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不解决类型化或制作上的路径依赖,《妈妈是超人》依然难有颠覆性创新

 alayavijnana 2018-04-03


 

其实当年《爸爸去哪儿》的开播,并很快成为当时的现象级综艺时,所有人都会默认为这个节目的成功就是抓准了爸爸和孩子这组有天然看点的亲子关系。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妈妈带孩子太过理所应当,而爸爸带孩子总是会笨手笨脚,如果要做成综艺节目,当然是后者有看点。在随后的《爸爸回来了》里,也是把爸爸和孩子当作了节目的最大看点。

 

但是,芒果TV的《妈妈是超人》却坚持在大家理所应当的范围里寻找突破点,愣是把妈妈带孩子这件事做到了第三季。最近由霍思燕、黄圣依、贾静雯和邓莎担任嘉宾的第三季《妈妈是超人》回归,先导片加正式第一期的内容,也基本把四组家庭的情况与特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也基本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其实这类亲子类的真人秀做到现在,不管是父子还是母子,还是鲜肉和孩子,应该说剪辑和花字等技术层面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的,但是在节目的看点上始终没有跳脱出以萌和暧为核心看点的这个范围,可能这才是关键点。当然,亲子类综艺还能有怎样的颠覆性创新,只能看未来是否有新的突破吧。

 

回过来,如果单看《妈妈是超人》,其实节目的基本分还是在的,萌娃的暖心和搞怪也能让网友找到很多共鸣,但是从整体来看,人物或家庭的类型、叙事的节奏等,还是很容易让人找到一些规律,冷眼君也试着对三季节目的一些共性做一个小的盘点。



“妈妈烦恼”(家庭矛盾看点)大盘点

 

节目在第一季先导片立下了妈妈们的烦恼flag,这些标签化的分类实际就是每个家庭的矛盾看点。冷眼君试着把三季的所有妈妈们的主要烦恼进行了梳理,一共包括:

 

妈妈不会做饭

特殊家庭(单亲/重组)

二胎问题

孩子顽皮

孩子和妈妈不亲近

 

你会发现三季里面,妈妈的烦恼无外乎就是这些,十二组家庭矛盾在每一季都是基本不变或者说重合的。

 

*妈妈不会做饭:

梅婷(第一季)贾静雯(第一季)/包文靖(第二季)/贾静雯(第三季)黄圣依(第三季)

*特殊家庭:

董洁(第一季)贾静雯(第一季)/马雅舒(第二季)/伊能静(第二季)/贾静雯(第三季)

*二胎家庭如何分配对孩子的爱:

梅婷(第一季)/胡可(第二季)/马雅舒(第二季)/贾静雯(第三季)

*孩子太顽皮:

冉莹颖(第一季)/胡可(第二季)

*孩子跟自己不亲:

包文靖(第二季)/黄圣依(第三季)

 

另外需要说的是,对于霍思燕家庭的看点,熟悉亲子节目的对嗯哼并不陌生,嗯哼大王之前参加过两档(《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已经收获了大量的粉丝,熟悉镜头表现和综艺节目的他本身就是节目看点。第一期节目组为了防止人物形象的单一,增加了嗯哼吃醋的小桥段,最后通过母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来凸显节目的教育意义。

 

 

人物或家庭的类型化,在操作层面其实是一件好事,导演组对人物的判断会更加准确,对节目的效果也会有一个预判。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类型化之后会非常影响编剧对故事内容的创新,同样的家庭烦恼,可能每一季只是换了不同的明星家庭去完成,效果存在细微差别罢了。所谓的路径依赖,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你很难犯错,但是你也很难有真正的创新。




反转性的叙事手法实现剧情期待

 

好看的节目或者电视剧都是有大反转的逻辑在的,观众也很爱吃这一套。《妈妈是超人》三季以来,每一季都有一个重点对象实现从不知道怎么做妈妈到“超人妈妈”的反转变形,这种叙事手法让大家对于人物成长的剧情有了某种期待,这也是这档节目里一类标准的故事线。

 

比如在第一季,梅婷在第一二期被两个宝宝弄得苦不堪言,在节目里一脸嫌弃和委屈甚至被封为黑线妈妈,40岁左右的高龄却一副小孩子气更是备受网友争议和指责。然而剧情在第三期之后开始反转,先是梅婷逐渐学会了很多以前不会的家务活,然后心态也开始不那么急,最后完全脱身为一个称职的超人妈妈,口碑甚至超过了同期其他一直表现很称职的明星妈妈。 


第二季的包文婧在节目中展现的都是真性情,看起来自己还是个孩子需要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哭诉。我们能在前几期看到她,只顾玩手机不和孩子沟通交流、嫌弃孩子、做饭时候抱孩子、和孩子争风吃醋、和父母发脾气等等各种。但是随着事件推进,节目组铺垫的这些包文婧的不好,最终在后面都得到了呼应,包文婧变得很会照顾饺子,实现了蜕变也收获了粉丝。

 

从第三季第一期开始,冷眼君似乎能看到节目安排黄圣依家庭也开始走这样一条“反转”路线。黄圣依在节目中做了一系列热脸贴冷屁股的事情:买好吃的没买对、早饭被吐槽、玩扮警察的游戏拒绝、买衣服拒绝、拍照拒绝。

 

 

因此,按照欲扬先抑的反转手法看,所有的剧情走向我们大概都会猜到接下来黄圣依和安迪由陌生到依赖的结局。

 

其实这也是由于这档节目过于类型化之后,让网友开始逐渐摸清节目的故事类型与叙事节奏所致。当每组家庭的人物关系与故事线索能够被网友所预判的时候,节目的悬念感与期待值就会大大降低。



“妈妈+长辈”的人物关系线索

 

我们都知道《妈妈是超人》作为一档室内戏比较多的真人秀,想要让妈妈和宝贝的形象更立体生动,除了把日常内容进行包装剪辑,更多的需要借助人物互动的。有的因为孩子太小没办法产生互动(第一季的贾静雯、第二季的伊能静),因此更多聚焦在了爸爸和妈妈的恩爱内容上。冷眼君发现节目特别喜欢“发展上线”让上一辈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参与育儿里来,制造三代人的麻烦,引发社会关系和教育方式的共鸣思考。

 

第一季董洁在和父亲讨论怎样教育儿子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董洁认为顶顶的姥爷太宠溺顶顶,这也会影响顶顶的成长,而姥爷却化身“爱”的律师为自己辩护,一切“宠溺”的行为都可以用爱来辩解,隔代教育往往容易出各种问题。



第二季中,包文婧和婆婆开启了“PK模式”。在带孩子的观念和方式上,年轻一辈和老一辈有各自的看法和经验,而这个,也触发了两人微妙的较量。比如安抚奶嘴俨然已经成为饺子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个能给饺子安全感的东西,但奶奶却因为安抚奶嘴,和饺子玩起了一场激战。包文婧真是看不下去了,偷偷将“狗狗”找到给了饺子。这种PK较量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明星婆媳关系实际上跟我们一样。



从第三季第一期播出我们就看到邓莎和大麟子外婆对孩子也是一个温暖一个严厉的模式。大麟子的外婆刀子嘴豆腐心的疼爱方式和很多老一辈的爷爷奶奶爱孙子一样。外婆的加入让观众看到了更可爱的大麟子,同时对母子的关系有了进一步了解。



可以说长辈的加入让妈妈们的的身份形象更加立体鲜活起来,增加了节目话题讨论的空间。这也算是在固定的母子关系上增加了新的人物关系进去,让亲子、家庭教育等因素的讨论空间更大,更具社会性意义。

 

总之,走到第三季的《妈妈是超人》依然有看点,但是如果不解决类型化或制作上的路径依赖,这类节目就很难有颠覆性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