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滴滴的败笔有哪些?

 pgl147258 2018-04-02

滴滴的程维最近估计不太开心,本来差不多快风平浪静的出行领域,先后遭遇两连击。先是美团上线打车业务,在上海上线三日单日最高订单达到30万单,基本相当于滴滴日订单的三分之一,导致滴滴除了在公关就安全等问题和美团互怼外,甚至连夜出台补贴政策,试图迎接这场硬仗。接着,阿里系的高德地图打着“我们不收钱”的口号杀将进来,顺风车业务不提成。最要命的是现在很多乘客和司机的心理和当年相比,已然发生质的变化。不然,也难以解释网上对于滴滴和高德参与进来的支持呈现一边倒。可见在得民心这一块,滴滴目前并不成功。

首先,经历出行大战后,滴滴作为胜利者,在收割市场方面颇为急迫。一方面,在前期的补贴大战中,滴滴确实耗资不菲。但是取得垄断性优势后,其在司机平台抽成和乘客费用方面快速提升,在叠加其大数据技术后,通过加价、绑定司机时长等方式,司机开车时间呗不断延长,收入的效率却急剧下降,而顾客更是被随意加价弄得怨声载道,甚至在一些热门城市的核心地段,不加价很难叫到车的情况,导致平台两端都存在不满。

其次,滴滴高估了其平台的护城河效应,导致竞争者乘机而入。出行虽然是刚需,但仍然是垂直领域,从早期网约车平台的发展来看,轻资产运营,技术要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并且出行数据在量的积累也不如电商那样有价值,因此诸如美团这样具备流量和平台互补性的综合性企业有动机也就能力介入。
  
再者,好的商业模式运用不好也是双刃剑,在资本的裹挟下,滴滴的发展实在太快,以至于在盈利模式方面的探索太简单粗暴。如此高估值下,全部将成本粗暴的转嫁给服务的客户,迎来反噬效应。

因为美团和高德的介入,滴滴试图实现盈利的计划估计又要延迟了。但是这对于滴滴来说也是一个提醒,围绕出行刚需客户现在的痛点依然还没解决,别在这条道路上走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