年的波茨坦音乐会上演奏了腓特烈大帝的第三长笛协奏曲,音乐会通过广为发行的DVD而为很多音乐爱好者所熟悉。担任独奏叶怡礽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长笛首席,这位来自中国台湾的演奏家毕业于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布鲁明顿分校,取得长笛演奏博士文凭。在无数场音乐会和歌剧演出中,她的明澈、圆润、飘逸的音色为演出增色,在腓特烈大帝笔下优美而精致的乐句中,叶怡礽更加充分地展现出她出色的艺术造诣和富有变化的音色,中间乐章的歌唱性线条有着别具一格的感染力。

之后的另一首C调作品——亚历山德罗·马切尔洛的《c小调小号协奏曲》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小号声部代理首席王与兵担任独奏。对于在技巧和音色上要求颇高的巴洛克小号协奏曲,他的演奏不仅有着小号特有的锐利光彩,也显示出高超的控制力以及与乐团在合奏上的熟稔。

这场音乐会更引人瞩目的是下半场由乐团首席、小提琴家李喆担任独奏和指挥的《四季》。维瓦尔第这首名作几乎是每一位古典音乐爱好者耳熟能详的,据《世界录音百科全书》在2011年的统计,《四季》的录音版本不下1千个。在不可胜数的版本中,独奏家的名字几乎涵盖了从上个世纪至今所有的小提琴演奏名家,在这样的曲目中,李喆和他的同事们的弓下还能奏出新意吗?担任乐团首席的小提琴家虽然在大部分时间里并不以独奏家身份演奏,但真正的优秀者却需要有独奏家的演奏技术和音色以及对于协奏曲的控制。卡拉扬留下的《四季》的6个录音(包括非正式发行的广播录音)中,80年代之后的4个全部由安妮-索菲·穆特担任独奏,之前分别于1972年8月在圣莫里茨和1973年1月在柏林的录音均由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担任独奏:托马斯·布兰迪斯和米歇尔·施瓦尔贝,后者被《企鹅唱片指南》誉为“难忘的独奏家”,他的演奏中透出意大利的阳光,这一描述也适合于李喆的演奏。他的琴声明朗而温暖,即使在快速乐章,如贯穿于第二首协奏曲《夏》整个第三乐章的迅疾飞驰音型,表现雷声隆隆,电闪交加,炎炎夏日在狂风骤雨中离去。李喆和室内乐编制的乐团(第一小提琴5人,第二小提琴4人,中提琴3人,大提琴2人低音提琴1人)与羽管键琴演奏家沈凡秀的合奏有着为巴洛克音乐所需的清晰与刚劲,乐句始终充满表现力。在《冬》的脍炙人口的中间乐章“广板”中,李喆演奏的降E大调上的亲切旋律,不仅与维瓦尔第诗句所写的“屋内炉火暖融融,屋外雨雪下不停”优美契合,还没有拘泥于很多老派演奏家过于缓慢的速度,而是有着古乐演奏家在羊肠弦古琴上常有的流畅速度,让熟悉的旋律呈现出沁人心脾的清新感。

                          文 | 王纪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