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书城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汉族的人叫汉人。 可是,秦朝才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为什么叫“汉人”而不叫“秦人”呢? 泱泱华夏数千年,朝代更迭屡见不鲜。 中国人曾自称“秦人”、“唐人”,至今外国的华人聚居区还叫“唐人街”。 但是,千淘万漉之后,只有“汉”的称呼保留了下来,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 “汉”的含义早已凌驾于任何朝代或国号之上,成为汉民族甚至华夏文化的专属。 那么,是谁选择了“汉”呢? 这可能要从中国的英译“China”说起。 很多人都认为,“China”的说法来自中国瓷器,其实是本末倒置了。 因为,这个单词最早是“秦”的译音,就是秦始皇创造的那个朝代。 早在秦代建立以前,秦人就已经称霸西域,与缅甸常有贸易往来。 印度行商从缅甸得知了“大秦”之名,把这个名号带回印度,译为“Cina”。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印度梅陀罗笈多王时期,大臣商那阎(Chanakya)所著的《政论》中就出现过“Cina”一词。 直到现在,意大利语的“中国'还是“Cina”。 意大利中国电台标志 这个词流传到欧洲后,在英语中演化成了“China”。 到了17世纪的时候,英国人用“chinawrea”一词专指来自中国的瓷器,后来“wrea”在口语中被省略。 从那时起,“China”就从“秦人”变成了中国瓷器的代称。 由此可见,秦人才是域外民族对中国人最早的称呼,而非汉人。 这个称呼甚至沿用到汉朝建立后。 秦始皇陵兵马俑 《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 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中也有“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勾若马’”的句子。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汉武帝是同时代人,而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可见“秦人”的叫法沿用之久。 唐人颜师古曾说:“谓中国人为‘秦人’,习故言也”。 意思是外国人把中国人叫做“秦人”,是代代相传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 可是,秦二世而亡,统治时间太短,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真正决定中国文化走向的,是汉武帝。 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天下学子皆出孔门。 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唯一正统。 汉代也因此始终受到读书人(儒生)的绝对尊崇。 而历史就是由儒生书写的,所以汉代就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汉代画像砖 而且,汉代之后以“汉”为国号建立的政权是最多的。 比如三国时期的“蜀汉”,五代的后汉、十六国的成汉等等。 这都与汉代统治的强盛和长治久安有关。 正如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所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文化、政治以及军事诸方面的空前强大,使汉朝成了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 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 “汉朝对于中国的意义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熔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统治者多为“胡人”,对汉人实行歧视政策。 《旧五代史.张砺传》载,辽朝的张砺被契丹俘获后凛然说到: “砺,汉人也!衣服饮食与此不同,生不如死,请速就刃”!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胡”“汉”之分日渐鲜明,“汉”开始具有了专指的意味。 到了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孙中山又提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的“五族共和”。 此后,汉族正式作为中国的一个民族,出现在世人面前。 1949年建国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族成分的识别。 直到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才基本确定了现在的56个民族的划分。 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影响最大的民族,也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其实,无论“秦人”还是“汉人”,都曾在这片古老而新鲜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过。 他们与我们同饮长江之水,共临一轮明月。 华夏大地,就是在这样一代接一代的努力下,得以生息、绵延、永远收获着丰厚的果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