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瓷都,景德镇聚龙珠(叶平)

 叶老师YP 2023-08-07 发布于湖北

江西景德镇, 别名 “世界瓷都”,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景德镇陶瓷享誉全世界,历史上就是官窑之地。古窑民俗博览区为国家AAAAA级景区,城徽建筑龙珠阁寓意着中国陶瓷聚龙珠成形,成就了景德镇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初春季节,搭乘的九景衢高铁从武汉出发,三个小时后即看到青花瓷造型的景德镇北站。这是我们在阔别16年后,第二次来景德镇旅游,景区变化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昌江河,也叫昌江,由北向南贯穿景德镇。历史悠久的景德镇,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属楚国东南境,秦属九江郡番县,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三国时为吴地,东晋设镇,始称'昌南;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浮梁',北宋赵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所以用皇帝年号作为城市名称,定名'景德镇',沿用至今。


景德镇在中国瓷文化中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以青为贵。以前各朝所追求的色调是浓淡不一,意境略异的青色瓷。景德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


坐落于景德镇城区的昌南里文化艺术中心的景德镇新地标,远远看上去像是一只巨大的青花瓷碗。

古窑民俗博览区


来到景德镇,首先必须观赏古窑民俗博览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这是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的首选景区,能够深切感受到瓷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窑民俗博览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内容。古窑展示区、陶瓷民俗展示区和瓷生一日艺术休闲区,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景德镇从古至今的陶瓷发展历程。



童宾广场矗立着窑神童宾的巨型塑像。童宾精神是瓷业工人形象代表,他以瓷业献身,他的精神是景德镇的脊梁。


窑神童宾,也称风火神,传说在明万历年间,内监潘相奉旨烧制大龙缸,要求克日完成,但大龙缸烧成并非易事,每每失败,限期将至,若仍没有烧成,有关人员将受到惩罚。浮梁县窑工童宾心忧如焚,为了救同伴,自已跳进窑火中,用自已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大龙缸的烧制成功。众人感动,立庙祭祀他,供奉其为窑神,也叫风火神。后来,每次烧窑前,都要烧香祀拜,以求保佑烧窑成功。


瓷坯陈列


景德镇瓷器艺术展示



瓷土陈列。瓷器与陶器的区别之一,是瓷器的原料为高岭土一一石英矿石磨得极细腻的粉末。可以说,没有景德镇的瓷土就没有中国瓷器,就没有China。


景德镇瓷器艺术展示

历代古窑展示区


包括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清代镇窑、清代狮子窑、明清御用“六式窑”、风火仙师庙、致美轩陶瓷陈列馆、唐英纪念馆、红店等景点,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瓷业建筑,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


景德镇瓷器艺术造型生动

风火仙师庙


风火师庙建于嘉庆年间(1796-1820年),建筑分享堂及后寝两部分,面积为485平方米。


这里依然供奉着被景德镇历代窑工称为窑神的童宾。


窑神童宾


致美轩陶瓷陈列馆和红店



陈列景德镇历代和现代的陶瓷精品。


景德镇陶瓷精品


景德镇陶瓷精品


景德镇陶瓷精品


明清瓷器陈列

古代制瓷作坊



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从元代开始直到今天,瓷胎制造和表面图案绘制依然是分开的两个步骤。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从古至今,中国瓷制造业都有“瓷器上的画工'这一行业。


制瓷生产作业线和传统名瓷精品


制瓷生产作业线和传统名瓷精品


制瓷生产作业线和传统名瓷精品


春到景德镇

明清御用瓷窑



瓷器与陶器的另一区别是瓷器烧制的瓷窑,其温度必须达到1300度以上,高耸入云的烟筒和上高下低的保温窑体,保证了中国瓷器工艺的垄断地位。


清代镇窑(简称“镇窑”),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迄今保存最完整、最具价值的古代瓷窑。


窑房是穿逗式木构架建筑。窑炉位置约占窑房四分之一的面积,除去窑炉所占空间,其余约为两层结构。底层为装匣、开窑之用。


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故有“鸭蛋形窑”之称。


清代镇窑内观


狮子窑流行于清代、民国时期,因外形像狮子而得名。一般柴窑以松木为燃料,而狮子窑以松枝杂木(槎柴)为燃料,故又称槎窑,多用来烧制民用瓷。


狮子窑外观


葫芦窑为景德镇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古人说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


葫芦窑为景德镇特有的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兼备了宋元时期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整个明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和清代镇窑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明清御用瓷窑包括:青窑、龙缸窑、风火窑、爁熿窑等


御用瓷窑外观


窑柴堆


春到景德镇


春到景德镇

2002年忆旧

因为没有带相机记录我们2002年第一次景德镇游,只好从录像中截取若干图片,作为忆旧的纪念。虽然图像不太清晰,仍然可以看出前后景色的对比。


当年的博览区叫博物馆


瓷器制作

参观瓷窑

观赏瓷器

陶瓷民俗展区


包括十二栋明清古建筑、陶瓷民俗陈列、天后宫、祖师庙、瓷碑长廊、水上舞台瓷乐演奏等景观。


“清园”内有4幢各具特色的清代民居如“玉华堂”祠堂、进士宅第和商人住宅。


“玉华堂”里陈列的是15世纪大批御用瓷器珍品。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


手工制瓷作坊复原



手工制瓷作坊复原


手工制瓷作坊复原


手工制瓷作坊复原


手工制瓷作坊复原


春到景德镇


瓷生一日艺术休闲区


包括故宫“紫禁书院”景德镇分院、昌南问瓷、三闾庙码头、耕且陶焉、前瓷今生、木瓷前缘、china瓷·咖啡等瓷文化创意休闲景观。



紫禁书院


紫禁书院


春到景德镇


春到景德镇


春到景德镇


景德镇御窑厂

御窑厂是专为皇宫内院制造皇上用的瓷和皇帝赏赐臣僚的御瓷的官窑。 由于御窑厂的特权所在,历来荟萃着景德镇的陶艺精英和能工巧匠。它虽然专为皇帝烧制瓷器,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瓷文化的奇珍异宝。


景德镇御窑厂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属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位于原御窑厂遗址内,御窑厂是元、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国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


景德镇御窑厂


御厂古井是明御厂遗址留下来唯一的地面遗物。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是元、明、清三代专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


该遗址地下遗存极为丰富,已出土元代官窑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各类器皿,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就在这里,为皇家烧造御窑瓷约700余年,流传下来珍遗官窑瓷器现大多数收藏在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世界各大博物馆。


马蹄窑遗址



御窑厂东侧修建有“佑陶灵祠”,仍然为童宾立祠,奉为“风火仙”。



祠内供奉风火仙师童宾像,两边是做坯、托坯、收兜脚、打杂的小扶手、二扶手等各脚窑工师傅的塑像。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


古代瓷片陈列


古代陶瓷精品


古代陶瓷精品


古代陶瓷精品


镇馆之宝:明成化年间的三彩鸭形香熏。


御窑厂内建有龙珠阁,位于景德镇珠山旧址之上。


唐代叫聚珠亭,宋代称中立亭,明代称朝天阁和环翠亭,清代又改称文昌阁,20世纪初重建后称“龙珠阁”。


龙珠阁现已成为景德镇的城徽。


龙珠阁内御窑厂复原模型


古代景德镇


御诗亭。清乾隆年间,督陶官唐英在御窑厂北侧珠山,盖了这座御诗亭,内设御诗碑,高58厘米,宽71厘米,他亲自书写乾隆的诗刻在石碑上:“谁将大邑瓷,相并九华枝。继昼明为用,无尘静与宜。消闲觅句际,伴影读书时。何必昭阳殿,徒许金玉为。”


史家则把唐英时烧造的瓷器,称为唐窑。


景德镇古街

景德镇的古街里弄群落,历史久,数量多,质量好,类型丰富,曾有'九街十八巷、一百零八条弄'之说。它是研究景德镇城市发展史、陶瓷史、经济史、民俗风情珍贵的实物资料,是千年古镇风貌变迁和陶瓷历史文化发展的直接见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瓷都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景德镇政府对中山北路至斗富弄约300米地段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性修缮改造,并恢复古'前街'原名。


古街的房子、古街的弄堂、古街的麻石路,一切都是那样的古朴,不过呢,这里所卖的东西可不是只有古老的,多数都是很普通。




前街走到头向左拐,可以到达昌江和昌南阁。
昌江、昌南阁、瓷器与中国

昌江是一条神奇的河。站在昌江的珠山大桥能看到昌南阁,欣赏瓷都一江两岸的美景。



共有60尊雕塑、72道制瓷工序的青铜雕塑亮相在珠山大桥上。


昌南阁是个新建的楼阁。景德镇在古代叫昌南,外国人来中国买瓷器,不知道这是什么,就用产地代指,于是瓷器便叫作china(昌南)。


因为有了昌江,才有了昌南,才有了景德镇,才有了读音为“昌南”(china)的瓷器。而将这个单词首字母改成大写,则是China,指的就是中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