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是由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呈分散状,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附称之为血小板聚集。 而在血常规分析中,假性血小板减少(pseudothrombocytopenia)由于发生率低,不容易被发现,极易产生漏诊,如果此现象未被甄别,就可能导致临床上的误诊,乃至错误治疗,引起严重后果[1]。 一般来说引起血常规标本内血小板聚集的主要原因有: 1 血液采集因素 抽血不顺利、病人多次静脉穿刺导致的水肿及皮下出血等,都会导致组织凝血因子的混入引起血小板聚集 [2]。 2 抗凝剂因素 因采血量和采血管中抗凝剂比例不对、采血后未及时颠倒混匀、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PTCP(发生率0.09%-0.21%)也可造成此类现象[3]。 3 其他因素 另据相关报道,血小板卫星现象、冷凝集、临床药物等也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相关因素之一[4-6]。 面对血小板聚集,我们在以往的工作中,一般会选择重抽、更换抗凝剂(一般采用凝血管),也有部分单位选择加入丁胺卡那霉素来解聚,但操作深感烦琐[7、8]!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某日,迈瑞CAL 8000流水线常规方法(电阻抗法PLT-I)报告了这样一个血常规结果: 因为网织红通道也能检测血小板(PLT-O网织通道),开通网织红通道后,显示的血小板结果如下: 网织红通道报告的血小板结果是否可靠呢?我们通过现场重抽并立即检测来验证。 我们惊喜的发现,该标本未重抽时的血小板聚集,已被迈瑞的网织通道,完全纠正了。但,这是否只是个巧合?我们做了下面一些实验,附上实验数据。 以上实验数据表明,网织红通道,能从很大程度上纠正血小板聚集的结果。 我们从2016年底至今,发现的血小板聚集,不再采用重抽等方式,而是采用网织红通道来自动纠正,估算大约有400人次的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其中仅极个别未被纠正,纠正率在90%以上。对于抽血原因或者EDTA依赖造成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效。在我们设置的复检规则中,只要报血小板聚集,并且血小板结果<>9/L的样本,仪器将自动开通网织通道,能解决大部分由于血小板聚集导致的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的难题。 那么,为什么迈瑞的6系血球网织红通道能纠正血小板聚集? 我们来听听迈瑞的研发人员怎么说: 在网织通道内,血液分析仪的预热池根据环境温度对试剂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使占反应体积较大的荧光试剂快速达到反应温度。 发生血小板聚集的血样被吸入分血阀后,和预热的荧光试剂一起,高速注入42℃恒温钛合金反应池,形成旋流,使荧光试剂与样本充分作用。 此时,反应池内的搅拌杆以1400转/分的速度对反应液进行高速搅拌,在剧烈震荡中,对血小板聚集的物理结构进行机械破坏。 与此同时,试剂中的“解聚成分”也作用于聚集血小板,对血小板聚集的分子结构进行化学破坏,并与单个的血小板结合,使其不能再与其它血小板聚集在一起。 最后,解聚后被“着色”的单个血小板在鞘流的包裹下依次通过激光检测通道进行三维分析,从而完成对血小板聚集样本的检测。从而达到对聚集结果的纠正效果。 拥有迈瑞的小伙伴们,赶紧去试试用网织红通道解聚血小板聚集吧。 最后感谢深圳迈瑞体外诊断市场部陈旭、李培龙对文章提供的宝贵意见及建议。 |
|